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人的一生都在关系里,而两性关系是成年后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关系。
 
健康亲密的关系,可以疗愈我们过往的创伤,支持我们战胜生活中的很多困难;而矛盾糟糕的关系,则会消磨我们,让人经常陷入疲惫乏力中。
 
因此最近几天,我们聚焦跟大家聊了“两性关系的困境与改善”。
 
而我们都知道,很多两性的问题,都是沟通的问题。今天是本专题的第四篇,也是最后一篇。
 
将与大家分享一种罕见却高效的互动方式,能有效让关系中的双方拉进距离,更懂彼此。
 
文 | 肖璐
编辑 | 五花鹿
 
最近看了一档热门综艺《做家务的男人》。
 
活生生地被袁弘圈粉了。
 
在休息日里,他一早起床做早餐、哄娃、拿快递,让妻子美美地睡个懒觉。
 
这些画面让观察室的已婚女嘉宾,觉得不可思议。
 
主持人朱丹忍不住羡慕地说:“怎么都是爸爸在照顾,我们家从来没出现过这种情况。”
 
但在我看来,他值得夸赞的行为,不止如此。
 
除了做家务、带娃之外,他还安慰了接不到工作的妻子、安抚了受骗买药的岳父、调节了尴尬的婆媳关系......可以说事无巨细,都很贴心。
 
若仔细观察各种细节,就会发现,他之所以能如此暖心地照顾到每个人,是因为拥有了一种人人需要却罕见的高情商能力:懂得共情。
 
01
 
“共情”我们经常说,但究竟什么才算共情呢?
 
简单地讲,就是能与别人的情绪同频,理解对方真实的感受,并尽可能给到对方想要的回应。
 
这在袁弘身上随处可见:
 
在妻子哺乳期,他主动带娃喂奶,球赛看一半还抽身给老婆按摩拉伸。
 
——因为他能理解,妻子产后体力精力上的虚弱。
 
在妻子感叹因为哺乳无法接到工作时,他贴心地说:这(哺乳)可是最伟大的工作。
 
——因为他敏感地感受到,妻子自我价值的滑落。
 
岳父在网上被骗买了几千块的保健品,被妻子接连追问和质疑,不知所措。袁弘站出来主动解围,一边安抚岳父说这钱可以退回来,另一边偷偷跟妻子说如果退不掉,就骗岳父说退了,自己把钱垫上。
 
——因为他察觉到老人当时的紧张和局促。
 
当妻子说想在孩子六个月断奶,并决定出去工作的时候,遭到婆婆质疑。这时袁弘主动站出来力挺妻子,协调婆媳关系。
 
——因为他感受到妻子的无力与尴尬。
 
这种共情力,让人舒服。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不用担心自己的痛苦被看做负能量,不用担心一个人太疲惫却无人帮忙。
 
因为你知道,即使对方无法帮助自己,但他们也愿意力所能及地倾听、相信和安抚你。
 
并且,长期被共情,你也会更愿意去共情对方。
 
就像袁弘的妻子张歆艺。
 
有次袁弘不小心把芥末油放到了蘸料里,做出的味道很奇怪,他吃完后皱着眉头,有点尴尬地看着妻子。
 
这时张歆艺拿过来尝了尝,鼓励他说味道不错,还当着他的面,多吃了几个蘸料蘸的茄子,让袁弘一下子开心了很多。
 
这种互相共情,让关系更加亲密。
 
能做到却着实不易。
 
在现实中,更为常见的是相互的“情感孤立”——大多数人只能看到自己的需求,误解别人的需求,同时也被别人误解,最后不是压抑,就是冲突。
 
02
 
实际上,对很多人而言,不是不想共情。
 
而是共情这件事,实在太陌生了。
 
尤其是对一个从小被教育要成为硬汉的男性而言。
 
他们在冲突中也会十分难受,但应对方式却往往很消极,与共情背道而驰。
 
常见3种的非共情行为,是逃避、泛化和自我中心。
 
逃避在冲突中非常常见。
 
正如我们昨天文章《一吵架就去睡觉的男人,好烦啊啊啊啊啊》里写到的:
 
你追我赶这个游戏,大概男男女女都玩过。
 
发生矛盾了,女人迫切有需要沟通,想知道对方心里的想法;
 
