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作者|天雅
责编|五花鹿
“生命中最爽的事情,莫过于:
看到了真正的世界
然后变成了自己!
——蔡康永”

C位的朱婷
中国女排队长朱婷,又一次登上了世界排联的C位。
如今的她,已然成为了世界排坛的一位现象级巨星。
因为扣球威力凶猛,她被外媒称为中国女排的“核武器”。

18个国际赛事冠军;
15个国际赛事MVP;
18个个人最佳单项奖;
……
这位世界第一的主攻手,经过赛场的重重洗礼,早已练就了克制和隐忍,很少在人前表露脆弱。
但去年参与拍摄影片《夺冠》时,她却罕见地痛哭了两回。
一次是拍摄郎平教练(巩俐饰演)的一个冲突桥段。
为了激发她打球的气势,“郎平”使用了激将法。
巩俐:如果打不好球,你去打工,别人都会嫌你高!
朱婷:别说了!
拍完以后,她哭了:
“郎导从来不会这样吼我,她是我心里最不设防的人。如果她真这样说,我可能就离开排球了。”
另一次是在酝酿一场哭戏的时候,指导老师温和地问她:
“朱,如果没有郎导,你会在哪里?如果没有排球,你现在会做什么?”
那一瞬间,她泪崩了,崩溃到连拍摄也顾不上,站起来躲到没人的角落,继续嚎啕大哭。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我们唯一能看到的是,有了郎平,朱婷获得了人生的二次成长,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赛场上的朱婷
命运的偶遇
朱婷12岁的时候,因为长期营养不良,长得又黑又瘦,身子很单薄。
也因此,她在体校被篮球、皮划艇等项目通通拒绝了,最后只能“被迫”选择排球。
训练很苦,体力又跟不上,她天天哭,想要逃回家,但兜里又没钱买车票。
后来去到河南省队,她也同样不被看好,只能留在二队当替补。
每个月只有800块钱的补贴,令她一度想放弃排球去打工。
那个时候,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排球对于她而言,是捆绑,是无奈,没有乐趣可言。
后来2011年,排球联赛河南对阵恒大,她在队员受伤后替补上场。
初出茅庐的她,技能生疏,失误不断,就连评论员都认为她没有能力打球。

4号,朱婷
但此时大家并不知道,坐在场边的恒大主教练郎平,正在看着朱婷。
郎平心里想:
“这小孩太像过去的我了,特别瘦,特别软,但协调能力特别好。”
郎平的念想
郎平,人称“铁榔头”。
80年代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主攻手,世界最佳女排教练。
2012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在1/4决赛中苦战5局,两分惜败对手,洒泪挥别四强。
在场内担任解说嘉宾的郎平,哭了。
她太知道:
中国女排走向世界,有多不易;
女排队员抱憾输球,有多心酸。

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
那时,中国女排已经沦为二流球队,连续8年无缘世界三大赛的奖牌。
2013年,郎平几经纠结后重回国家队,担任中国女排总教练。
同年,她把朱婷纳入国家队。
她对朱婷说:
“外界的看法不重要,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足够了。”

朱婷初进国家队
在美国读过体育管理硕士,并且有着多年海外执教经验的郎平,心里有一个念想:
赢,不是比赛的唯一价值;
过去的包袱,由我这一代人来背;
要帮助新一代球员,好好享受体育,打出属于她们自己的球。
也因此,她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成就中国女排的队员——
帮助她们在有限的运动生涯里,达成最好的自己。
这份成就与成全,一直贯穿着她与朱婷的点点滴滴。
爱的种子
由于过去运动员时期没有得到很好的身体照料,郎平一直饱受着伤痛的困扰——
来回做过十几次手术,脖子以下没有一块骨头是完整的。
也因此,她格外注重运动员的健康问题,设身处地为她们着想。
当时,看着青涩、瘦弱且内向的朱婷,郎平坦言:
“这孩子训练三圈下来,脸就发白了。我根本不敢练她,生怕把她练坏了。”
后来,郎平从国外给朱婷买了许多蛋白粉,让她好好补充营养。
同时还专门叮嘱老队员好好关照她,偶尔还会拉着她走到镜头前去练习表达。
曾经的朱婷,因为家境贫寒、球技不精,心里有些自卑。
如今,这份她在成长过程中所欠缺的滋养,被郎平一一补上了。
她安心地留在了队里训练,并开始学会去表达爱、回馈爱。
时常走在路上,她都习惯牵着郎导的手,替郎导背包;
每次接受媒体采访,她都会不由自主地提起郎导的点点滴滴;
即便远赴土耳其打球,她也会在郎平生日的时候,亲手做一碗长寿面,录成视频发送祝福。
熟悉她们的朋友常常会调侃:
“郎平有两个女儿,一个是亲生女儿白浪,一个是胜似亲生女儿的朱婷。”

朱婷与白浪
职业成长
如果说爱的滋养,为朱婷种下了健全人格的种子;
那么郎平对她的职业栽培,则是让她背上的羽翼更加丰满。
一开始,朱婷虽然进攻能力不错,但防守能力却很弱。可一心只想当主攻手的她,意识不到自己的短板。
为了让朱婷真正看清自己的弱点,2014年瑞士精英赛,郎平特意把她放在后排做防守。
在场上,朱婷因为手脚不协调接不到球,被对手连番轰炸,连连失分。
她慌了,频频看向郎平,希望能把自己换下。
但郎平故意不理她,也不找人顶替她。
果不其然,她们输了那场比赛,痛失铜牌。
那一刻,朱婷终于深刻意识到:
一旦存在弱点,就会引来对手的连番轰炸,连累队伍,然后输掉比赛。

