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 | 天雅
 
责编 | 陈沉沉
 
上周,我写了《脱口秀大会4》的鸟鸟。
 
今天,我想聊一聊节目里另一位爆破性的黑马选手——
 
徐志胜。
 
一个让观众笑得前仰后翻、满地打滚的男人。
 
乍一看,他长了一张天生的喜剧脸。
 
眼睛细小,笑起来眯成一条线,眼角上扬,形成一个倒八字;
 
右鬓有一戳单独的头发,位置很独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借用网友的一句话来形容——
 
“他的整个五官,都长在了笑点上。”
 
曾经有一次,他站在台上还没开始说话,观众就笑了足足5分钟。
 
然而,真正看过他表演以后,我发现:
 
他灵魂的有趣程度,远比他的脸精彩1万倍。
 
 
笑 · 爆破
 
第1场表演,他直接拿自己的相貌开涮:
 
聊卖面膜——
 
就我这个长相,让我卖面和卖馍都行。
 
但卖面膜?是想表现面膜的副作用吗?
 
聊脱发——
 
我一直以为自己的脸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直到我开始脱发;
 
这头发掉得呀,是真给我「长脸」了……
 
聊买牙刷——
 
我今年研究生毕业,但这个长相却总让人觉得我过得很悲惨;
 
去便利店买牙刷,老板突然凑过来:“这个最便宜。”
 
表演形象生动,笑点高度密集,不到6分钟,引发7次炸场。
 
最后,连一向反感选手利用“相貌优势”的罗永浩,都被彻底征服了:
 
“他整个表演上的优秀,远远盖过了他长相上的优势。”
 
表演完毕,现场所有领笑员、新老选手,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向他鼓掌致敬。
 
第2场表演,他讲述自己身为一名色盲的尴尬日常:
 
高中确诊,被众同学围观、研究;
 
这是一种jio(绝)症,但不被人同情,反被人嘲笑;
 
分不清红绿灯,尾随行人过马路,却被单身女性误以为是色狼……
 
最终,他斩获整个小组赛的全场最高票,闪亮晋级。
 
第3场表演,与老将何广智1V1对决,他彻底摒弃自己的“相貌优势”,去聊校园和职场。
 
虽然最后以14票之差惜败,进入待定区。
 
但他的才华和内蕴,依旧获得了所有领笑员的高度认可。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
 
徐志胜之所以讨喜,不仅仅在于他奇特的外形;
 
同时还有他那股凌驾于“残酷现实”之上的底气。
 
自信满满,能量爆棚;
 
敢于自黑,但不自怜;
 
敢于自我调侃,但不自怨自艾。
 
这一度让我感到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直到最近,看了谷雨实验室对他的个人专访,我找到了答案:
 
这一切,源自于他过去将近20年的「破碎与重生」。
 
笑 · 卑微
 
放在某种大众的审美体系里,徐志胜的长相,很难跟“好看”挂钩。
 
用他自己更狠的话来说:
 
“我不是容貌焦虑,我是容貌绝望。”
 
小学3年级,换了个新同桌,对方第一句话:
 
“你长得真丑。”
 
小学6年级,有一个同学直接对他说:
 
“志胜,你长得像个怪物。”
 
因为长相问题,他不仅被同学嘲笑,同时还被老师“区别对待”。
 
初中的时候,学校举行广播体操比赛,他比较矮,站在第1排。
 
但老师看了他一眼,就直接把他放后排了,并把一个跳得比他还差的男生换到了他前面。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类似这样的事情,经常会发生。
 
那个时候,他心里充满了矛盾:
 
一方面,他对自己的相貌深感自卑,不敢穿好看的衣服,总想把自己藏起来;
 
但另一方面,他内心却又始终渴望着能被大家真正看见,获得存在感。
 
这份矛盾,使得他在人群中变得胆怯且卑微。
 
与朋友在一起聊天,他甚至都不敢上厕所。
 
他说:“我特别害怕去了之后回来,大家都没发现我离开过。”
 
笑 · 补偿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说:
 
人在产生自卑感后,往往会想通过「争取权力」或「提升力量」来补偿自身的不足。
 
主要存在2个途径:
 
其一,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薄弱区域,把缺陷转变为优势;
 
其二,承认自己的缺陷,并通过发展其它机能来弥补缺陷。
 
对于徐志胜来说,与生俱来的相貌特征,很难通过后天努力去改变。
 
于是,他选择了第2种途径——
 
相貌不够,我用幽默来凑。
 
在高二的时候,他被老师调到了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
 
有一次下课后,他给几个女生讲笑话,对方笑得特别开心。
 
那是他生命中第一次在人群中感受到存在的价值。
 
“原来讲笑话可以获得关注,原来逗笑别人我自己也会感到很开心。”
 
为了维持这份来之不易的“荣光”,他开始每天上课盯着老师出糗,搜集素材,创作各种梗。
 
幽默,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来的。
 
大学期间,他去一个脱口秀俱乐部当志愿者。
 
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他逐渐从志愿者、业余表演者成为了一名正式的脱口秀演员。
 
第一次演出,底下只有10个观众。
 
演完回去之后,他非常兴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半夜2点,他爬起来去到公共洗手间,对着镜子把那天的段子又讲了一遍。
 
讲完以后,还是冷静不下来,于是又讲了一遍……
 
他渴望逗笑别人,也渴望从别人的笑声中获得存在感。
 
他说:“那个时候,笑声是我获得安全感和成就感的所有来源。”
 
