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冰千里 编辑 | 五花鹿
前几天一个朋友急匆匆约我吃饭。
刚坐下点完菜,他就开始皱着眉头,迫不及待同我倾诉最近“腥风血雨”的家庭生活。
 
老婆刚刚结束产假,事业心超强的她终于回归职场,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结果去了不到半个月,她的情绪就越来越不对劲。
 
先是一直念叨自己恢复得太慢,休个假就跟不上公司节奏,再是每天下班一回来就说很累很烦,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喂奶也不耐烦,动不动就发脾气。
 
全家人都紧张兮兮的,唯恐一不小心就激怒她。
 
他很不理解妻子这种性情大变,一开始总是让着她,现在也觉得不耐烦,甚至有时干脆呆在办公室加班很晚回家,但一晚回家又会大吵一架。
 
前天半夜,他被吵醒,看到老婆居然一边喂孩子喝奶,一边大哭了出来。
 
他这才想到问题可能比较严重,赶紧约我问一问。
 
说实话,朋友的遭遇并不少见。我曾听到很多人诧异地和我说:
 
父母和自己聊着天,聊着聊着就开始流眼泪;
 
伴侣之前都好好的,今天突然就乱发脾气;
 
孩子一直性情温和,但这几天莫名地耍小性子.......
 
那么,遇到周围人情绪突变,要如何面对和处理呢?
 
我先讲一个身边的小故事。
 
1
 
强哥是我的好朋友。
 
属于“打不死的小强”,名字也因此得来。
 
但强哥是个女人。
 
她是一家知名合资企业的销售主管,性格朴实直爽,做事风风火火,说话像机关枪,突突突不带标点符号,思维活跃,听她谈话稍不留神就跟不上思路。
 
强哥的业绩全公司第一,5年来一直如此,荣誉证书一箩筐。总裁正准备让她担任销售副总,全面负责销售工作。
 
在家的强哥,洗衣做饭拖地样样轻松,女儿从小就自己带,如今已上三年级。
 
老公是语文老师,性格温和,但强哥见老公就来气,说教女儿背背唐诗还行,别的就像个慢吞吞的蜗牛。
 
半年前,强哥病了。
 
医院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病一发作起来,就疼得要命,只能一动不动在床上躺着。
 
再次见强哥是上周,她胖了不少,面色苍白,神情疲倦,坐在我对面眉头紧锁,左手按着腰部,时不时叹气。
 
我知道,她在忍着疼。
 
“知道这半年我怎么过的吗?”
 
强哥吐字缓慢,有气无力地说道:
 
“天哪,我都忘了自己是谁了。
 
什么业绩、什么奖金、什么副总都见鬼去吧!疼的时候我连翻身都需要别人,连撞墙力气都没有!
 
我这半年想死的心不止一次......
 
穿衣服都要别人给我穿,厕所不能单独上,你说,这还算是活着吗?”
 
看着这个“女汉子”,我竟一句安慰的话也说不出来。
 
一个人无论多风光无限,一旦身体出了问题,发生了疼痛,就什么都管不了,整个生活陷入失控。
 
同理,内心出了问题,失控也在所难免。
 
2
 
或许我们都有过类似经历,不管你是什么职业、什么性格、什么年龄,只要陷入了某一种疼痛,一切都不重要了。
 
比如牙疼,在那种钻心的“痛”里面,你会想什么?
 
你什么都不会想!
 
只有一个简单到没法再简单的需要:求求你,别再让它疼了。
 
甚至会求饶:“若不让我疼,损失这个月工资,哪怕不再买衣服都行!”
 
这不是夸张,是事实。
 
当一个人,出于某种剧烈疼痛或疾病时,就关闭了所有对外通道,很多事情根本管不了。
 
无论是物质需求,例如梦想金钱房子升迁等等,还是情感需要,自由嫉妒羞耻尊严等等,都不那么重要了。
 
当遭遇心理上的疼痛,也是一样的。
 
心理痛苦由于不明显,常常被忽视,但它发作起来一点都不亚于身体的疼。
 
就像我朋友的妻子一样,生小孩让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养不好孩子,又搞不定工作,活生生把她这个女强人打倒,让她时时刻刻呆在无助和挫败中。
 