而男人摆出一副我没想法的样子,任由你掘心三尺也掏不出一句话来。
 
而且他们还有一种令人费解的想法:没有什么是睡一觉解决不了的。(此处是真睡觉)
 
最惊心动魄的一幕通常紧随其后,女人气半死,迫切需要一场降降血压的沟通,男的打起了呼噜。
 
这就是典型的通过逃避来让问题“过去”的做法。
 
类似的做法还有打游戏、转移话题、假装认真听实际在神游等等。
 
另一种常见的做法——泛化。
 
就像“男人该会赚钱,女人该会带娃”一样,把某个人塞到一个群体的身份里面,忽视了对方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的真实感受。
 
典型的有以下2个场景:
 
一个女性忙进忙出做家务、带孩子,几乎没有停下来过,而她的丈夫则心安理得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似乎眼前这个匆忙的女性,和他并没有关系。
 
一个男性在面对失业时,很焦虑和无力。这时妻子可能会直接地说他失败,骂他不像男人,没有担当。
 
显然,这种泛化阻碍了我们对一个人的理解,激化了更多的冲突。
 
当然,最气人的非共情行为,是下面这种:以自我为中心。
 
最近因为在综艺节目《中餐厅3》被骂惨的黄晓明,“一切听我的”已经成为了他的负面人设。
 
在当店长的期间,他提出了单人套餐的方式。
 
结果一通下来,大家工作量增大了,菜总是做不完,人手安排混乱,而另一边客人则是等了好久之后,根本吃不完套餐里的饭菜。
 
后来大家一起开了会,都提出了这些问题。
 
而接下来让人惊讶的是,黄晓明在搜集了一通意见后,决定继续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还是做套餐。
 
这让周围的人非常无奈,接连举例来证明了套餐的不合理和不可行,但都被一一反驳。
 
我可以理解他也是想为全局好。
 
但这种沉浸个人世界的沟通方式,着实是非常不讨好。
 
03
 
以上这三种行为,都是比较典型的非共情行为。
 
在这里要澄清的是:
 
不是所有人都是有意去回避、泛化和自我中心的,尤其是前两种,很多人做的时候都会隐隐地意识到不对劲。
 
但是他们内心有太多恐惧和防御,阻碍了共情。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拉米·卡利教授认为:
 
共情的核心在于理解,而理解他人的核心在于“敞开”,就是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可是我们内心往往会有很多恐惧,让我们习惯性先封闭起来保护自己,以至于无法敞开。
 
最常见的恐惧,有以下几种。
 
1. 害怕自我攻击丨你受伤,是因为我很坏
 
《做家务的男人》里有这样一幕。
 
魏大勋坐在沙发上,一边谈着小时候常被父亲狠扇巴掌、猛踹的事情,一边偷瞄父亲希望可以一起交流。
 
这时魏爸爸有点慌张,于是靠在躺椅上假装睡着,不做任何回应。
 
事后在主持人的询问下,他坦言,当时太难受了,所以才选择了逃避。
 
这在很多“做错事”的人身上,也很常见。
 
其实他们已经共情到了一部分——对方因自己而受伤,这时他们会开始自我攻击,觉得自己很差劲。
 
这时候如果还要进一步共情对方的难过,随之产生的自我攻击和否定就会更加猛烈,让人非常难受。
 
于是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只能暂时和它隔离。
 
2. 害怕被鄙视丨我那么细心,会不会太“娘”
 
这在男性的身上发生更多。
 
他们从小被教育要“硬气”,充满男性气概。
 
在他们看来,调动情绪是一种女性化和软弱的表现。
 
所以他们习惯压抑自己的感受,也压抑对别人感受的理解,并用一个「作」字来概括大部分情感的波动。
 
除此之外,从小很少有人共情他们的脆弱、悲伤,允许他们表达和接纳这些情绪。
 
所以在他们看来,共情别人,也变成了一件很陌生的事情,即使知道它是好的,也不知如何去做。
 
 
3. 害怕被过度索取丨我理解了你,就必须为此负责
 
我朋友交过这样一个男朋友。
 
只要她在亲密关系中稍微表露出一些脆弱或者无助的情绪,他就会指责她矫情,并且总会冷落她一段时间。
 
直到她不再提这件事或者情绪过去了,他才又当做没事发生一样。
 
这让女友感到非常压抑,失去了表露和宣泄自己情绪的权利,两人相处得很疲惫。
 
后来她才发现,这位男朋友是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而他的妈妈非常擅长用情绪来控制他,只要稍微不顺妈妈的意,妈妈就会情感绑架他,说他是个白眼狼。
 
