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冰千里 编辑 | 五花鹿
01
前段时间张亮一番话上了热搜。他称4岁的女儿很黏自己,每次回家都要抱抱亲亲,经常趴在自己身上,还煞有介事地给他涂指甲油、修指甲。说到这些小事时,张亮眼睛放着光,充满了自豪感。
 
而当被其他嘉宾问到是否可以亲嘴时,张亮连连摆手:“不可以亲嘴不可以亲嘴!因为女儿嘛,是需要教给她些防范意识的,我都是亲她的脑门儿和手背。”
这些对话,看出了他和女儿美好而适度的亲密感。
 
也让我想起我女儿三岁时,有段时间必须进行两项工作:骑大马和胡子扎扎。
 
“骑大马”就是搂着我脖子骑在我背上,然后我们一边大声唱:“阿里、阿里爸爸,阿里爸爸是个快乐的青年!驾驾驾!”,一边爬来爬去不停打转。数分钟后,我们一起歪倒在床上,咯咯大笑。
 
而“胡子扎扎”则是个固定的睡眠仪式,每次女儿入睡都要做两件事,一件和妈妈“晚安亲亲”,一件让我用胡子蹭蹭额头,被称为“胡子扎扎”,只有这样方可安然入睡。
 
如今女儿已读小学了,但每次心情不好或者害怕,依然会要“胡子扎扎”,问到她小时候最开心的事,“骑大马”便是最佳答案。
 
良好的父女关系真的能给彼此的生活增加很多幸福感。而我也知道:
 
事实上,像张亮和女儿、我和女儿这样的互动,在很多父女关系中是缺失的。
 
在女性来访者中,有句话是枚催泪弹:“你记得小时候爸爸抱过你吗?”
 
在她们的回忆中父亲从没抱过自己,那些电视剧的常见场面:骑在爸爸脖子上、被爸爸举过头顶、被爸爸抱着原地旋转,甚至亲额头牵手等,都从未有过。
 
记得更多的是爸爸的早出晚归、辛苦养家,爸爸的汗水、抽烟喝酒,还有爸爸的沉默与严厉。
 
所以,爸爸一点点的温情就令人终生难忘。比如爸爸骑自行车带着自己去赶集,爸爸给自己系鞋带,生病时爸爸的背影等等,显得那么稀缺和珍贵。
 
其实,很多父亲不是不爱女儿,而是不知如何爱。
 
说得再精细点,是他们不知道如何与女儿“亲密”。
 
这让父女关系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氛围中,也会对女儿有长远的影响。
 
因为,一个女性是否成熟自信,很大程度要看早年父亲是否有能力与自己亲密。
 
02
 
会和女儿亲密,这的确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建立在父亲人格稳定健康的基础之上。
 
如果父亲的人格不稳定,心理不成熟,会直接影响和女儿亲密的能力。
 
糟糕的父女关系,往往有两个极端:
 
过于浓烈和过于回避。
 
去年一则“疑似高铁猥亵儿童”的视频传遍网络,亲生父亲在火车上不时撩起怀中4岁女儿的衣服亲吻和抚摸。
 
尽管最终警方称两人是父女关系,父亲的行为不够成猥亵违法,但我认为这就是猥亵,即使是亲生父亲也不行!
 
还有的女儿已经高中了依然坐在爸爸腿上,被爸爸一口一口喂饭吃,父亲和女儿换衣服也不避嫌,经常穿着内衣内裤走来走去。
 
这都属于父女关系过于浓烈的极端表现。
 
不管女儿年龄多大,这些绝不是父爱的表达,而是“性诱惑”和“猥亵”。
 
温尼科特表达过类似观点:
 
一个足够好的父亲,是有能力按照女儿的需要去满足女儿的。
 
既能用男性力量吸引女儿,又不至于产生太多超过女儿处理能力的色情感受。
 
也就是保持一个适度的距离。
 
除了不过度亲密,还要有一个能力:
 
不防御自己靠近女儿的渴望。
 
这涉及到了另一个极端:过于回避和拒绝。
 
这种情况更普遍,特别我们父母那代人,信息的闭塞和传统的认知,会让父女关系处在高度回避状态。
 
“刻意回避”有许多不同程度表现:
 
