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五花鹿
 
最近连续剧《小欢喜》开播,热搜上了一波又一波。里面讲了三个高考的小家庭。播到现在十几集,对家庭关系的描写,真的太真实了。其中宋倩和女儿乔英子的关系,最为典型。
 
宋倩的生活大多围着女儿转。
在离婚后为了英子的学业,她不惜辞职掉老师的安稳工作,给其他学生补课,起早贪黑做饭煲汤照料着,帮女儿分析分数、提升成绩,事无巨细。
 
但到最后,女儿不但不领情,反而在高三这一年变得更加叛逆:对苦心的妈妈又怕又烦,却和偶尔过来送零食、玩具的爸爸更加亲近。
 
母女关系一度非常紧张。
 
好几次她们情绪爆发,就有弹幕说看到了自己妈妈的影子:付出多管得多,让孩子不舒服,但也让人很心疼。
毫无疑问,很多父母,尤其是妈妈,都经常处于这样费力不讨好的委屈和无奈中。
 
究竟是为什么,父母明明那么努力地付出,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活,最后却还是哪哪都不对呢?
 
01
 
这也许要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内心,才能找到答案。
 
宋倩,一个被女儿同学称为“母老虎”的妈妈,其实做的都是普通妈妈们会做的事情。
 
为了女儿英子能考上清北,她一直不敢松懈。
 
高二时,她知道女儿梦想是去国家航天局,所以同意女儿去博物馆当讲解员,但到了高三,她算了一下时间太紧迫,于是开始了各项措施。
 
为了让女儿不被打扰,给她装了隔音墙;
 
女儿上学,她就研究分数,做了高三日程表;
 
女儿生日,给买了护眼仪;
 
女儿偶尔需要放松,安排看她爱看的电影;
 
女儿突击考试,她细心在前夜准备了练手的试卷.....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处处为了高考而服务的环境中,女儿压力越来越大,生活摩擦也越来越多。
 
为了让女儿专心备考,她停了所有女儿的兴趣爱好,例如拼乐高、当讲解员、私下看电影;
 
为了让女儿有个健康的身体,她不让女儿吃火锅、麻辣烫等好吃却上火的东西。
 
在高三誓师大会上有个环节。
 
每个家庭在气球上写下心愿,然后放飞。
 
本来所有人都轻松自信地写着理想、鼓励和关心,英子也开开心心地写上了梦想的航天局。
 
但妈妈突然让她写上具体的考分,说至少要考七百多分才上清北,气氛一下子变得很压迫。
英子不愿写,母女开始争执,最后气球被挤破,英子气哭了一走了之。
 
这些限制和提醒,让本来就有高考压力的英子,更感到高压和崩溃。
 
最后她忍不住逃课跑到了爸爸家,拼起了乐高,还把妈妈炖的燕窝给了爸爸的女朋友喝。
 
随后宋倩发现不对劲,跑到前夫家,看到他们三人像一家人一样有说有笑,一时接受不了,跑了出来。
 
英子急忙追出来,一边道歉,一边解释说是压力大才这样做。
 
这时宋倩忍不住爆发了:
 
“你压力大,妈妈压力不大呀?
你从小到大,就妈妈一个人带你长大的呀。
 
我白天要上课,晚上还要备课,我起早贪黑地买菜做饭,照顾你的起居,我容易吗我压力不大?
 
你爸爸就是投其所好,你喜欢什么就买什么,能对你高三负责吗?”
 