这对她而言,就是真正的钻心之痛。
 
若一个人陷入了这般巨大的心理痛苦,同样也会关闭了所有对外通路。
 
比如重度抑郁发作期,根本不能从事正常的工作、学习、劳作,也不能爱,亲子关系、夫妻关系都属于累赘。至于睡眠,简直是奢望。
 
此时,能量全部撤回,只集中与抑郁本身,其他不只是毫无兴趣,而是毫无气力。
 
更有甚者,除了大把吃药,就是躺在床上,连心理咨询都没力气进行。
 
记住,他们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3
 
其实,平常人也会有这样的“心理疼痛”,只是没强哥那么严重,也没有重度抑郁那么明显而已。
 
当你陷入一种冲突,就已经开始了内心的“疼”,只不过就像感冒发烧,并没牙疼来的那么迅猛。
 
比如付出得不到回报、伴侣的冷漠、孩子的叛逆、工作的失误、和父母吵架、爱人的背叛等等。
 
这时,你首先采用的是“忍耐”,也就是通常理解的抑制。
 
你会疼,也会困惑,但你还可以忍着,该上班上班该吃饭吃饭,也会不那么自然的微笑。
 
旁人根本看不出来,也很少人去关注你内心在发生的绞痛。
 
当这个绞痛不能忍受才开始外化,像强哥用手捂着腰,别人才会看到。
 
到了这时,你可能不想上班、不想上学,拖延迟到、可能冲孩子发脾气、对小事苛刻评判、看不惯别人、喝闷酒、疯狂购物、玩游戏。
 
情绪上也会有失控表现:发飙、愤怒、悲伤流泪、对抗、漫骂等。
 
你的失控越明显,越是说明你的力量已无法隐瞒疼痛了。
 
就像朋友妻子,在职业压力和家庭压力之下孤立无援,终于忍不住深夜崩溃。
 
这是对外界求助的标志。
 
救助是否成功决定了病情的走向。
 
你总会先向亲密的人敞开,因为他们是安全的。
 
当妻子或老公突然发火、孩子突然反抗、父母突然流泪,这都是信号。
 
越是没理由,越是不可理解,甚至不可理喻,求助信号就越明显。
 
对方正处在这样的心理情景下:
 
☞心智下降,此刻的他不是14岁、不是40岁,而是4岁。
 
☞某些基本情绪暂时停业了,像内疚、羞耻等感受暂时关闭。
 
此时如果得不到理解,可能情况就会走向滑坡。
 
4
 
不少家长和我反应,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过这个时候:
 
他们或大声哭喊、泪流满面、撕扯衣服、怒吼、摔东西,或赖床不起、不吃不喝、满地打滚、打自己耳光、撕毁课本,甚至击打父母、辱骂长辈等。
 
有时一阵过去就好了,有时好几天都如此,有时则间歇性发作。
 
此时父母往往手足无措、伤心、愤怒,可能会有如下应对:
 
长篇大论讲道理、过度紧张、长吁短叹,偏激点的开始对骂、怒吼、拳脚相向、赶出家门........
 
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最多几周,你会发现孩子变了:
 
他们更加疯狂对抗、彻底辍学、不写作业不考试、痴迷游戏,或沉默寡言、孤僻、躲到自己房间、行为诡异。
 
道理很简单:
 
他们的求救信号你没收到。
 
不但没收到,而且认为他不正常了,于是各种打击,想把他打击回你认为的正常模样。
 
这极大挫伤了他们的自尊,激发了更大的疼痛。
 
外界指望不上,自己难以忍受,于是他们发展出一系列自我保护的方式。
 
例如遁入某种幻想,比如转移、破坏。
 
严重的就是遁入某种症状:比如抑郁、强迫。
 
外化出来就是一些所谓的“问题行为”:辍学、网瘾、无欲望、对抗、暴脾气......
 
但父母们往往不知道,这些不正常的行为背后,都是一个个未被满足的真正需求。
 
5
 
面对诸如此类的情绪失控,我们该怎么办呢?
 
阿根廷影片《荒蛮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场豪华的婚礼正在举行,新娘却意外发现自己的丈夫背地出轨,找了一个情妇,而那情妇就坐在宾客席上。
 
于是她当场爆哭,绝望地奔向楼顶企图自杀,自杀未遂之后,她回头跟一个厨子做爱,以此报复新郎。
 
在被新郎发现之后,她抓狂大骂,诅咒着新郎不得好死。
 
更疯狂的事情相继出现,她把新郎的情妇摔成重伤、和新郎的妈妈互相撕扯……
 
她已经完全失控,像个野兽,肆意摧毁着婚礼中的一切。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影片结尾。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新郎忍住极大的震惊和伤痛,缓缓走向妻子,紧紧拥抱着她,低头亲吻。
 
灯光渐暗,激荡的音乐也随之变缓,新娘好像从梦醉中醒来,两个人相拥在混乱的舞池中央,激情交融。
 
他们达成了和解,新娘原谅了新郎的出轨,新郎则包容了她的报复和破坏。
 
在那个混乱和伤害重重的现场,新郎选择了拥抱,只是因为他理解妻子。
 
他理解了妻子的冲动,那是巨大的无助,只不过用摧毁的方式呈现出来罢了。
 
于是他用了一个和善的方式,让妻子失控的情绪得到了安抚。
 
同样的,如果你周围的人在你面前情绪失控,你不需要知道他们怎么了,他们为什么痛苦。
 
你只需要看到的,是他们为何给你看。
 
他们信任你,觉得你是安全的,所以可以冲着你发火,甚至推开你、攻击你。
 
你只需要像新郎那样:抱住她。
 
当对方一旦被你抱住,不管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都会令他感到强烈的稳定性。
 
一旦感受到你的稳定,他的疼痛就会立刻缓解,若再次爆发,你要忍住情绪继续紧紧抱住他。
 
等对方情绪慢慢缓解,或一天,或一周,他又恢复了成人思维时,你再和他探索,那些难受与疼痛到底是什么。
 
关于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不在今天讨论的范畴,也不重要。
 
作为他的爱人、亲人,当务之急是让他感受到了温暖与爱。
 
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吗?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