有位父亲告诉我,他很恐惧和女儿单独在一起,做什么都觉得别扭。不敢看女儿的眼睛,也不知道聊什么。有几次实在忍受不了这种“尴尬”,就找借口把出差的妻子喊回家。
 
甚至有的父亲为避免尴尬,采取了强制行为,让女儿“去女性化”。
 
例如女儿穿得少,甚至穿个裙子就立马批评,称女孩子要注意形象,女儿涂口红就责骂,称女孩子不应该只注重外表,等等。
 
甚至女儿只要提到异性相关的话题,就忍无可忍。
 
去年,我在电梯上遇见的一幕至今难以忘却:
 
和我一起乘电梯的是一位妈妈抱着五六个月大的儿子,还有一位带眼镜的父亲带着他4岁左右的女儿。
 
当关上电梯门后女孩指着小男婴,边笑边说:“爸爸爸爸你看,小鸡鸡、小鸡鸡”,我顺着女孩手指的方向看到了小男孩露着的生殖器。
 
但没想到,女孩话音未落听到“啪”的一声,她的脸顿时红了,鼻血一下流出来,她呆呆地站着,像被吓到的小兔子。她的爸爸则望着电梯摁键,一脸阴暗,好像那个巴掌不是自己打的。
 
我深感痛心。
 
我清楚那个巴掌不仅仅扇在女儿脸上,更是对她内心造成了创伤,创伤牵扯面很广,比如性、尊严、亲密。
 
03
 
“过度浓烈”和“过度回避”的父亲们,潜意识深处都是一样的:
 
对亲密的恐惧、对性的压抑。
 
只不过外在采用了两种相反手段而已。
 
“过度浓烈”的父亲属冲动型。
 
他们不容易控制欲望,没有成熟的防御,就会很“幼稚”地表达渴望。
 
他们往往有过被分离的创伤体验,需要依靠和母亲过度亲近的“行为”来表达亲密,以此避免再次遭遇小时候被抛弃的痛苦。
 
但他们往往和妻子关系疏离,而是通过“占有”女儿来体验存在感。
 
而“过度回避”的爸爸们则属于压抑型。
 
压抑的不仅仅是性创伤,还有被扼杀的欲望,包括亲密、上进、追求、自由等一切冲动与愿望。
 
于是他们也很难忍受任何一点和性、异性、亲密情感相关的话题和生活,怕自己压抑了那么久的潘多拉魔盒,被一下子打开。
 
就像电梯中那位父亲,女儿一旦展示好奇和探索,立刻会激发自己内心的羞耻感,压抑在那一刻爆发,这是活生生的悲剧。
 
04
 
而那些被父亲过度侵入和过度拒绝的女孩,受到的影响是多方位的。
 
首先,难以和异性建立稳固的恋爱关系。
 
要不就是容易失去自我。
 
由于没有得到第一个异性(父亲)的欣赏与疼爱,对温暖和关怀就特别渴望,遇到对她好一点点的男性,就认为是世上最爱自己的人,会放弃一切追随,这样遇见“渣男”的几率会大增。
 
要不就是回避和矛盾的。
 
由于很少接触到父亲,所以男性对她们来说是陌生和恐惧的,靠近意味着伤害。
 
所以一会担心失去自我完全被对方牵着走,一会担心被嫌弃和抛弃。
 
于是常常蜻蜓点水,和异性分分合合无法稳定下来。
 
对她好会认为对方有企图,严重怀疑亲密的真实性,此时就会逃离一个又一个的追求者。
 
而当对方筋疲力尽准备放手时,她们又感到被无情抛弃,为降低焦虑反而回头追求男性,就这样来来回回反复无常,最终耗尽了彼此的能量,还是无法进入持续的关系。
 
第二个影响是对表达亲密有羞耻感。
 
所有女孩都要经历一个时期(3-6岁),那个时期是靠近爸爸“排挤”妈妈的阶段。
 
若父亲承载了女儿对爱的需求,建立了健康的亲密感,女儿才能在日后别的关系中,有亲密的能力。
 
如果此时父亲过度亲密,入侵到性相关的生活,那么女儿会认为亲密和性是相关的,混淆了爱和性的边界。
 
就像我有个来访者所说的:“我要的是爸爸的疼爱和慈爱那种亲人的爱,而不是男人对女人的爱。”
 