笑 · 面对
 
然而,阿德勒还说:
 
为了应对自卑而做出的补偿性行为,并不是在积极地解决问题,而是在试图掩盖问题。
 
徐志胜亦是如此。
 
表面上看,随着幽默技能的提升,他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实际上,当围绕着观众、以逗笑他人为目的去讲脱口秀时,他个人的主体性,其实是一直被压抑的。
 
从这个维度来讲,他只是隐藏了自己的自卑,而没有真正直面解决它。
 
徐志胜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是在他遇见周奇墨以后。
 
读研期间,他第一次去看周奇墨演出。
 
演出非常震撼,长达1个半小时,现场观众一直给反馈,并持续不断地爆笑。
 
演出结束以后,所有演员都走了,观众也走了,只剩下一束灯光打在舞台上。
 
当时,他站在黑暗里看着舞台:
 
“我觉得它一直在发光,我就感觉自己对它无比地渴望。”
 
周奇墨告诉他:
 
如果你讲脱口秀只是为了取悦观众,那么有一天观众不笑,你就会感到挫败;
 
但如果你只是用了搞笑的方式,去传达自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你会走得很远。
 
2019年,徐志胜准备好了一套段子,准备去演出。
 
但在临上场前,他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感受:
 
“这不是我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呀。”
 
于是,他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
 
舍弃原来的段子,用10分钟左右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想法,然后直接上台讲3分钟,讲别人对他长相的同情与安慰。
 
“回顾过去绝大部分人生,对我造成最大负面情绪的,其实就是我的长相,我想把它说出来……”
 
这才是他的生活,这才是他真正想表达的情绪。
 
那一次,他终于成为了舞台上真正的主角。
 
笑 · 力量
 
徐志胜说,在他决定要说长相这件事的时候,疗愈就已经开始了。
 
过去他以为,长相给他造成的只有伤害;
 
而现在他发现,它还带来别的东西。
 
2019年在长沙的一场演出,上台之后,什么都还没说,观众就看着他笑了足足5分钟。
 
那种笑,不是嘲笑或讽刺,而是一种出于喜爱,发自内心的笑。
 
后来,他把这个经历写成了段子:
 
“就在那五分钟里,我知道了什么叫天生我材必有用。”
 
在收到观众一次又一次的正向反馈以后,他开始愈发坦然地自我接纳。
 
如今,他已经不在意再有人评价他的长相,或说他丑了。
 
哪怕在舞台上被其它选手调侃为“三体人”,他也只是一笑而过,丝毫没有受到冒犯。
 
在节目《某某与我》里,他说:
 
“不应该让大家的评判成为我焦虑的根源,这不是我的错,我没有责任为此承担任何负面情绪。”
 
而当被问到,会不会介意有人评价他靠长相讨喜时,他说:
 
“我不会因为大家说我靠长相,我就刻意不靠长相;
 
为什么要赌这个气呢?如果在意,就又陷入容貌焦虑了。”
 
那一刻,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股清爽、洒脱的力量。
 
那是一个人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破土重生的力量。
 
我知道,从今以后,很难再有别的东西可以困得住他了。
 
被骂丑也好,被骂靠长相也罢,被理解也好,不被理解也罢,能晋级也好,不能晋级也罢。
 
轻松放下,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步履从容地向前走。
 
我相信他可以做到,因为他曾经做到过。
 
笑 · 人生
 
徐志胜说,他很喜欢杨树。
 
因为无论生存环境多么恶劣,杨树的树枝都是往上生长的,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在我看来,他本人也一样。
 
诚如一位网友对他的评价: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绝大多数人,不也是这样吗?
 
人生路上,谁不曾卑微过呢?
 
也许是生理上的自卑,比如天生体弱、肢体残缺、相貌瑕疵等;
 
亦或是心理上的自卑,比如不被周围人认可、理解与看见……
 
它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们的痛苦、困惑与迷茫;
 
但与此同时,它也有可能会成为我们改变自身、完善自我的动力源泉。
 
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是如何面对自卑的。
 
是以自卑为动因,激励自己前进?
 
还是被自卑感裹挟着,畏缩不前?
 
通过徐志胜的经历,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
 
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天生拥有什么,而是如何活用已经拥有的东西。
 
我们不必要求自己面面俱到,只需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发现自己的亮点就好。
 
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事情往往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改变。
 
就像徐志胜一样。
 
在人生中最灰暗、最卑微的时刻,他偶然从别人的笑声中,感受到了存在的价值。
 
怀抱着对笑声的渴望,他努力去挖掘自己的幽默潜质。
 
然后,他遇到了脱口秀,遇到了周奇墨,并逐渐从中跳出自卑,找回自我。
 
如今的他,站在《脱口秀大会4》的舞台上,自信满满,闪闪发光。
 
也由此,观众记住了他,并“爱”上了他。
 
写在最后
 
最后,我想对所有曾经卑微过、或依旧卑微着的朋友说一句:
 
我们不必感谢生命中的种种不公与苦难,
 
但我们可以感谢那个一路负重前行、屹立不倒的自己。
 
一路走来,你已经做得很棒了。
 
继续向前走,你所经历的一切,皆是成长。
 
作者:天雅。一个有想法、有态度的心理学科班生;责编:陈沉沉。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部分参考资料:
 
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徐志胜:用脱口秀对抗“容貌绝望”丨谷雨》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