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前不久,部门来了一位90后的新同事。
 
面试时,她很坦然地对面试官说自己有过一段为期两年的婚史。
 
身边大多数朋友都是恐婚一族,对他们来说,不结婚不需要勇气,反而结婚才需要。
 
所以我们不禁对新同事的经历感到好奇。
 
后来经当事人同意,我们对她“裸婚”又“裸离”的经历进行一次深入的访谈,并把访谈结果集结成文。以下人物名称为化名。
 
讲述:泥鳅,女,26岁
整理:芥末酱
 
① “敢爱敢离”是一种人生观
 
Q:离异这个经历有给你的生活带来过困扰吗?
 
一开始,离异给我带来的困扰,大概是在填入职信息的时候,我总要犹豫一下,然后对“婚姻状况”那一栏,略过不填。
 
一方面是不想引起同事的关注,消耗同事的时间;另一方面是担心表格上的“26岁,离异”会不会让人事主管觉得我是个在重大决策上不太靠谱的人。
 
这也许也是很多人面对不了“离婚”这个选项的原因。
 
有的人会把“婚姻失败”跟“人生失败”划上等号,觉得离婚像是在做了重大的人生选择后,又推翻自己的选择,是一段不太漂亮的人生履历。
 
很多人选择在婚姻中将就,也是因为没有打自己脸的这种勇气,更没有勇气去面对他人的目光。
 
那时我跟身边的人说出“想离婚”的念头时,周围出现了一些声音。
 
年纪比我大些的朋友都劝我再“磨合”一下。因为我们在一起也有5年了,重新找个彼此看上的人再经历一遍磨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新找到的人究竟合不合适,也是个未知数。
 
而有些年纪相仿的朋友则是“不敢劝离”,毕竟这是“人生大事”,旁人不好说什么,而且也怕万一以后我们和好了,他们就会背上一个“坏人”的罪名。
 
但还是有很多朋友站在我的角度,支持我的决定。
 
当时也有好多女同事发牢骚说,自己在婚姻里有无数次想离婚,原因很多:难以忍耐对方的性格、想买房子而对方做不了决断等等。
 
那时我才发现,很多人一直很想离,但就是没离成。
 
可能我只是比她们多了一些不愿忍耐和不想将就的勇气罢了。
 
② 每个人对“婚姻”都有自己的解构
 
Q:那当时是在什么情景下决定结婚的?
 
我跟前夫是从校园爱情开始的,在恋爱第三年的纪念日领的证。在登记那时,我们都觉得彼此是对方的真爱。
 
我一直认为婚姻中有“爱”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所以我没有把“爱情”和“婚姻”这两个概念区分得特别开,也不介意裸婚。领证那会我们还没有摆酒席,只跟单位申请了三天婚假。
 
后来我们就一直开玩笑说,结婚是眼馋那三天免费假期。
 
直到后面李诞火了,他擅长将事物的价值重新解构。我才意识到,我这种的想法其实带着“解构主义”的影子。
 
不管是李诞还是说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会擅长把人们常见的意义消解掉,再重构出一个新的价值出来。就像我会把婚姻单纯地拆解成政策上的实用福利,然后继续保留我们的爱情。
 
我有一个朋友也是这样,她有自己的公众号,也能接一些软文广告。后来朋友用了那个号的名称开了个公司,但最初她开公司并不是为了把号做大做强,而只是为了“方便开发票”。
 
也是这种对婚姻的解读,能让我更加潇洒地去做出选择。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被他人强行被赋予意义。
 
例如婚姻是一件很大很大、决定了就一辈子要坚持的事情。
 
但如果我们把一些虚无的意义放下,那选择就会变得简单,只要你自己心里觉得现状已经背离了你当初做选择的原意,你就随时能有终止的勇气。
 
③ 对“离开”和“留下”有自己权衡标准
 
Q:那又是什么原因让你们分开呢?
 
