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看见关系,看见对立面,看见潜意识,看见身体,看见情绪,都是为了,看见自己!
 
先来读一首鲁米的诗:
 
与你自身的纠葛
所有天堂的精灵
都会屈尊将你服侍
如果你能猎获
你野兽般的自我
你就获得了特权
掌管所罗门的王国
 
一位来访者,很长的时间里,她每次来到咨询室,都会同时想到两件想谈的事,这两件事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她不知如何选择。
 
并且,这两件事中,有一个是永恒的主题:她会责怪自己太拖延,过去的一周或某一段时间,过得非常没效率,而她期待自己是高效、积极进取。
 
的确,她是有着相当严重的拖延症的。
 
并且她天资极高,这辈子像是浪费了她的天资,没做成什么值得骄傲的事,这让她有很深的遗憾。
 
她还有一个情况是,她的身体咨询最初是枯瘦的,脸也一样,并且表情也有些不生动自然。
 
随着咨询的进展,她的身体日益丰腴,脸上的表情变得丰富起来,可拖延症还是没有根本改变。
 
然而,一次咨询中,我们深切地看到了拖延对她的巨大价值。
 
她从来都是太在意别人的声音,她自己的声音被淹没,常常是杳不可闻。
 
这既是因为孤独,也是因为母亲有超严重的控制欲,从小就对她进行各种意志的入侵,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
 
如果这种基本逻辑不改变,她还成了一个高效的人,那就意味着,她的身体乃至生命,只是别人意志的奴隶。
 
 
她越高效,越验证了,母亲和其他人对她入侵和控制是对的。
 
所以,她要使用拖延、遗忘、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被动防御的方式,将入侵者的意志给挡住。
 
可以说,高效的时候,她是别人意志的努力;拖延的时候,她是她自己。
 
当领悟到这一点时,她悲伤至极,同时也有了一份释然。
 
同时,我也形成了一句话:
 
不能做自己的地方,即有生命力沉睡在那里。
 
反过来也可以推理,很多人的生命力一直沉睡着,是因为他们不能做自己。
 
相反,那些能做自己的人,他们的生命力在肆意燃烧。
 
一些人感受到这份燃烧的激情,他们都不愿太多休息,甚至都不必休息,因为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享受生命。
 
曾和一位著名的投资人聊天,他的生命中充满奇迹,例如,他是一个从不做梦的人。
 
对此他说,我的梦想都实现了,我不用在睡梦中寻找安慰,我想干嘛就去干嘛了,此生无憾。
 
至少有三种人不做梦:不敢碰触自己潜意识的人;把想象当做现实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还有,真人无梦。
 
这位投资人,达到了真人无梦的地步。
 
 
如何才能成为真人?
 
这要讲一对精神分析的概念:真实自体和虚假自体。
 
自体即self的翻译,与它相近似的一个词是ego,通常这个翻译成自我。
 
Ego即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而自体,则是涵盖了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
 
大致可以这样理解,当一个人把思维和意识层面的自我视为自体时,这时的自体就是虚假自体。
 
相反,一个人能充分调动身体和潜意识时,他的自体就是真实自体。
 
还可以说,当一个人的自我是围绕着感觉而构建,这就是真实自体,如果是围绕着头脑而构建,那就是虚假自体。
 
所谓虚假,就是活在头脑中,并觉得它是真实的。
 
太多人,失去了身体,失去了情绪,而活在虚假自体中。
 
如果小时候你一直被教导听话,如果长大了你总是第一时间去捕捉别人的感觉,那么你很可能就是活在虚假自体中。
 
这时,你需要找回自己。
 
我也一样,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
 
一直以来,我是一个滥好人。所谓滥好人,就是会不由自主地太重视别人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
 
到2012年6月,我有了一个重大改变。在我的梦中,第一次主角成了一个极具破坏力的坏人,而以往,梦中的主角永远是一个好人,坏人只是配角。
 
2015年3月,我有了一次特别的深刻体验,看到了我没活出的真自我,黑暗而狰狞。
 
但从此后,我越来越真实。
 
2016年底,这份黑色的生命力,一度变成了光。
 
由此,我领悟到,生命力本质上只有一种,但当它被看见时,就成了好的生命力,当不被看见时,就会成为黑色生命力。
 
所以说,人性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被看见。
 
鲁米的那首诗,还有下半段:
 
你受祝福的灵魂
属于天堂的花园
如让他坠入陋室
这是否公平
你是至福的鸟儿
生活在奇迹之中
如让你深陷牢笼
这多么悲惨
但你能重获自由
打破肉身的牢狱
马上就会看到
你自己就是生命的圣哲和源泉
 
我们很容易到自己之外去寻找答案,美国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说,这就会制造“荒原”。
 
你就是答案。
 
你不需要偏离自己,你需要的,只是看见。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