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大鱼
1
你喜欢晒娃吗?
你的朋友圈被晒娃党刷过屏吗?
许多父母都喜欢通过晒娃,记录孩子的成长,但这未必是孩子想要的。
前天,看到一个6岁小女孩Olivia对 “晒娃大军”发出的控诉,字字珠玑,每一句都是发自灵魂的拷问:
“我觉得我被利用了!”
 
 
保护我是我父母的责任,
而不是拿我去求点赞!
 
有一张甚至是我在浴缸里什么都没穿,
这些场景本应该只有我父母才能看的,
现在任何人只要登录个facebook就能看到……
 
一个成年人洗澡就没有人会去拍,
然后在社交平台上到处发,
那你孩子洗澡的照片又为什么可以发呢???
 
当我知道一个人看过我小时候如厕训练,我还怎么正眼看他?
当一个人看过我满脸都是食物,
还怎么会认真对待我?
 
有些时刻是属于自己的,
而不是到处发的,
我希望能把这些属于我的时刻都拿回来。
……
 
在Olivia看来,父母晒的不只是照片,更暴露了她的隐私。
 
2
 
在很多家长意识中,隐私是大人的专利,小孩子是没有隐私可言的。
 
小文是一位很爱晒娃的妈妈,女儿的一点一滴都喜欢晒一晒:会自己如厕了、画了一幅画、学了新才艺、穿了件漂亮裙子……
 
有一天,女儿无意中翻到妈妈之前上传在网上的视频,看到小时候的自己正坐在小马桶上,大叫道:“妈妈赶紧删掉,这是我的隐私!” 
 
小文却不以为然:“哼!小孩子家的,知道什么叫隐私吗?”
 
这是很多父母的共同心声——一个小屁孩,哪有什么隐私?
 
所以,我们会给孩子穿开裆裤,带着孩子随地大小便,晒孩子裸照丑照。
 
等孩子到了青春期,还会翻他们的日记,查他们的手机。
 
事实上,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阶段,他们都有独立的人格,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的啊。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父母窥探孩子隐私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回答里面是各种血泪史:
 
孩子的耻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建立,如果隐私长期被侵犯,而表达空间有限,压抑的愤怒和委屈,转入潜意识,容易产生自卑感,性格变得内向,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3
 
《武林外传》中有一段经典台词——
 
佟湘玉:“把书包打开让我参观参观。”
 
小贝:“没那个必要了吧……请你尊重公民的隐私权。”
 
佟湘玉:“请你尊重家长的监护权。”
 
对部分父母而言,与其说是不尊重隐私,不如说是不尊重孩子。
 
Olivia控诉父母的视频下,有人评论:
 
"好有道理,就像有时候父母拿我小时候的事情和人分享,我并不觉得有趣。父母分享这些的时候就像有的人晒猫晒狗,而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人。"
 
“他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
 
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和“人”是两个毫无关系的名词。
 
换句话来讲,他们的内心压根没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孩子只是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的延伸,是自己意愿的载体。
 
将孩子看作了自己的一部分,也便失去了边界意识,孩子的领地就能随便踏入。
 
家长可以不敲门就进出孩子的房间,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本,随意在外人面前说孩子的糗事,更能随意拍孩子的照片,随意发朋友圈,不管画面中的孩子是光着身子洗澡,还是饭菜糊得满脸都是,在他们看来都没有不妥。
 
可是,有些对孩子来说,感觉却是灾难。
 
他们很小,却很敏感,即使反感甚至讨厌这种行为,却无能为力。
 
4
 
在一个育儿论坛上看到有网友提问:老公坚持要给儿子穿开裆裤。请问怎么说服他?
 
很多热心网友给建议,但是也有网友表示:
 
“我只想说中国大多数农村的孩子在一定年龄,都是穿开裆裤的,我就是。我也不缺胳膊少腿。也没有什么病。”
 
有人认为这还不涉及隐私,甚至觉得小题大做。
 
可是,时代变了,隐私的内涵与意义也在变。
 
我们的身体进入了现代,观念不能固执地停留在过去的旧时光。
 
潘先生把13岁女儿滑冰的照片发到朋友圈里,获得不少点赞,他心花怒放,颇有成就感。 
 
但是,女儿看到后很不高兴,说这照片是她的“隐私”,并要求爸爸删掉上传的照片。
 
滑个冰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吗?怎么会是隐私呢?潘先生不能理解。
 
潘先生不知道的是,那些对我们来说是隐私的事情,已经不再是被人发现就会产生羞耻感的事情。
 
而是我们在从事自己的隐私活动时,不愿意和关系不够亲密的人在一起,甚至不愿意被陌生人看见的,一种亲疏有别的距离感。
 
只要是我不想给别人看的东西,全部都是我的隐私,不管是抽屉里的日记本,还是自己的一张普通照片。
 
原始时代,人们饥不饱腹、衣不遮体,只能用树叶遮体,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今天,谁还会袒胸露乳行走街头?
 
以前的孩子,好多到了青春期还懵懂无知。随着媒介、文化等环境的改变,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
 
两三岁就已经有一些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小秘密,4岁以后的宝宝则会有越来越多不希望别人知道的事情。
 
就像有人说的:
 
家长们用自己小时候的观念去看现在的孩子,真的行不通。
 
5
 
晒娃容易,隐私难全。
 
在前互联网时代,雁过无痕,叶落无声,即使隐私被暴露,用不了多久,就会在人们的脑海中烟消云散,不留下一点痕迹。
 
可在互联网时代,留下的声音,发出的照片,分分钟都可能传遍网络,成为不可磨灭的印记。
 
如今,数据挖掘已经成了一门大生意。
 
我们随手发出的很多内容,都被各种各样的网站托管,我们不仅无法监控这些内容,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它们会被用于何处。
 
意大利警方曾警告说:“半数儿童色情网站上的照片都来自这些照片。”
 
更严重的是,一些影像和个人数据还可能遭到用心不良之徒窃取、滥用,甚至是贩卖。
 
英国《每日邮报》也报道说,上传到社交媒体的孩子照片有些被盗走,成为网上恶心笑话的配图,或者成为网络欺凌的对象。
 
近年来很流行的事件是,有人把一些所谓丑孩子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疯传,并对其进行讥讽,造成网络社会中的“数字绑架”。
 
设想一下,当孩子长大想在同学、朋友间扮酷,不想与别人分享私人事情时,网络引擎随便一搜,就知道自己三岁尿过床、五岁挨过打、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哭大闹过,他如何能够维护自己的形象?
 
若孩子长大后,网络上可随意搜索出成长岁月的负面信息时,又会如何影响他的生活?
 
孩子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才能把父母当时捅下的娄子给补上?
 
今天的孩子,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成长环境——随时随地的互联网,无孔不入的摄像头,将他们的好的坏的一股脑记录在案。
 
这也要求父母前有未有地绷紧隐私之弦。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越需要慎之又慎,给孩子保留一个童年的秘密空间。
 
作者简介 | 许大鱼,中年少女,用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写文育儿。本文原创首发:武志红(ID:wzhxlx),投稿、转载联系“武志红”微信公众号后台。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