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昨天,备受关注的昆山龙哥被反杀案有了结果,昆山市公安局和检察院相继发布通报,认定“白衣骑车男”于海明是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大快人心!终于有一件不窝心的事了!
相信很多人都是这种感觉,有网友甚至称,这是很长时间来,听到的第一个真正的好消息。
至少,在社会新闻层面上,是这样子。
必须赞一下“昆山公安”的微博发布的“警方通报”,它理性、完整、公平而正义,让我们看到了一次经典的正当防卫的判决。


(此为部分截图)
一个社会中,司法部门相当于体育场上的裁判,他们的裁决,将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坏的裁决,会导致坏的社会风气,而好的裁决,则可以鼓励好的社会风气。
先给不太熟悉的朋友介绍一下龙哥案吧。
事情发生在8月27日晚上,基本逻辑如下:
等红灯时,龙哥乘坐的宝马车拐到了自行车道上,撞到了于海明的单车;
龙哥车上的一男一女先下车,把于海明的车架到路边;
龙哥冲下车,打了于海明;
龙哥冲回车,拿出一把砍刀,连续用刀击打于海明颈部、腰部和腿部;
这是一把关键的刀,必须要介绍一下。据通报,该刀“尖角双面开刃,全长59厘米,其中刀身长43厘米,宽5厘米,系管制刀具。”
喝了酒的龙哥没拿好这把刀,甩脱到路上;
龙哥和于海明都跑去抢刀,于海明抢到,然后连续砍刺了龙哥;
龙哥仍念念有词,被猛砍后,跑向宝马车;
于海明追砍,其中刀也曾脱手,拿起来继续追龙哥,之所以说是拿,是因为按说很有经验的龙哥没有回抢;
追砍中,一刀砍到龙哥身上,一刀砍到宝马车上;
龙哥倒在路边,于海明不再追赶,进到宝马车里,拿了龙哥的手机;
警方到后,于海明将刀和龙哥手机交给警方。
还需要介绍的是,于海明一位同事在临近,是他报的警。

再交代一下俩人的背景:
龙哥,大名刘海龙,甘肃庆阳市镇原县人,身高约165,1982年生,在北京蹲过号子,后转到昆山混江湖,人生的后18年,有一半时间蹲监狱,典型的混混,罪名五花八门,多次是因为伤人。
白衣骑车男于海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人,身高约180,在一家酒店的工程部工作,兢兢业业,15岁的儿子患有癌症。
两个西北人,到了江南,碰撞出一件轰动全国的事情,令人感慨。
文中我一直称刘海龙为龙哥,这既是江湖上的人对他的称呼,也是我愿意这样称呼他,他和那把刀一样,给中国社会做了巨大贡献。
一个社会混混,整天强身健体,手里拿一把刀去砍人,却被反杀,这件事反差太大,因此有了戏剧性,并且,他先违反交通规则,先打人,先拿刀,先砍人,还一身案底……错得、渣得干干净净,你想为他辩护都很难。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贡献出了一个难得而经典的正当防卫案例。
希望这样的裁决能成为一个典范。
说是经典的正当防卫案例,这很好理解,但为什么说难得呢?
因为在中国,能被判为正当防卫,实在是太难了。
有数据为证。一个统计显示,采取“正当防卫”辩护策略的刑事案件有12346起,最终认定正当防卫的有16例。
这一比例是万分之十三。