而如果此时父亲过度回避,则阻碍了女儿对亲密的渴望和表达。
 
例如电梯中的那个小女孩。
 
她指着小男孩时想表达的是:好奇好玩,并渴望和爸爸一起分享这种发现。这就是向爸爸表达亲密。
 
但爸爸看到女儿居然说“小鸡鸡”,以为女儿在表达“性”,就打压女儿。
 
其实背后,是因为父亲不能接纳自己内心压抑的“对性的好奇和渴望”,并且对这种亲密的分享不太适应。
 
这时,就会让女儿感受到“表达亲密会收到惩罚”,继而恐惧和羞愧。
 
第三个影响,也是最重要的,是对自尊的挫败。
 
这样的女性会有“不值得”、“不被爱”、“不能有欲望”、“自卑”、“不配得到”等与低自尊相关的感受。
 
很多在别人眼中容貌姣好身材苗条工作优越的女性,内心却有着深深的自卑。
 
因为在她们还是个女孩时,从没被父亲欣赏过,有的只是打压和回避。
 
就像电梯里被父亲打的女孩,很可能从此关闭“情感展示”的通道,所有探索与渴望被压抑,因为一旦表达就被认为是愚蠢的、可耻的。
 
一个不能展示自己美好、探索、欲望的女性会认为自己“毫无吸引力”。
 
不仅在关系中,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都很苍白,她们有人顺从一辈子,有人讨好一辈子,还有人自我嫌弃一辈子。
 
就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面的松子那句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05
 
成熟男人的重要标志,体现在对女儿的“恰当亲密”中。
 
什么样的亲密,算是父女之间的恰当亲密呢?
 
l 第一,落落大方的表达。
 
当女儿问:“爸爸,我可以嫁给你吗?”,你如何回答?
 
首先,女儿能这般表达说明你们的关系值得依赖。
 
但凡对此纠结苦恼的爸爸们,都需要个人成长,比如“若说不愿意会不会伤害女儿”,“若同意是不是很可笑”,“批评她还是不理她”等等,这都是你自己的投射。
 
女儿真正想说的是:“爸爸,你会一直保护我吗?我是值得被欣赏的吗?”,而没有任何男女之爱的表达。
 
所以最佳答案是:“我会一直爱你的宝贝,但你不能嫁给我,因为我有妈妈”。
 
记住,真实大方的表达比什么都重要,这才是父亲的爱,而不是充满诱惑的男人之爱。
 
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难免会撞到许多尴尬瞬间,比如撞见女儿换衣服、上厕所,真正的爱会礼貌而尊重,微笑、点头、关门、退出。
 
若父亲心有恐惧,则会慌乱、责怪、逃脱甚至辱骂女儿。
 
就像曾经有位女士向我哭诉和父亲的两次互动:
 
一次在幼儿园,自己学着动画片角色的样子去亲爸爸,却被爸爸一个耳光扇懵了;
 
第二次是初中父亲撞见自己换内衣,只见父亲转身重重把门摔上,至今清晰记得父亲当时的眼神,充满了厌恶。
 
l 第二,是“父亲般的亲密行为”。
 
张亮和女儿的互动很好诠释了什么是父亲的亲昵。
 
充满了慈爱与尊重,充满了骄傲与满足,这才是父亲的爱。
 
比如摸头、亲额头、拥抱、拍肩、玩游戏、骑大马、一起就餐、看节目等等。
 
这都是父女之爱很好的互动,好的父爱会依据女儿的年龄段调整和满足女儿对爱的需要。
 
有两种经典爱的表达,爸爸们可以试试:“剪指甲”和“扎辫子”。
 
女儿很乖地坐在你面前,娇小的身体靠着你,你的大手握着她的小手,全神贯注地捏着女儿指尖,用指甲钳缓慢而坚定地一下、一下,听着指甲蹦出来的清脆声。或者左手捋着女儿的头发,右手拿着梳子缓慢上下抚顺时候。
 
那种细致爱护的感受,就是父爱。
 
此时,父爱不再是默默付出的沉默背影,不再是大山一般的背景画,更不再是严厉与冷漠的面孔,而是化作一缕温柔、一丝温情,一副温馨的画面。
 
毕竟,父亲对女儿的爱,最温柔就是最坚定的,最温情就是最保护的,最欣赏就是最给孩子自信的。
 
作者简介:冰千里,资深心理咨询师,一个孤独又温暖的老男人,研究亲密关系、个人成长,公众号:冰千里(bingqianli520)。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ID:wzhxlx)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