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作者|天雅
	责编|陈沉沉
	最近看《脱口秀大会》。
	许多选手为了把观众逗笑,可谓是激情高昂、活力四射、各显神通。
	可没想到,最吸引我的,却是一位极度内向的新人女选手:
	鸟鸟。

	她看起来弱弱的,能量不高,还有点丧。
	由于过度紧张,她时不时尬笑、口误、冒冷汗,全程不敢直视观众。
	但是呀,只要听她说上几句话,就会发现:
	在她沉闷的外表之下,涌动着一股原始的生命力——
	一种平地一声雷、四两拨千斤的爆发力。
	看完她表演,众多资深选手纷纷称她为“鸟神”,李诞也迫不及待想把她捧红。
	领笑员罗永浩,更是忍不住感慨道:
	“贵圈(脱口秀)今年要大爆发了!”
	01
	第一场表演,她讲述了一个内向者的卑微日常:
	习惯被忽略,没有存在感;
	害怕被嘲笑,不敢跟人打招呼;
	感受不到快乐,也感受不到存在的意义。
	但最后,她却用一个虚构的“武松与老虎”的故事,惊艳全场。
	一方面,她形象地描述了内向者内心的挣扎——
	害怕跟人打招呼,哪怕被老虎咬了,也不敢贸然开口向求助;
	另一方面,她生动地还原了内向者眼里的世界——
	以为所有人都跟自己一样,存在严重的纠结和自我怀疑。
	第二场表演,她讲述了一个“丑女孩”的卑微日常。
	因为相貌问题,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对;
	不敢去面试,害怕选不上;
	不敢联系他,害怕没结果……
	期间,她用一个虚构的考古故事,影射外界对美女和普通女性的差别对待,再度“引爆”全场。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淘汰赛中,一个脱口秀新人,用别具一格的表演,一战封神。
	这不禁让人感到好奇:
	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后来,在队友访问环节,有人问她:
	“脱口秀演员的生存法则是什么?”
	她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答案:
	真诚。
	她不当老师——
	居高临下地点评你的生活,站着说话不腰疼;
	也不当小丑——
	自降身段,自嘲卖惨,为你提供短暂的麻痹。
	她就安静地站在那里,语气平淡地讲她的事,不作,不装,也不嗨。
	但她却让观众看到脱口秀除了好笑以外,更真挚的东西。
	这,就是支撑她在舞台上一鸣惊人、一炮而红的内核与根基。
	02
	人一旦选择了真诚,存在便有了魅力。
	在这个世界上,大约有1/3的人属于内向者。
	他们喜欢独处,不喜欢热闹,也不擅长交际。
	也因此,在人群中,他们常常被忽略,感受不到存在的意义。
	曾经的鸟鸟,便是这样的人。
	一开始,由于害怕不被观众接受,她试图模仿其他脱口秀演员,把情绪和能量调得很高。
	但这并没有改善她的处境,反而还令她感觉越来越糟。
	当没办法在台上安静地做自己时,她感到很空洞,很别扭。
	更重要的是,当努力取悦观众却不被接纳时,她会感到非常受伤,甚至有一种“不想活了”的冲动。
	而后通过一次次觉察,一次次调整,她才终于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表演风格:
	回归真诚,做真实的自己。
	如今在舞台上,她的表演,已然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用领笑员大张伟的话来说,就是又嗨又丧。
	台下的观众嗨翻天,但台上的表演者,却从头丧到尾。
	也由此,观众记住了她。
	03
	人一旦选择了真诚,发光便有了可能。
	许多内向者,由于不善表达,总是习惯把委屈和痛苦藏在心里,不去诉说。
	鸟鸟说,她希望自己能做那个说破皇帝新衣的人。
	“如果都不说的话,就会有一些人的情绪受到压抑。
	说出来,也许就能排解掉一些情绪,也许就会减少一些难过的人。”
	仔细看她表演,不难发现,她讲的内容有2个特点:
	一是戳心;
	二是治愈。
	字字珠玑,铿锵有力,如同平地起惊雷,令人回味无穷。
	因为她展示的,不仅仅是她个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同时还有我们大多数人,都曾面临过的痛苦与煎熬。
	但戳破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难堪,而是为了促成和解。
	鸟鸟在创作的时候,有一个习惯:
	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删除,小心翼翼。
	比如第2场表演,讲述美女和普通女性的差距。
	在「楼兰美女和干尸二号」这个大梗之前,本来还有一段话:
	美人和普通人面对的世界是不同的,连老去也无法消弭这种差距。
	比如有的老太太,我们一看就会想,这个人年轻时一定很美;
	而有的老太太,我们一看就会想,她怎么还不去排队买鸡蛋。
	从结构上来讲,从「老去」递进到「死亡」,是循序渐进、非常顺畅的。
	但鸟鸟却把它删了。
	原因是,她觉得这个段子会让人不舒服。
	她说:
	“人和人是平等的,排队买鸡蛋的老奶奶,不是一个值得被取笑的对象。”

	有观众评价鸟鸟的段子:
	第一遍觉得有趣;
	第二遍觉得有料;
	第三遍觉得竟然有点感动。
	结合鸟鸟的创作过程,不难理解这份感动的来源:
	从本心出发,推己及人。
	既有诚实坦露自己的勇气,也有真挚关怀他人的善意。
	从而让人有了一种被理解、被看见、被照亮的感觉。
	这一刻,她仿佛成为了一道光。
	04
	我为什么喜欢鸟鸟呢?
