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人永远需要反照并证明自己的自体客体(意即重要他人)。

——南希·麦克威廉斯的《精神分析案例解析》    

 

关系,就是一切

 

作为中国人,我们以勤劳闻名。伴随着勤劳的,是弥散性的焦虑。

 

高考独木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人家的孩子……其中的勤劳,都是为了解决这份席卷几乎所有国人的焦虑。

 

然而,真正能解决这份焦虑的,不是卓越,而是关系。

 

执着地追求能力,焦虑地勤劳着,是因我们的关系质量太差,太缺爱的品质。

关系决定命运。童年时,我们与父母等养育者构建的关系模式,会内化到心中,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即性格。长大后,这种内在的关系模式再展现到外部世界,构成我们外在的关系模式,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因此,童年时,能收获一个好的关系模式,这比任何事物都重要。

 

并且,疗愈或命运的改变,其实也由关系决定。我们的人格,由童年时的关系所决定;我们的人格,又展现在长大后的关系中;我们的疗愈,又多是关系中发生,譬如和心理咨询师,譬如知己,譬如恋爱。

 

所以,怎么重视自我与关系,都不为过。我说过这样一句煽情的话: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懂得,关系其实是面镜子,深入理解关系的实质,我们可以得到解放。

 

我讲几个深有感触的小故事吧,是我和我的治疗师之间发生的小故事,来阐述一下关系的意义。

 

心理咨询师,特别是精神分析师,需要找心理咨询师给自己做治疗,这被成为个人体验,是行规一样的存在。之前,我零散地做过个人体验,两年前开始稳定地找一位资深精神分析师做分析,方式是视频,原来是一周一次,现在增加到一周两次,已持续两年,但我感觉,真正的治疗,像是刚刚开始。

 

不过,这个过程已无比超值。

 

 

 

1

确定你在,我才能安然入睡

 

前不久的一次咨询中,和我的咨询师谈到了我在社交中的紧张。逐渐谈出来的内容看起来平淡无奇,即,我在社交中的紧张,是因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而之所以这样,其实是我自己不喜欢自己。

 

但谈着谈着,我出现了一个特别的体验:我的身体在消融,世界在消融,而咨询师在视频画面中也在消融,最后只剩下一张非常模糊的轮廓脸,而且还是变形的。

 

我讲这个体验告诉咨询师。他解释说:你的自我消失了,你觉得我们融合在一起了。

 

不,我说,不是这样,是我觉得,我确定你在,我确定你对我感兴趣,我确定你是用心地理解我,哪怕你的理解并不准确,但我越来越确定了这一点。因为确定了你和我在一起,所以我终于可以,在你面前一点劲都不使了……

 

一点劲都不使了的结果是,身体近乎全然放松。

 

一次在思考睡眠与失眠的问题时,想到了一个问题是,如果身体和头脑都一点劲都不使,那么放松就可以发生,而睡眠才可以变得很深。如果身体和头脑都在使劲,那么很难进入深度睡眠,严重的话会有失眠。

 

之所以做这个思考,是因为我虽然较少失眠,但睡眠比较浅,于是每天早上醒来,都记得昨晚做过的几个梦。

 

记住梦会有各种好处,但我还是希望自己能特别深地进入睡眠,可它并没有非常好的发生。

 

以前脑袋上知道,现在体验上知道,我缺的就是这种感觉:有一个人确定地在我旁边,他基本上是善意的,他基本上是有力量的。

 

有了这份感觉,我才能卸下自我防御,而将自我保护意识,变成交付给对方保护自己,睡眠才能变得很深。确实曾体验过这份感觉,当和喜欢的人有一个很好的时间后,可以头一挨枕头上就睡着,一觉到天亮,而且少梦。

 

这方面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有严重的失眠,后来被施文宁格医生治好。

 

施文宁格因为不拘一格的治疗方式,被当时的医学界排斥,称其为“江湖医生”。他治疗俾斯麦失眠的方式,在当时看来令人费解:在俾斯麦入睡前,他守候在俾斯麦床边,守护着俾斯麦入睡;睡着后,他才离开;第二天俾斯麦快醒来时,他又守在其床边,这样俾斯麦醒来后,第一时间看到的,是同一个人同一身打扮出现在他眼前。

