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 | 达芙妮

  编辑 | 五花鹿

  近年来,女性独立作为一个议题一直在社会上被讨论。

  包括最近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和《三十而已》。

  大家都在讨论着,什么样的姐姐是更值得欣赏的,什么样的大结局才能更突显女性独立。

  但我从这些讨论里,看到了一些不舒服。

  例如《乘风破浪》里,某些姐姐在规则之内给自己最好的选择,被认为是争强好胜、过于精明;

  例如《三十而已》中,有人说顾佳太控制太优秀,给人压力,并且最后没有报复小三,很憋屈.......

  想了一会,我才知道这种不舒服出自哪里:

  好像一直以来我们谈女性独立,谈的都是女性应该怎么活。这时女性一直处在一个被评判、被规定的位置。

  仿佛独立女性有一种标准的活法,而我们大家要不停讨论出某一种活法来,让女性按照这种活法来就行了。

  例如成为事业女性,要兼顾家庭,有时有野心,有时候又是柔软的.....

  在这所有讨论的背后,有一个点经常被忽视:

  每个女性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每个女性自己的意愿是什么,

  每个女性自己想怎么活。

  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个点,只是打着为女性好的幌子去定义新时代的女性该怎么样,那么女性依旧是处于“第二性”的位置。

  也就是被各种标准所限制、只能依附在别人的定义和保护之下、在他人看来没有自主思想的第二性别。

  在我看来,《三十而已》的结局并没有那么不好。

  相反,这部剧正是在推动这方面的典范。

  剧中详细的刻画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在成长路上遇到的问题,几乎都跟女性作为第二性的陷阱有关。

  而成长就是走出第二性陷阱,找回自我的过程。

  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位女性都经历了怎样的遭遇。

01

女性成长的三大陷阱和破局

  陷阱一:“我完美付出了,就能一切圆满”

  由童瑶饰演的顾佳,是个双商在线,能力很强又能干的精英女性。

  自从电视剧开播以来,观众对顾佳的热爱已经多次冲到巅峰,足以看到顾佳似乎是完美人设,无可挑剔。

  因为她能力很强,但又不是社会定义的“女强人”。

  为了家庭,她可以一边回归家里做全职太太,不惜给别人提鞋只为儿子进好的学校,一边支撑着丈夫的烟花公司的主要运转,照顾他的面子和自尊。

  但如此完美的人妻,丈夫许幻山却出轨,还把他们的公司搞炸。出轨的理由是顾佳没有考虑到他作为一个男人的感受、他的追求。

  这一下子把她从一厢情愿中拉了出来。

  她以前一直陷入一个逻辑:

  只要我做到了更好,我的家庭和事业都会很好,丈夫就会怎样怎样。

  于是为了更好地做到一切,她一直都在压抑自己的感受,把自己变成孤身奋战的铁人。

  也正因一直忽视自己的感受,她也不觉得别人的感受很重要,包括丈夫的感受。她以为自己这么识大体顾大局,丈夫一定会领情。

  同时她也看不到现实,看不到丈夫的成长跟不上、心智不成熟,只是一厢情愿地扶持他,承托他。

  而这些冲击给她撕开了人生的真相:

  不是你女人十项全能,你的男人就不会出轨,这些东西本来就不是女性一个人可以控制的。男性他有自己的追求,家庭它有自己运转模式。

  在经历这一切后的顾佳是成长了的。

  她的成长就在于她决定离婚,尽管她的儿子许子言不想离婚,但是她已经不想为任何人而压抑自己了。

  陷阱二:“爱情会帮我实现更好的生活”