这段话,想必也戳中了很多妈妈的心声。
 
每天起早贪黑,为整个家庭忙进忙出,牺牲了自己的生活,却因为“管得太多”而让孩子觉得厌烦。
 
但即使意识到这些,她们也像上了发条,只要是为了家里好,就停不下来。
 
这种自发的费力不讨好的行为,我们称之为:
 
强迫性付出。
 
这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母爱,有些父亲身上也会有。
 
02
 
所谓的强迫性付出,简单地说:
 
即使很累很自我牺牲,也要为了孩子好而去付出。
 
无论多疲惫,也很难停止下来。
 
就像美剧《摩登家庭》中的家庭主妇克莱尔。
 
这么多年来,她日夜负责孩子们的起居生活,早起做饭,一整天都有忙不完的家务。
 
除此之外,还要操心大女儿交的男朋友,关心二女儿的择校,担心小儿子的呆头呆脑。
 
每天过得很紧张,一边随时准备给孩子收拾残局,另一边又怕孩子闯祸忍不住发火。
 
不是催他们下楼吃早餐,就是管他们不能外出过夜。
 
丈夫菲尔只需要回家带孩子玩一玩,就能变成他们的好朋友。
 
但克莱尔做了那么多,到最后,却变成了一个容易暴躁、让人心烦的老妈。
 
这大概就是很多妈妈都委屈和无奈的地方。
 
她们似乎有个超敏感的天线,能感应到孩子方方面面的情况,并及时给出一些解决的方案,甚至为了避免一些困境而很焦虑。
 
但却成了最不讨好的一个群体。
因为,过于完美的苦心,往往是双输的。
 
根据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理论:
 
父母的爱是一个从100分渐渐变成60分的过程。
 
在孩子刚刚出生半年内,父母需要细心地全面地照料,但过了那段时间,随着孩子从绝对依赖、到相对依赖,到独立,父母也要开始回到自己生活里。
 
60分是刚刚好、量力而为。
 
孩子不需要时,不过度付出。
 
即使孩子有一些需求,自己满足不了,也能不勉强自己,通过沟通和安抚的方式,去让孩子经历人生中难免会有的挫折。
 
100分是过度,最后往往双方都受伤了。
 
本意是爱和疼惜,却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委屈和伤害。
 
对于父母而言,过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很疲惫又停不下来。
 
对于孩子而言:
 
一来,会因为过多的干预而感到愤怒,但却只能憋着,因为父母是好心的;
 
二来,会容易感到羞愧,觉得欠父母太多,还不完;
 
三来,父母的过度保护,也会让他们失去自己努力的动力和勇气。
 
最后就像英子一样,忍不住逃学,不停地向妈妈道歉,但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03
 
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父母本身。
 
要先了解,为什么我们总在强迫自己去付出。
 
一般来说,每一种不自觉、停不下来的行为,背后都有一种强大的内驱力。
 
而对于很多妈妈而言,这种内驱力本质上是:
 
我要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
 
在温尼科特看来,母亲天生有一种本能,可以感知到孩子的需求,并且给孩子需要的爱。
 
但一旦有了“我要完美”的内驱力,就会产生很多焦虑和恐惧,破坏了原来的母爱本能。
 
我们开始过度感知、过度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一旦照顾不周,孩子又会出问题;
 
一旦不抓紧,孩子成绩就会落后;
 
一旦不满足,孩子就会留下创伤.......
 
加上繁多的生活家务、职场琐事,妈妈们几乎都在超负荷地消耗着。
 
也只能说这种内驱力太强了,推得妈妈们无法放松一下,偷个懒或求助。
 
就像宋倩一样。即使忙了一天,也还能打起精神给女儿找两套习题,担心她的颈椎问题,计划着第二天带她去买新的椅子。
而如此强的“完美追求”,背后很可能是源自一种更深的、常见于女性身上的自我价值观念:
 
我的权利和义务,更多的是在关系里;
 
我的价值,也体现在关系里的结果。
 
所以,为了肯定我的价值,我要做出很多的努力,让关系里的人好,为了关系不破裂,不惜超负荷。
 
其实除了母爱之外,夫妻之爱也是:
 