其实一开始,我跟前夫在精神方面是很契合的,我们在同一个系的相邻专业,有很多共同语言,我也很欣赏他的才华。
 
当时共同的朋友圈都觉得我们超级般配,超级有夫妻相。
 
那时候我们也真的很甜。他是社交达人,外向阳光,而我有点社交恐惧。他的活泼治愈了我许多缺爱的性格。
 
我们两个人在一起时就像都回到了小孩子的状态,就算吵架了过后也都被变成拿来互相开玩笑的梗。
 
但也正是我们这种嘻嘻哈哈的过日子方式,掩盖了很多生活中应该严肃对待的问题。
 
曾经有人说:婚姻中只有“钱、情、性”三个问题。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而这个三个问题里,我们出现了两个。
 
先说钱的问题。
 
他之前因为搞工作室小亏了一笔,我刚跟他在一起的时候,就已经在用自己的生活费去照顾他的生活。
 
而他也很享受在关系里扮演一个小孩的角色,从未想到要成长成一个大人。在家庭里也做不到一个主心骨的担当,对事情没有决策能力,一味地提前消费,花钱不考虑实际,以至于我们在一起好几年都没有积蓄。
 
我们在性方面的需求也不同步,而他把我的需求曲解成我不够体贴不够理解。
 
以至于到后期我根本不依赖他身体,床头打架没法床尾和。
 
这种不和谐已经持续好几年了,光靠喜欢,很难撑得下去。我甚至可以预见到我以后会因为性生活不和谐而出轨。
 
我觉得,和平分手并不是对婚姻的轻率,出轨才是对婚姻真正的不尊重。
 
我也尝试过给这段感情一个机会,和他一起修复关系。
 
但还是没有办法掰回这种对生活没有憧憬,对未来也没有安全感的状态,才有了离开的决定。
 
Q:但现实中很多人就是下不了这个决定?
 
我是个不怕离开的人。
 
当在一段关系里只有消耗,并且看不到有越变越好的希望,我就会选择离开。
 
很多人害怕离开,是因为心疼自己已经投入过的那些沉没成本,所以不肯抽身。
 
例如买股票亏了不肯撤退,等待市场反弹;或者在亲密关系里忍让付出,妄想有一天对方会忽然转变性格。
 
当时我做决策时也权衡过“成本”,最后觉得留下来“磨合”的成本,远大于离开后开始新生活的成本,所以我选择离开。
 
我觉得很多时候,离开并不是放弃,而是止损。
 
离开一份消耗自己、让自己失去生活的工作,是止损;尽早离开一个不适合的人,也是止损。
 
不然的话,可能沉没成本会越积越多,最终积重难返。
 
之前看过一句很喜欢的话:将错就错并不会变成对的。
 
人生的选择可以有很多,时间却很少,倒不如离开去寻找新的体验。
 
我发现新认识的朋友知道我离婚后,都会好奇离婚原因是什么,财产怎么分配。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现在会笑着说,离婚的原因是因为结得太早。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也会笑着说,我们没有财产,只有贷款。
 
④ 用平常心对待每个阶段
 
Q:离婚后有让你觉得难过的地方吗?
 
做这个决定让我最愧疚的地方,是觉得伤害了双方长辈的期待。
 
我妈她现在都很害怕被不知情的亲戚问起我的前任。上次回家她还跟我说她到现在都舍不得删掉手机里我和前任的合照。
 
我是个很害怕带给人期待后又让别人失望的人。
 
刚离婚的那段时间,我只身来到广州找工作,那时我常常在深夜里为我的决定正在伤害到别人而自责。
 
但在离婚后的这一年里,我的自我变得越来越强大,我开始学会不再责怪自己,也明白结婚和离婚只是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做出的选择。
 
而第二次,就是发现我前夫因为找到了新对象后,删除了我的微信好友。
 
之前分开后,我们有时还是会聊天,他也对我说搬家需要帮忙可以找他之类的。我以为我们还能够一直做朋友。
 
所以发现他删了我好友的那天我其实是有点难受的,那种感觉就好像已经彻彻底底失去了一个爱你的人一样。
 
不过现在我们都各自开展了新的感情。
 
但其实现在的我也并不渴求一段长期稳定的关系。
 
我想这应该是一种“习得性无助”吧,因为觉得要长久安定很难,索性也不愿意在刚开始时就去做一个长长久久的预设了。
 
反正,享受当下就好了。
 
作者:芥末酱,存在主义者、生活观察员 。
 
本文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