  由江疏影饰演的美女销售王曼妮,出身于小镇,只身在上海奋斗。

  她想要更好的生活,她认为这种更好的生活可以靠一个叫爱情的东西带给她。

  王曼妮的上半生一直在渴望着白马王子的出现。

  这不能怪她,因为太多的童话故事,和铺天盖地的言情电视剧都在诉说这样的故事。

  而与海王梁正贤的相遇让王曼妮从云端落了下来,让她意识到自己的这个追求多么不切实际。

  当白马王子确实为她买买买,带她出入更高阶级的社会,享受很多有钱人的生活时,她发现她除了一张爱情的王牌外,什么也没有。

  虽然她一再欺骗自己要相信童话描述那样的:只要做一个漂亮独立的好姑娘,就可以因为爱情得到她想要的一切,并且可以理直气壮地靠着爱情享受这一切。

  却发现比她阶级高很多的人只愿意包养她,为她的美貌买单,但不为她的爱情买单,甚至根本不尊重她,本质上把她当玩物。

  她之前一直以为可以通过爱情婚姻让自己过上高品质的生活,但不知道背后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但是王曼妮妥协了吗,并没有。

  王曼妮的成长在于她没有为了钱去出卖自己,沦为有钱人的情妇,也没有像多数人劝诫她的那样,退回小镇,嫁给不爱的公务员,去过所谓安稳的生活。

  她没有认命,而是选择了面对现实和自己的内心:

  我就是喜欢那样的高品质生活。只不过这次我不再依赖别人去实现,而是踏踏实实去获取。

  陷阱三:“我只要乖就可以”

  钟晓芹是典型的乖乖女,她从小到大的事一直都是由父母做主,父母安排读什么样的大学,做什么样的工作,甚至和什么人结婚,什么时候结婚。

  钟晓芹以“乖、脾气好”著称:在单位被人随意使唤,在家,被老公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

  老公娶她的理由是她看上去乖巧懂事,最为省心,可以当避风港,可以过踏实的日子。

  单位小奶狗追她的原因是觉得她比别的姑娘懂事,不矫情,脾气好。

  是婚姻让钟晓芹发生了改变。面对冷漠的丈夫,钟晓芹发现自己想要的关心、爱护、体贴都没有,她受够了,于是选择了离婚。

  钟晓芹的人生是从学会拒绝和明确自己的要求开始的,正是因为她开始重视自己的感受,考虑自己的需求,表达自己的需求,她的人生才翻转的。

  因为拒绝老公这样对待自己,所以选择离婚,才引起了陈屿的反思。

  这下陈屿不敢再把她当做一个省事的姑娘,娶回家就可以不理,而是需要考虑她的感受和需求。

  因为开始去规划自己想要追求什么,她才开始了自己的写作之路,一步步往前走。

  钟晓芹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从小到大的乖乖女要遭遇的人生危机和成长。

  生活绝不是爸妈说的只要乖就可以了。生活是由自己掌握的,不乖了,反倒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02

女性为什么容易踏入“第二性”陷阱?

因为她们的生活中充满规训

  看完上面,你可能也会纳闷:

  这些陷阱从哪来?

  为什么女性总是容易踏入第二性的陷阱,即便如此聪明的顾佳也很难摆脱?

  这离不开女性成长的大环境。

  在这部剧里,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在这个大环境里,对于女性要怎么活,总有各种规训。