	因为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沉默「少数派」的破局之路。
	准确地说,不仅仅是少数派,同时还包括经常被忽略的沉默之人。
	也许是因为先天性格内向,又也许是因为后天不被接纳,
	许多人在被忽视被冷落的时候,常常习惯性地选择沉默。
	但越沉默,就越不被看见、不被理解,形成恶性循环。
	这时,该如何破局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谈一谈破局的意义。
	主要有2点:
	其一,为了自我保护。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过度内向、沉默的人,往往会很容易被扣上一些负面的标签:
	孤僻,不合群,以自我为中心……
	严重的话,甚至还有可能会被周围人误解与孤立。
	但事实上,每一次细微的指责,都会令当事人产生深深的羞耻感和负罪感。
	“是不是因为我不够好,或者做错了什么,才会遭致大家的斥责。”
	强烈的自我怀疑,会彻底摧毁一个人分享和表达的欲望,加剧他的自闭,形成自我攻击。
	也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破局,来消除这一部分误解,缓解内在的痛苦与纠结。
	其二,从中实现自我价值。
	美国心理学博士马蒂·奥尔森·兰妮,在她的畅销书《内向者优势》里说道:
	外向者追求广度,内向者追求深度。
	许多内向、沉默的人,喜欢对一些微小的事物、情绪和感受,追根究底,深入探索。
	也因此,他们具备极佳的洞察力和感知能力,更能切身地理解他人的处境。
	这也是为什么当听到鸟鸟用段子自我调侃时,观众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共鸣感。
	因为她戳破的,其实是我们大部分人普遍存在,却无以言喻的纠结与彷徨。
	这,就是内向者破局后的价值与魅力。
	05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才能实现破局之路呢?
	总结起来,其实就2个步骤。
	第1步,真诚地接纳自己。
	主要存在2个维度。
	首先是接纳自己真实的样子。
	我确实是内向,不喜欢聊天,也不喜欢社交。
	我或许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但没关系,这就是我真实的样子呀。
	这时也许有人会问:
	“我接纳自己真实的样子,但外界却不接纳真实的我,又该怎么办呢?”
	这就涉及我想说的第2个维度:
	与外界“冲撞”以后,接纳自己真实的情绪。
	当一个人的性格、步调没有完全遵循外界标准与期待时,总会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人的排斥与非议。
	你也许还会因此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困扰。
	啊我好难过;
	啊我好委屈;
	啊我好愤怒……
	但没关系,这其实是大部分人都会存在的情绪反应。
	诚实地去觉察它们,看见它们,接纳它们的存在。
	当没办法靠一己之力去消化这一系列情绪的时候,尝试走出第2步:
	找到联结外界的「钥匙」。
	简单来说,就是找到一种方式,能让自己坦然地向外界去表达自己,展示自我。
	可以是文字,可以是某种形式的语言载体,甚至还可以是音乐、画画。
	通过这个方式,去表达我们的思考与困惑,释放我们内心的纠结与压抑,去让一部分人看见、听见我们真实的心声。
	鸟鸟的「钥匙」,是脱口秀。
	在创作的过程中,把最真诚的感受暴露3分,剩下的7分用梗包裹着。
	从而让观众看到了她沉闷的外表之下,那颗涌动着善意与热情的心。
	破局,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
	破局过后,是被理解——
	原来她心里是这样想的,原来她也有敏感的一面,原来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善意。
	被理解过后,是联结——
	我好像也是这样子的呀,这似乎也是我的心里话呀,谢谢她替我说了出来。
	联结过后,人会真切感受到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由此变得明朗,由此变得从容。
	写在最后:
	最后,我想对所有内向、沉默的朋友说一句:
	这个世界,从来不只是个性张扬、能言善辩之人的天下。
	你不需要强迫自己变外向,变活泼,也不需要根据外界的期待去强行改变自己。
	但你可以试着通过你的钥匙,推开联结世界的那扇门,让世界看到你的光彩。
	要知道,独一无二的你,值得被更好地理解与看见,值得在这个世界上享有自己的一席之地。END
	作者:天雅。一个有想法、有态度的心理学科班生;责编:陈沉沉。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部分参考资料:
	笑果工厂《鸟鸟:我希望能做那个说皇帝新衣的人 | 从段子到段子》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