 

如此几次后,俾斯麦的失眠被彻底治好了。

 

其中的含义,和我的治疗师对我是一样的:我确定地知道,你稳定地和我在一起,而且对我基本善意。

 

得到这个确认后,就可以卸掉一切使劲,进入到无防御的睡眠状态。

 

很多西方哲学家说过类似这样一句话:你在,所以我存在。其中的“你”本来指的是上帝,但心理学则发现,这句话可以放到关系中。

 

所以,不要以为你可以轻易独自存在。

 

 

 

2

我的力量,需要借助你而涌出

 

在和我的咨询师咨询中,有很多印象无比鲜明的治疗时刻,最清晰无比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为了开我的工作坊,需要取消一回咨询。我提前一天给我的治疗师发了邮件通知他,但他没有看到我的邮件,结果在我的工作坊课间,他拨通了我的视频电话,我没接,而是挂掉他的电话,然后发了消息说:这次咨询取消了,我昨天给您发了邮件。

 

因是课间,没干扰到我的工作坊,所以我觉得,我一点情绪都没有。

 

下一次咨询,我又有一件事,我想取消,但有犹豫,结果直到最后时刻,我还是没通知他,而他按时拨通我的视频电话后,我才突然回过神来,告诉他这次咨询取消了。

 

再下一次咨询,我们谈到了这两次咨询取消,特别是,第二次咨询取消,和第一次的事件有没有关系。这是咨询中的一个套路一般:一切行为都有原因,譬如可能是,我第一次有情绪如愤怒升起,结果导致我第二次又通过临时取消咨询表达愤怒。

 

谈到这儿时,我体会了一下说,这应该没关系吧,第一次咨询取消,你虽然没看到我的邮件,但给我拨视频时正好是课间,没对我造成影响,所以我没有情绪。再说,我本来就是一个容易理解别人的人。

 

在视频中,我的咨询师盯着我的眼睛,安静而定定地说:的确,你看上去像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但也许,你对我很愤怒,你会怪我,为什么不看到你的邮件……

 

听他这么说,我的体内腾地升起一股巨大的怒火,这绝非暗示的结果,因这股怒火好像在我体内已储存了太多年。带着这股怒火,我看着他说:

 

“是,我很愤怒!你TMD就不能让我省省心,先看到我的邮件,不让我做无用功!”

 

这是在咨询中对他第一次爆粗口,一句“TMD”说得很爽。但其实仍然有克制,而彻底不压抑的表达该是这样:

 

“你TMD就不能让老子省省心,老子的邮件你不该看不到,白白浪费了老子的努力。”

 

我爆粗口时,他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还是一如既往地看着我。

 

这时,我突然出现了幻觉一般,觉得体内出现了一头黑色的豹子,它先是在我体内咆哮、奔走,接着冲出我的体内,在我书房的地板、书桌和天花板上咆哮奔走……

 

与此同时,我的体内有一股强大的能量升起,我的各种感官的感觉能力,仿佛一下子被拔高了很多倍,而世界变得清晰无比,我也无比清晰地感觉到,我在这儿,我活着,我存在着。

 

并且,这种敏锐的感官,和清晰无比的存在感,持续了四五天。

 

我的咨询师收费是1000元一次,每次50分钟,并且我不可以取消时间,如取消要照样付费,而他可以有时间变动,所以看起来有点不公平。但如果这种敏锐的感官和清晰的存在感能稳定持续下去,我愿意把我的财富分他一半,因为这种自身和世界都变得无比清晰的感觉,实在太好了。

 

很多精神分析学家都说:攻击性即生命力。当我们能在关系中展现自己的攻击性时,生命力就可以流动起来。

 

譬如温尼科特说,好的养育是:需要一个不报复的人,因此可以滋养出“世界准备好接纳我的本能排山倒海涌出”的感觉。

 

这种养育并不容易,我们在婴幼儿时,很容易得到相反的两种感觉:

 

一,如果你表达攻击性,你会被报复被惩罚,作为一个脆弱的婴幼儿,你会担心自己轻易被摧毁。

 

二,如果你表达攻击性,你会伤害到你所爱的人,他承受不起。

 

在我的这次咨询中,我表达了攻击性,而咨询师既没报复我,也没有被我摧毁,他仍是定定地和我在一起,这两点确定后,我的带着攻击性的原始生命力猛烈地喷涌而出,化为了这个黑色的豹子。

 

这种感觉,不要太好!