  1、来自父母的规训

  剧中最典型的刻画就是钟晓芹和王曼妮的父母。

  钟晓芹的父母可以说对钟晓芹全面掌控,一切替她做主,替她包办,即便她已经嫁人了,妈妈依然可以闯入她的家去给她煲汤做饭,美其名曰照顾她。

  钟晓芹的写作才华,父母好像一直都不知道,也不关心。

  对他们来说,她最好的归宿就是找一个老实有稳定体面工作的老公,负责继续照顾她。

  而王曼妮的父母,似乎也不了解王曼妮为什么要在大城市吃苦受累,对他们来说,王曼妮在老家嫁稳定的公务员,有稳定的工作,不是挺好的。

  王曼妮和钟晓芹作为女孩,自己的感受是不被重视的,也不被尊重,他们的父母给他们灌输了一种想法:安稳的婚姻才是人生的追求。

  这些都为这两个女孩后面的重重波折做下了铺垫。

  2、来自男性的规训

  三位女性在剧中的挫折都与她们的亲密关系有关。

  这其中自然有她们自己的原因,但不可否认跟她们遇见的男性也有关系。

  也许是为了凸显冲突和女性困境,剧里选的男性大多对女性都不太友好。

  似乎没有一位男性可以自发尊重她们,给她们真正的帮助,关注她们的内心。

  a. 顾佳的老公许幻山

  自身能力有限,但不愿意正视这个现实,在顾佳的超能力下,逐渐沦为一个傀儡。

  但是对做傀儡他又觉得憋屈,他不能欣赏自己妻子的能干,甚至对妻子如此有能力感到不满,他在顾佳茶厂生意上,也多次打压,就是不想顾佳这么能干。

  许幻山的出轨有一大半原因是他渴望被崇拜,这种需要更像是一种社会灌输的东西:男性需要得到女性的崇拜,妻子不能太强大,不然显得自己不像个男人。

  许幻山出轨后面对顾佳的质问:你考虑过我作为一个男人的感受吗?

  正是在表达这样的逻辑:女性有义务让自己的丈夫感到强大。尽管顾佳已经给足了他面子,但是还不行,他需要那种真正的强大。

  可是事实上,每个人都不必如社会要求的强大,而如果想追求强大,也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妻子的义务。

  b.王漫妮的男人

  海王梁正贤只是一个靠着兜售爱情美梦,玩弄女性感情的花花公子。

  他为女性购买各种衣服,送车,但是拒绝王曼妮参与他的商业讨论和实际现实,他用物质、爱情幻梦、高档的生活诱惑女性,最终露出的爪牙只不过是:

  你浑身上下不都是我买的吗?你可以享受的高档生活不都是我提供的吗?你还有什么不满足。

  王曼妮的自尊、爱情在他心里都被忽视了。

  c、钟晓芹的老公陈屿

  他娶老婆是因为想找避风港,因为晓芹懂事乖巧,不费事。

  他压根没意识到妻子是个活人,需要被爱,需要交流,似乎只是把妻子当成一个物体。

  而直到后来离婚,他才终于意识到,妻子也是一个需要被尊重的个体。

  当然现实中还是有不少对女性尊重的男性,而剧里挑选出的男性角色,都是典型不尊重的一挂:

  对女性有很多要求,但不太考虑女性的感受。

  女性要么成为情欲的载体(海王和张志对王曼妮),要么成为功能性的载体(贤妻良母,懂事省事)。

  这也是现实中导致女性容易陷入第二性陷阱的原因,因为有一部分男性就是这么投射女性的。

  3、来自同性别的女性的规训

  太太圈,展示的是一群成功男人的太太们的生活,她们每天下午茶比拼的是谁丈夫最成功,谁家最有钱。

  情妇圈,赵静语们展示的是一群用美貌换取了更好的生活的女性,她们可能放弃了自己的自尊和平等两性关系的向往,换来物质的满足。

  林有有、李可展示的是那些通过攻克成功男性以换取更好生活的女性的生存之道——为了上位不惜拆散别人家庭,伤害别人的孩子。

  这些女性展示的都是放弃自己,以适应男性,以男性为中心去找生存的路线。

  她们的路线就是依靠、利用男人,并且以获利到最成功的男人为相互炫耀的资本。

  也因此,她们把男性视为争夺的资源,于是女性与女性的关系经常充满敌对、心机,相互争斗,相互攀比。

  没有人告诉她们可以不去这样生活。

  这是第三个女性群体可能会遭遇陷阱的原因:周围没有重视自己感受、有主体性的女性可以借鉴。

  4、网络和社会大众舆论

  电视剧播出以后,网络和社会大众讨论跟随剧情一块发酵,掀起了无数热议。

  让人遗憾的是,很多的评论充满对女性的规训:

  顾学——学学顾佳怎么当女人

  顾佳——当代女性的楷模

  王曼妮——不知天高地厚,又当婊子又立牌坊

  王曼妮——配不上张志

  最搞笑的是观众对林有有的憎恨达到巅峰,但对许幻山却有很多理解和同情。

  在许幻山出轨这件事上,无数的文章都在分析林有有的心机和顾佳的失误。

  不少人还在执着于认为离婚是顾佳的失败,只要顾佳要做到怎么样,许幻山就不会出轨。

  这些铺垫盖地的言论比电视剧更加揭露一个现实:社会对女性的规训都成了自动化思维,不易觉察的地步。

03

女性走出陷阱的几种方式

  幸运的是,尽管存在着很多陷阱和规劝,但我们整体的语言环境是比较开放的。

  并且从《三十而已》身上,我们还是可以学到女性走出陷阱、活出自我的几种方式。

  1、尽量听从内心的感受,警惕被社会舆论的规训

  社会的很多舆论本身就是针对女性的第二性的陷阱。

  就拿年龄来说。

  这个剧的名字叫《三十而已》,本身就是在回答一个大家潜意识里焦虑的问题:三十岁,难道很可怕吗?

  我们的舆论场,总是充斥着很多焦虑,比如二十要怎么样,三十要怎么样,四十要怎么样。

  对于女性群体,这个声音尤其不友好,长期以来,社会对女性的偏爱都是以年轻为主,对于女性年龄变大存有歧视,这导致女性一直为年龄担扰。

  《三十而已》的三位主角也经历着这种焦虑,但最终她们都用自己的应对和成长,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30岁虽然有些焦虑,但也有了新的蜕变和转机。

  同样的,有许多人说钟晓芹不要复婚,但从她的感受上,这段感情在离婚后有了成长,那复婚又何妨。

  也有不少人说顾佳没报复太委屈,但她感觉到自己的疲惫,决定回到田园生活,也是自己生活的体验。

  关于独立女性,其实成为全职太太和职场人士,都是各自的追求,只要尊重感受就可以了。

  人最终都要回到自己的感受里,做出尊重自己的决定,悟出自己的观点,才不易被舆论左右。

  2、尽量自我负责,而不把整个人生依附于他人

  不依附别人,不代表着不依赖,更不代表着不和任何人建立关系。

  相反,是走出“第二性”的被动,主动完成自己的人生追求,去满足自己的感受,而不期待借别人实现梦想。

  如果自己的追求是婚姻圆满,也不是什么坏事。

  而如果把这个追求依附在另一半身上,妄想着“只要自己做好,对方就会配合”,就是问题。

  其中钟晓芹在这点上最后破了局。

  她肯定自己需要爱情,同时她曾指望对方重新爱自己来修复爱情,但得到的却是更多的绝望。

  最后她在痛苦中提了离婚,尝试一些新的关系,这就是自我负责的表现。

  而大多数女性也是在经历了各种幻灭后,不得不去面对她们自己。

  只有自我负责,才有可能过上自己想过的人生。

  并且如此一来,我们也不必委屈求全,去通过更多的付出来满足对方,以此让对方回馈我们。

  3、寻找更多的精神支点,以此满足自己的感受

  剧里展示了好几个支点,可以给我们作为参考。

  例如女性之间的友谊。

  剧中顾佳,王曼妮,钟晓芹在遭遇各自的挫折时,是她们的友谊成为了她们疗伤的港湾和坚强的后盾,帮助她们成长和度过难关。

  女性与女性之间因为遭遇相同,更加懂得彼此,所以更容易构建深度的友谊,并且互相支持。

  另外,事业、兴趣、家庭琐事、爱情、孩子,也可以成为我们支点的一部分。

  当我们进行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能感觉到被滋养、自己的价值被肯定,同时我们不会完全依附在上面。

  就像王漫妮去留学、顾佳回到乡下休整自己、钟晓芹沉迷写作也享受婚姻。

  这些支点,就像我们人生的星星。

  不会占有和定义我们,却一直陪伴着、发光着。

  而我们在其中稳稳立住,成为自己的核心。

  最后我想说,女性的成长从来都不容易。

  女性要过怎样的人生,是她们自己说了算的。

  尊重女性本身的感受,意志和选择,鼓励她们活出自我,才是真正的支持女性独立。

  达芙妮:心理咨询师,著有一书《高情商心理学》,公众号:工业时代的月亮(ID:gysddyl)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