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武志红”,看看有多少位朋友关注

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一位来访者前来找我咨询,她和我说,她的第二个孩子开口说的第一个词是拒绝的“不要”,而第一个孩子开口说的第一个词是顺从的“要”。
她的理解是,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她没什么主见,家人对孩子的管束也特别严厉,动不动就说她对孩子太溺爱了。
因为所有人都这么说,而她的心智不够成熟,个人力量也不够强大,所以她没有很好地支持老大。
她观察到,老大出生后,她的家人就不断地对老大说“乖,要听话噢”。
同时,他们又对孩子营造了各种匮乏的环境氛围。
所以她的理解是,当老大学会一开口说话,一旦大人给他玩具和零食,他会自然受到儿时的影响:
既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又因大人长期教导要乖乖听话,只能先表达“要”,而不是说“不”。
老大出生后,她像是得了产后抑郁症,因此来找我做咨询,现在已有几年时间。
不是每个星期都来,而是陆陆续续的,有时两三个月才来一次。
长时间的咨询给她带来了改变,她现在变得非常有主见,坚持给孩子爱与自由,坚持及时地回应孩子,无条件地满足他们。
结果,老大逐渐从听话的乖孩子,变成了很不好惹的孩子。
至于老二,因为一直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所以得到了充分满足,而开口讲话后,就直接发展到了冒犯的阶段,动不动就说“不要”。
孩子的生命将彻底被包在父母的空间之内,他们不可能去创造自己的空间了,长期以往,会被世界束缚。
相反,存在叛逆情绪和行为的孩子,更可以勇敢地去创造他们自己的空间与规则了,世界因此也会不断改变。
发展心理学和精神分析都认为,每个人都有两个叛逆期。
第一个叛逆期是1岁半到3岁时,其标志是,孩子总是说“不”,“我来”。
如果父母想控制他们,他们会闹得很厉害。(略有不同的是,精神分析认为,第一个叛逆期从6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了。)
第二个叛逆期,是青春期。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充满了他们的心智还不能很好处理的荷尔蒙,因此很容易显得躁动不安。
很多心理咨询师都说,给青春期的孩子做咨询非常不容易,因为他们太想什么事都是自己解决了。
所以,他们对别人进入他们的心灵,甚至还去指导他们,会非常敏感。
处于这两个叛逆期的孩子,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都是处于严重的冒犯与背叛中。
他们会倾向于缩小父母对自己的价值,夸大自己的力量。
真受挫后又发现,其实自己还是挺需要父母的支持的,但他们轻易又不愿意放下自己的自恋,特别是青春期。
如果父母还想对孩子施加“高压”,孩子可能会爆发很严重的反抗。
有一句话,我第一次听到,便十分赞同和喜欢:
“伟大,总是从冒犯开始。”
因为伟大总是要创新,而创新就意味着要去破坏旧的事物、冒犯旧的规则。
如果我们总是尊重已有的事物,伟大的新事物就不能产生了。
就连我们看到最简单的事物,也都需要叛逆与冒犯。
实际上,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在他们的领域有所作为,也正是因为他们有直面最简单事物的勇气。
所以,作为父母,允许你的孩子叛逆吧。
给予他你足够的信任,陪伴与尊重,不要抑制他们的天性和创造力,再耐心等等,你会看到孩子更优秀的那个瞬间。
直播预告
热议剧集《都挺好》昨晚大结局,
又在网络上引起了一阵讨论。
不少人对结局似乎并不满意,
“强行圆满”并不真实
.....
真实的中国家庭会是怎样的?
听听武志红如何解读《都挺好》
3.28(本周四晚)
20:00-21:00
主讲人:武志红
为你解读热播剧《都挺好》
剖析中国家庭里的浆糊逻辑
限时免费,扫码参与
↓↓↓
关于《都挺好》,大家还有什么想要说的,
或希望武志红为你解答的,都欢迎留言给我们(在本文底部留言即可),
我们将选择一部分留言问题,在直播中,邀请武老师为大家解答
关于对家庭主题的更多探讨,
可关注武志红新书《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戳此购买新书,开启自由人生!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