他在这种过度的索取中,感受到了一种令人枯竭的压力和吞噬感,所以才会对女朋友的任何情绪变化草木皆兵,认为女朋友在企图操纵他。
 
这样的模式,也常出现在重男轻女文化中备受情感索取的男性身上,或者从小在“为你好”的声音下成长的人身上。
 
小时候的负责让他们不堪重负,于是长大后,他们才会避免重蹈覆辙,而选择直接回避和忽视。
 
以上这些都是常见的恐惧,在这些它们的支配下,我们难以共情别人,更难以真正地通过共情,建立一段相知相惜的关系。
 
只有真正看清它们,共情才能成为一种可能,我们才能真正地构建一段共情、深入的关系。
 
04
 
那么,要如何才能构建共情的关系呢?
 
这需要双方的努力。
 
只有双方的需求都能被照顾到,一段关系才能健康地持续下去。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当自己是需要得到共情的一方时:
 
有个现实是,无法共情你的人,也许是内心有太多恐惧了。
 
这时只有先共情他们,给他们一个可以卸下恐惧的安全环境之后,进一步的沟通才有可能。
 
我的一个同事曾经和我分享了一个事。
 
有一天晚上她和男友聊天,突然说起了很多她以前压抑着的、没有提及的、一些被冷落的细节。
 
说着说着,她发现男友拉下脸沉默下来,似乎很抗拒。
 
为了缓和这种紧张的氛围,她说了一段话:
 
那些消极的感受只是我们关系中的10%,剩下的90%都很好,我也能感受到你对我的爱。
 
这时,她男友才放松下来,跟她袒露心声:
 
刚刚你一下子说了很多不好的事,让我突然觉得自己是个很不称职的男朋友,是一个很可恶的人。
 
而当女友共情了他,肯定了他的那些好之后,他才能放松下来,和女友讨论彼此的感受,以及她的需求。
 
所以,想要得到共情,需要先学着去共情。
 
而当自己是无法产生共情的一方时: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拥有共情的能力。
 
你可以试着进行以下2个步骤:
 
第一步,平静下来,自我暗示。
 
无法共情的人,经常会在矛盾和对方的埋怨声中感到痛苦,无法直面随之而来带来的一切麻烦。
 
所以当对方“找茬”或倾诉时,会有一种不耐烦的隔离感,想要赶紧结束和逃离。
 
建议此时你可以告诉自己,共情才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并且试着慢慢平静下来,去听一下对方在说什么。
 
如果对方的情绪太强烈,你实在难以招架,也可以坦诚地告诉对方:
 
我知道你现在比较难受,我也希望问题得到解决。
 
但我很难在这样激烈的环境下沉下心去理解你,我们都稍微平复一下之后再聊一聊好吗?
 
然后等平复之后,再主动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不带预设地倾听和回应
 
当对方倾诉感受的时候,不先入为主地倾听,不要插嘴。
 
更重要的是:
 
相信ta说的话,并不是平白无故捏造的。
 
当对方歇斯底里找你吵架时,多想一下,为什么一个人会需要这样落魄地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只有相信和承认了ta拥有这种感受,才能让对方感受到真正的尊重和理解。
 
而之后的回应,更是水到渠成。
 
因为如果懂ta的感受,知道ta需要什么,给的回应就更准确了。
 
即使后续你无力做出具体的帮助,那对方也能感受到,你已经在懂ta的基础上努力做了你能做的一切。
 
这就是共情的意义。
 
让我们穿透层层恐惧和防御,拥抱到真实的彼此。
 
这样的关系,不温馨都很难呀。
 
作者简介:肖璐,医学专业毕业,三级心理咨询师,媒体行业从业者,现为自由撰稿人。公众号:鹿见不评(ID:xiaolu52800)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ID:wzhxlx)。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