 

明白这一点之后,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在关系中各种作,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因我们本能上都在寻求这种感觉——可以在一个关系中表达自己的攻击性。

 

当在关系中能表达攻击性时,你才是真实的你自己,然后关系才可能是真实的。

 

当然,需要澄清的是,重要的不是在咨询中对着咨询师宣泄愤怒。如果咨询的意义就是宣泄,那咨询就会沦落到这一地步——咨询师成为来访者的情绪垃圾桶。咨询的意义是觉知与疗愈,我在表达愤怒,而比表达更重要的是,我觉知到自己原来是这么不好惹,而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就是那么善解人意。

 

觉知到自己是这么不好惹,也体验到攻击性得以流动的感觉是这么美,这让我的老好人人格的确出现了一些巨大的裂痕,蓬勃的生命力更为激烈地涌动。

 

 

 

[配图是我拍的。有了这个黑豹意象后,后来一次看淘宝,看到施华洛世奇有一个黑色美洲狮的限量版摆件,它黑色的体表,加暗红色的肌理,让我惊叹,天啊,这就是我看到的那个意象啊。黑色的体表,象征着黑色生命力,而暗红色的肌理,如同生命力像熔岩一样在涌动。

 

这个摆件有点昂贵,所以有犹豫,但几经犹豫,最后在施华洛世奇搞特价的时候,买了这个昂贵的摆件,据说是全球最后一件,所以不算给施华洛世奇做广告了。

 

好的设计,都是从潜意识出来的吧]。

 

3

我的光辉需要你的看见,才能存于我身

 

第三个我想分享的细节是这样的。

 

一天上午,我要去和一个朋友谈合作。已是第三次谈了,结果前一天晚上严重失眠了,只在起床前睡了一两个小时。

 

失眠中,我在盘点我的人生,盘点我的所有重要关系,然后发现,在所有关系中,我都不尊重自己的价值。譬如我似乎没有一点要维护自己名声的想法,有时随意的被别人使用,结果导致一些粉丝受伤的事情。在商业合作中,大家都是冲着我的影响力而来,但我下意识地不把自己的影响力当回事,在合作中会忽略它的价值……

 

总结到最后,我基本决定,这个合作,可以取消了。

 

然后在去谈合作的路上,我给另一个伙伴打了一个攻击力十足的电话,毫不客气地讲了对他的各种不满,并对其劣势进行了全方面剖析。当攻击力自然流淌时,智商也会被拔到很高地步,所以会极有说服力。

 

我讲完后,他明显是有难受,但说:武老师,你就该这样讲话啊,这样我们才能合作。

 

他是真诚的,而他虽然这样认可了我,但我却仍然有一丝不安。意识上,我觉得这份不安是因为攻击了他而内疚,或担心被报复。

 

当天下午,和我的咨询师谈话时,我谈到了这份不安,而他试着对我的这份不安进行了各种诠释。

 

这些诠释都没有击中我。

 

这很正常,哪怕再牛逼的咨询师,他的诠释也都是假设。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科胡特说,这种诠释不中,对来访者来说是恰恰好的挫折,让来访者对咨询师合理的失望,然后知道,自己才是自己的权威。

 

在听我的治疗师做诠释,并和他就此探讨时,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另一件事事情。当它自动浮现了有三次以上后,我知道,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我咨询和生活中总结到一个规律,要重视那些在短短时间内出现三次的事情,它们必定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决定把这件事告诉给我的治疗师。

 

这是我这辈子干过的最牛逼的事。但为了保护相关人士,就不在文章中写出来了,不过如果你们来上我的课,我会全盘托出。

 

只交代一下:它发生在我小学四年级升五年级后,当时我11岁,这件事中我表现出超高的情商和智商,堪称果断而坚决。

 

然而很有意思的是,这份果断坚决,这份情商与智商的双高——特别是高情商,并没有成为我性格中的稳定特质,它只是在这个时候出来过一次。后来,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它也会出来一下,但后来的那几次,都远没有这一次表现得这么好,这一次堪称完美。

 

在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治疗师时,我一直在反思:为什么会这样?