朱婷接受采访
攻克短板,没有捷径,唯有苦练。
为了练习扑地救球,她在地板上不断趴下,不断翻滚,不断磕碰。
没有人知道她练了多少回,我们唯一能看到的是,她身上的淤青,至今还没有褪去。
2015年世界杯,她一个快速趴下救球的举动,使得央视解说员都忍不住跳起来大呼:
“好一个鱼跃救球,竟然出自身高195(cm)的朱婷之手!”
随着防守能力不断提升,朱婷在比赛中的表现也愈趋稳定。
2016年奥运会,即便被对手重点攻防、连番轰炸,她也依然与队友一起斩获冠军,并荣膺当年女排MVP,以及最佳主攻手。

2016奥运会:中国女排vs巴西
爱上比赛
然而,竞技技能,并不是一个运动员的全部。
要想长久健康地发展,还必须具有成熟的心理建设。
这一点,当时的朱婷还远远不够。
当时,她面对比赛总是很紧张,忧心忡忡,担心辜负教练和队员,害怕输。
也因此,她在场上不太敢放开打,甚至有时扣球的动作都是僵硬的。
为了卸下朱婷身上的包袱,2016年奥运会结束后,郎平把她推向了土耳其的瓦基弗银行俱乐部。
在那里,朱婷遇见了曾经创造73场连胜吉尼斯记录的古德蒂教练,和一群热爱排球的职业运动员。
她被不断鼓励着尝试新打法,哪怕输球也没关系。
有一回,她在场上冒险地向对手砸去一个高空重扣,力度大到扣完之后自己也重重摔到了地上。
那个球,她显然没有准备好,但她成功了。
教练从身后扶起了她,跟她击掌;
自由人蹦跳着跑向她,与她拥抱;
队友们兴奋地走过来,同她欢呼。

土耳其比赛中的朱婷
她逐渐体会到:
比赛的意义,不在于输赢,而是在于自己能否在场上发挥得酣畅淋漓。
慢慢地,她学会了享受排球,并爱上比赛。
她不再瞻前顾后,不再畏畏缩缩,而是放开地打,豁出去地打,放松地扣下每一个球。
留洋3年,她8次夺得冠军,并荣膺6个MVP。
至此,她成为了一名世界级的职业运动员。

朱婷欧洲夺冠
队长的责任
不过,成为运动巨星,只是竞技场上的高点。
朱婷人生的成长,才刚开始。
2018年世锦赛半决赛,中国女排输了。
身为队长的朱婷,表现得并不理想,在场上过于严肃,不能很好地带动、鼓舞队员。
当被眼尖的央视主持人提出质疑时,主教练郎平顶住了压力,哽咽着维护朱婷:
“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相信她会越来越成熟。”
从郎导身上,朱婷不仅体验到了被信任、被保护的温馨,还看到了一个领导者独当一面的勇气。
她决心向郎导看齐,努力承担起队长的职责。
她开始突破自己内向的性格,开始在场上放声呐喊,努力去带动队员。
还有一次,外媒捕捉到一个镜头:
比赛中场休息的时候,队长朱婷“笨拙”地为队友们端水,递毛巾,擦汗。
这个“有趣”的场景,使得外媒解说员都忍不住称赞队长的体贴。
尽管不擅长,但朱婷一直在努力成长。
2019年世界坏,她领衔着中国女排重振旗鼓,最终以11场连胜的战绩,重回世界之巅。

2019年中国女排世界杯夺冠
《夺冠》上映第二天,好友田综琦称赞朱婷:
“你演得真好,感觉你可以斩获最佳新人奖。”
朱婷下意识地回了一句:
“我更希望整部电影拿奖,因为那意味着我们整个中国女排都拿奖。”
此时的她,是朱婷,更是中国女排的队长。
成为自己
10年前,朱婷把亚洲第一主攻手金软景视为偶像。
可如今,她会坚定地告诉所有人:
“我的偶像是郎平。”
在她心里,郎导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卓越的战绩,还在于她对中国女排深厚的情感。

朱婷接受采访
但当被问道是否想成为第二个郎平时,她却摇了摇头,说:
“排球是我人生的底色,只有底色打磨得更好,才能折射出更亮的光。
郎导很伟大,但我不想成为她,我想做我自己。”
如今的她,除了职业运动员,还是北师大历史系的一名研究生。
她喜欢历史,而又刚好,这是郎导从未涉足过的领域。
遇见郎导,她走向了更宽、更广的世界,成为了世界冠军;
学着郎导,她突破了更真、更强的自己,成为了女排队长。
如今,她的羽翼逐渐丰满,她心中那股向外伸展的生命力,也开始有了冲破藩篱的决心和勇气。
这刚好印证了郎平最初的念想:
把为他人打球的日子,从自己这一代终结;
把为自己打球的日子,留在年轻的下一代;
她们无须成为郎平,她们只需要成为自己。
关于成长,关于成全,这是我听过最感人的故事,和最真挚的答案。

作者:天雅,一个默默无闻的心理学爱好者。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