孩子不好、丈夫离开,都是我的一种“失败”。
 
而这种观念,大多是源自过往经历、社会要求,以及目前夫妻关系的影响。
 
很多女性从小会被教育,要照顾别人,学做家务,察言观色,就像男性们被要求好好工作、有决断力、找个照顾自己的妻子一样。
 
这种教育有两个弊端。
 
一来是把社会文化对女性的要求,灌输给我们,让我们认为关系中的一切,我们都要去负责和照顾,这是我们的价值体现,越照顾得好,才能越证明自己好;
 
二来是一种变相的忽视,无人看见那些尚未成人的女孩们也同样需要被照顾。
 
于是小女孩们长大后,会不自觉地把孩子当做小时候的自己,事无巨细地满足,希望当时的自己也能如此被对待。
 
这是一种迟来的过度的补偿。
如果此时,伴侣也依旧看不见妻子的付出,无法认可她各方面的价值,并且没有任何安抚和反馈,那么她会继续抱着这种执念死磕下去,孤军奋战。
 
因为这种冷漠会强化女性们的执念:
 
我需要自己再努力做得更好,把所有付出都寄托在相对更能看见自己的孩子身上,才能得到认可,才能缓解这种无人回应、帮助和认同的孤独感。
 
04
 
那么,究竟要怎么办才能停下来?
 
如何减少强迫性付出,做到真正双赢的60分?
 
中科院博士候瑞鹤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
 
真实完整的妈妈。
 
与60分妈妈很相近。
 
她们有几个特点:
 
知道自己有限、有意识、爱学习、
 
少纠结、多接纳、多享受。
 
她们往往学了很多育儿知识,经历过困惑和纠结,但最后发现,比起育儿知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状态。
 
要能接纳真实的自己、孩子和生活,并且看到和肯定孩子的力量。
 
只有这样,才能放手去过好自己的生活,也让孩子更加自信、更独立、更有自己的思考和动力。
 
而真实妈妈的养成并不简单,需要妈妈们拥有一个真实的价值观,不把所有的自身价值都放在关系中,也能接纳每个人也有不完美、低价值的一面。
并且,由于母亲和孩子的链接往往更加紧密,所以妈妈由母爱延伸出的一些过多焦虑,也需要另一半来帮忙缓解。
 
在她们低落、焦灼、没有力气的时候,伴侣的认可、解压和帮助能进一步肯定她们的价值,也给予她们一起养育孩子的支持。
 
就目前的剧情看来,海清所饰演的妈妈,是最接近60分的。
 
她虽然性格暴躁,常因为孩子闯祸而暴跳如雷,忍不住一顿说骂,但在孩子眼里,他们整个家庭氛围,都是轻松有爱的。
这和她的这种行为分不开。
 
当知道孩子需要留级的时候,第一个想照顾的就是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尽量让老师不给孩子留级;
 
在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之后,也马上找了补习班;
 
发现孩子考本科有压力后,她也尽力去找朋友要经验和方法。
孩子太皮了,该严肃就严肃,该纠正就纠正。
后来随着朋友宋倩的提醒,她也渐渐焦灼起来,怕孩子考不上本科,采取了各种方法,例如没收漫画书、卸载游戏等等。
 
但却也没有过分地控制孩子的方方面面。
 
有一部分原因是,她虽是为孩子好,但不会因为孩子而否定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丈夫的支持和乐观,缓解和抱持了她的焦灼。
最后,孩子虽然成绩不怎么样,但兴趣广泛,脑子转得比很多同学都快,人缘也很好,同学常常围着转。
 
这样健康而有活力的小孩,想必出了社会,也拥有他自己的竞争力。
 
毕竟虽说高考重压,但最重要的,还是人生这个马拉松。
 
要想家庭里每个人都能健康地跑好马拉松,
 
爸爸不忽视,妈妈不太累,孩子有耐力,才是最大的三赢。
 
作者简介:五花鹿。心理学科班出身,满腔的少女情愫,都用来追求真实和逃离秩序。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ID:wzhxlx)。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