 

这时心里自动冒出一句话:我的光辉,必须经由你的看见,然后才能存在于我身。

 

这句话出来后,我和治疗师才开始分析其中的逻辑。

 

我的理解是,这件事做之前,我没有和我的父母商量,这件事做了后,也没有告诉给我的父母。因为,我的父母都算是胆小怕事的,我做的事情,算是在惹事,他们肯定会有担心、不高兴甚至阻拦,所以没告诉他们。

 

结果,因为没有被作为自体客体(重要他人)的父母看见,这件事中的那份果断坚决的品质,就没有存在于我的身上。

 

这时才知道,我对于我攻击了那个商业伙伴的不安,并非是担心他会不高兴或报复我,而是因为,这份看起来很不错的攻击性的能量,还没有被一个重要的人确定,所以它还是一份不稳定的能量,即不安的能量。

 

我的商业伙伴给了我确认,但因这份关系当时还不够深厚,所以他的确认起不到“看见”的作用。

 

这份“看见”,必须是一个重要他人(自体客体)所给予,并且要相对稳定的发生,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己这么重要,原因在此。

 

 

 

4

你说出,我的感受才开始存在

 

前面讲了我在做个人体验(即治疗师找治疗师做治疗)中的三个故事,它们真的是非常具有说服力——为什么关系如此重要。

 

我也想分享一下我做咨询的一个经验:常常发现,一些极为重要而又很常见的感受,一些来访者竟然毫无觉知,或者有一些觉知但却不能命名。

 

譬如,一位女士说,她发现了自己情商很低,经常把人际关系搞砸,但却不知道是怎么发生的。

 

我请她讲了一些相关的例子,结果发现,她常常是这样的:她觉得别人攻击了她,她有愤怒,然后用一些行为,还击了对方。

 

我讲这份反馈讲给她,她很震惊地问我:武老师,这是愤怒与报复吗?

 

她这样问,我也感到惊讶,那的确是再明显不过的愤怒以及报复啊,于是反问她:你觉得呢?

 

她体会了一下说,的确是啊,这真的是愤怒,但为什么我一点认识能力都没有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她的愤怒,从来没有被看见过。甚至,她的家庭,她和父母之间,是不会承认谁有愤怒的,而总是借着一些美好的名义说话,所以她从来不知道愤怒是什么,她没有对愤怒形成命名能力。

 

类似现象,在很多来访者身上可以看到。譬如一位成功人士,他有严重的躁郁症,关于他的正能量,他能清晰地辨析,但关于他的负性情绪,他总是一无所知,需要我给它们命名,他才能确认它们的存在。

 

一个人的时候,很多东西在沉睡,难以呈现出来,也难以被我们觉知,而一旦有了一个稳定的、有空间的、带着理解与接纳的关系,很多东西就可以呈现而被觉知到。

 

关系,真是非常奥妙的事情。我的太多文章,都在讲关系,而我所有的文章都在阐述一个东西:

 

我们需要借助关系来活出自己。

 

当然,同时我们也得懂得,那些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人,也需要通过和我们的关系而活出他们自己。

 

这里面有非常复杂的逻辑关系,我在厦门巡讲的这个广告稿里,就主要分享这几个故事吧,而在厦门这一天的课程中,我会尽我所能地整理出一个相对清晰的关系哲学的逻辑来。

 

也感谢你们看我的文章,来上我的课,我的存在,也由你们而证明。

 

你在,所以我存在。

 

——————————

注:自体客体是美国心理学家、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思是,你是自体,而一些人或事物,虽然是客体,但它们像是你自体的一部分,并且它们的存在与反馈,可以起到确认并滋养你的自体的作用。

 

 

  报名详情  

11月19日(周六),是我全国巡讲的第五场

具体时间:09:00~12:30   14:00~17:30

地点:厦门站

主题:关系,就是一切

报名电话:010-80445636​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