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先说明一下:这本书最新的中文版已改名为《中毒的爱》

    ——————————

 

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

内心充满痛苦的人,只要能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们的痛苦就会减轻很多。

并且,这个道理的核心是,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

这是一个真相,我们必须尊重的真相。

父母是伟大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是我们文化下一直所宣导的,经过两千多年一而贯之的宣导,孩子对父母的孝道就成了一种“非如此不可”的教条。

在这种教条之下,你的那些灰暗的感受将无处安放。

一位男士,他的精神濒临崩溃,他有想杀死妻子的冲动,他觉得妻子背叛了他。

我问他,什么时候还曾有过这样的冲动,他说,有。

我再仔细询问,这些时候有一些什么样的共同点。

结果发现,其中最大的共同点是,每次都是妈妈过来和他一起住,约半年后他产生了杀死妻子的冲动。

我再问,你真正想杀的是谁?他沉默了很久后说,是妈妈。

我另外一位来访者,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杀死了一个女同学,然后就四处逃亡,终日活在惶惶不可终日的道德焦虑中。我请他自由联想,即这位女同学会让他第一时间想到谁,他说,妈妈。

现实中,他当然没有杀死妈妈,他对妈妈百般孝顺。事实上,他对女性极其温柔,他甚至都不会和女性吵架。但他的内心深处藏着很深的道德焦虑,因为他真的对妈妈有巨大的愤怒,这种愤怒有时会让在一闪念中动过想杀死妈妈的冲动。

孝道教条主义之下,对妈妈的愤怒就成了不可呈现的东西,不管这份愤怒有多大,它也不能流向妈妈哪怕丝毫,于是,它最终流向了另一个女人,或者其他人。

这是迁怒,而我们社会中的无数恶性事件乃至陋习,其核心都是迁怒,即将对父母的不满迁怒于其他人。

这两位男士,在相当长时间的咨询中,细致地审视了与父母的关系,尊重了自己对妈妈的愤怒,于是这份愤怒就真的可以放下了;愤怒放下后,对妈妈的更充分的爱出来了。同时,他与妻子就真的可以相爱了。

直面家庭的真相——《中毒的父母》的序言                世界是相反的。《郭巨埋儿》如真,他对母亲的恨也到了要弑母的地步。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有一个术语“阴影”。我很喜欢这个术语,不能在阳光下呈现的心理,最后就会躲入阴影中,但它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我们不能控制的破坏性的方式出现。

譬如这位男士对妈妈的愤怒,如果只能躲在阴影中,那么最终真可能会以制造北京大兴灭门案的李磊的故事模本而结束。相反,当这份愤怒可以用觉知之光照亮时,它反而可以化解了。

在我听到的几千个故事中,类似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

所以,我们需要《中毒的父母》这样的书。这本书并没有很深的道理,它简单直接,可以让我们很清晰地去认识自己的家庭。

我们的文化尤其需要这样的书,因为孝道流毒两千多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扎根太深。我个人认为,孝道以及与孝道密不可分的重男轻女,最终成为我们社会的万恶之源,几乎一切常见的病态心理,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根。

譬如中国人好面子。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孩子的时候是没有面子的,既然父母怎么对孩子都是对的,那么父母可以肆无忌惮地否定孩子攻击孩子,孩子的尊严荡然无存。于是,等长大了有力量有力气了,就会过度地去捍卫自己的面子。

譬如中国人好吃。为什么?因为看似“一切为了孩子”的我们,实际上在喂孩子吃奶这件事上做得相当之差。于是我们做孩子时吃奶的欲望普遍没有得到满足,一切没有完成的重大愿望都会成为诅咒般的力量,这种吃奶的饥渴感最后就化为了对吃的执著。

譬如中国人有私德而缺乏公德。为什么?因为私德的核心是孝道,是孩子要无条件地遵从父母的规则,这是“非如此不可”的必须做的东西。相反,公德的核心是良知,但在家里过度孝顺的我们到了社会上就忍不住想放肆,破坏公德都会给我们叛逆的快感。可以说,破坏公德就是过度孝顺的阴影。

类似这样的对比,如果仔细分析起来,可以无穷无尽。

家,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但孝道让我们只看到前者,而否认后者的存在。于是,打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旗号,父母们就可以放肆地去伤害孩子,像自己的父母伤害自己一样,由此将恨与伤害传递下去。

这个通道,在我看来,远大于战争的破坏力,因为至亲之间的相互伤害容易让人丧失对人性的希望。

有些父母是“中毒”的,而且中毒的父母绝不在少数,尊重这一点,而不是活在孝道的教条主义之下,我们的心就有了空隙,觉知之光就可以照射到我们的心中,爱、幸福与自由就会点燃。

《中毒的父母》这本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对我有特殊的影响。在北京大学学习时,一次在图书馆借到了一本书《情感敲诈(Emotional Blackmail)》这本书让我读得很过瘾,尤其是长期困扰自己的一些东西一瞬间就明白了,这种理解来得相当简单容易。那时我就想,为什么不这样写书呢?为什么非得将书写得晦涩难懂呢?

也许这是一个重要的起因,为什么我自己的书会写成我现在的风格。

《情感敲诈》这本书,是苏珊-福沃德的另一本力作,我也很期待国内的出版社能将这本书“激活”,就像《中毒的父母》这本书被“激活”一样。

出版这样的书,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说“功德无量”这样的话,容易给人一点压力,似乎这么好的书,你不接受就是你的错。

我希望不给这样的感觉,选择一本书最好的方式,在我看来,就是你喜不喜欢一本书,至于这本书是否重要,这真的不算重要。

虽然我还想补充说,《中毒的父母》真的是一本重要的书。

文章原题为:直面家庭的真相——《中毒的父母》的序言

直面家庭的真相——《中毒的父母》的序言 

作者:武志红

微信:wzhxlx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