另外一个某地司法机构的微博,在昆山案发生后,也发布了自己的一个统计数字,比这个数字好一些,但也低得吓人。
懂得中国法律的该微博博主称,正当防卫的正确姿势是逃跑,因为只要你反击,就很难被判正当防卫。
这也符合我们对个案的印象。在我的记忆中,有两个非常夸张的判决。
一个是,一农村,一混混闯进别人家里,强奸女主人,女主人反抗中,把该混混的生殖器弄成重伤——这个犯罪工具严重残疾了,当地司法部门居然判这位女子防卫过当,并要赔给该混混治疗费。
另一个是,一会所,一醉酒男要强奸一女士,强奸过程中,被女士的朋友赶走,并打了他,该男在继续闹事过程中,女士的朋友没和他有身体接触,他不小心从高处掉下摔死了,然后女士的朋友们被判有罪,且要赔偿。
这两个案子的判决,太夸张,太窝心,太反人性!
类似这种判决非常之多,我一直都非常关注社会新闻,在我记忆中,能符合人性地被判决为正当防卫的个案,我都没什么印象。
所以说,龙哥案多么难得,龙哥的贡献简直是太大了,称他一声龙哥,是应该的。
昨天还有一个热点新闻是,成都一公交车上,三位看着五十来岁的男子,摸女孩屁股,女孩反抗,他们言语侮辱,一小伙子为女孩说话,遭三个男人围殴成脑震荡。
这件事的视频被放到了网上,(现在录视频太方便了,所以我们太容易看到事情原貌,而不再是各执一词的“罗生门”了。当然,恶意剪辑的除外。),很多人义愤填膺地说,为什么只有女人在维护那个小伙子,其他男人干什么去了,这车上没有男人吗!
那三个老男人看上去并不强壮,我相信,车上的其他男人中,会有不少人想去帮忙的,毕竟很多人由衷地想去做一个好人。
但是,也许他们心中有个“内在的司法部门”,也即超我,这在告诉他们,如果上去,那很容易是发生打斗,而这一般都会被判为双方斗殴,而不容易被认定为见义勇为。
葫芦僧判葫芦案,各打五十大板……这种和稀泥的逻辑,实际上不仅在司法机构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其他地方,一样可以看到。
有多少人有这种记忆:你和其他人发生打斗,权威人物,如你家长或老师或其他人,上来不分青红皂白先揍你一顿,而且事后即便弄清楚了你是对的,他们也绝不会有一句道歉。
今天刚刚看到另一事件是,河南一高中宿舍,四名男生围殴一男生。
这明明是校园霸凌好吧,但学校政务处的通告中,这件事被称为是“打架”,说“贾某、刘某、苏某某、韩某四位同学与潘某在寝室打架”,给予“劝退”。

这就是和稀泥式的各打五十大板,其中逻辑,我分析大概是:
老子不管你们谁对说错,我不在乎这个,我在乎的是,你给我添了麻烦,所以要给你们同样的惩罚,以后记住,谁都不要惹事!
弗洛伊德说本我、超我和自我,我则说,太多人的人格结构,是全能自恋性的本我、绝对禁止性的超我和软塌塌的自我。
龙哥是全能自恋性的本我,他想为所欲为,所以红灯亮时,不想等,而想拐到单车道上,当撞到了于海明的单车后,他不觉得自己错了,而只是有了自恋性暴怒,觉得他伤害了自己的神一般的全能感,然后要去惩罚对方。
但是,他只有165,而对方是180,估计是他打对方时自惭形秽,然后回车里拿了刀。
可是,拿刀子都干不过人家,还被反杀。
人一追求全能感,就容易被打脸。龙哥的故事,证明了这一点。
正当防卫的判例之所以少,则可以理解为,这是权威机构的“绝对禁止性超我”的表现。
就像中国式父母、老师和学校领导一样,人们不愿意费心去仔细分辨对与错、善与恶,并惩恶扬善,这些权威更不喜欢的是,你们这帮家伙,怎么老给我添乱,所以一并都惩罚了。
有人认为,司法部门在故意打压好人,我倒不觉得,毕竟龙哥这18年,有一半时间蹲在监狱里。
作为无权无势的普通人,也要试着去分辨其中细腻的差异,而不是抱着最简单的道德观,对司法部门进行彻底妖魔化的理解,当这样做时,作为批评者,你可能也是在扮演“绝对禁止性超我”的角色。
即,我不管你是怎样的,不管你怎么做,我都能挑出刺来,你就是错的,你永远都是错的!
感谢龙哥,感谢昆山市警方和检察院,为我们贡献了一个正当防卫的经典裁决,希望这能成为一个典范,给好人以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可以有底气地保护自己和其他人,以及社会和国家。
作者介绍: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作家。著有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等。微博:@武志红;微信公众号:武志红(wzhxlx)。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