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天雅
 
责编|五花鹿
 
“生命中最爽的事情,莫过于:
 
看到了真正的世界
 
然后变成了自己!
 
——蔡康永”
 
 
C位的朱婷
 
中国女排队长朱婷,又一次登上了世界排联的C位。
 
如今的她,已然成为了世界排坛的一位现象级巨星。
 
因为扣球威力凶猛,她被外媒称为中国女排的“核武器”。
18个国际赛事冠军;
 
15个国际赛事MVP;
 
18个个人最佳单项奖;
 
……
 
这位世界第一的主攻手,经过赛场的重重洗礼,早已练就了克制和隐忍,很少在人前表露脆弱。
 
但去年参与拍摄影片《夺冠》时,她却罕见地痛哭了两回。
 
一次是拍摄郎平教练(巩俐饰演)的一个冲突桥段。
 
为了激发她打球的气势,“郎平”使用了激将法。
 
巩俐:如果打不好球,你去打工,别人都会嫌你高!
 
朱婷:别说了!
 
拍完以后,她哭了:
 
“郎导从来不会这样吼我,她是我心里最不设防的人。如果她真这样说,我可能就离开排球了。”
 
另一次是在酝酿一场哭戏的时候,指导老师温和地问她:
 
“朱,如果没有郎导,你会在哪里?如果没有排球,你现在会做什么?”
 
那一瞬间,她泪崩了,崩溃到连拍摄也顾不上,站起来躲到没人的角落,继续嚎啕大哭。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我们唯一能看到的是,有了郎平,朱婷获得了人生的二次成长,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赛场上的朱婷
 
命运的偶遇
 
朱婷12岁的时候,因为长期营养不良,长得又黑又瘦,身子很单薄。
 
也因此,她在体校被篮球、皮划艇等项目通通拒绝了,最后只能“被迫”选择排球。
 
训练很苦,体力又跟不上,她天天哭,想要逃回家,但兜里又没钱买车票。
 
后来去到河南省队,她也同样不被看好,只能留在二队当替补。
 
每个月只有800块钱的补贴,令她一度想放弃排球去打工。
 
那个时候,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排球对于她而言,是捆绑,是无奈,没有乐趣可言。
 
后来2011年,排球联赛河南对阵恒大,她在队员受伤后替补上场。
 
初出茅庐的她,技能生疏,失误不断,就连评论员都认为她没有能力打球。
4号,朱婷
 
但此时大家并不知道,坐在场边的恒大主教练郎平,正在看着朱婷。
 
郎平心里想:
 
“这小孩太像过去的我了,特别瘦,特别软,但协调能力特别好。”
 
郎平的念想
 
郎平,人称“铁榔头”。
 
80年代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主攻手,世界最佳女排教练。
 
2012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在1/4决赛中苦战5局,两分惜败对手,洒泪挥别四强。
 
在场内担任解说嘉宾的郎平,哭了。
 
她太知道:
 
中国女排走向世界,有多不易;
 
女排队员抱憾输球,有多心酸。
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
 
那时,中国女排已经沦为二流球队,连续8年无缘世界三大赛的奖牌。
 
2013年,郎平几经纠结后重回国家队,担任中国女排总教练。
 
同年,她把朱婷纳入国家队。
 
她对朱婷说:
 
“外界的看法不重要,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足够了。”
朱婷初进国家队
 
在美国读过体育管理硕士,并且有着多年海外执教经验的郎平,心里有一个念想:
 
赢,不是比赛的唯一价值;
 
过去的包袱,由我这一代人来背;
 
要帮助新一代球员,好好享受体育,打出属于她们自己的球。
 
也因此,她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成就中国女排的队员——
 
帮助她们在有限的运动生涯里,达成最好的自己。
 
这份成就与成全,一直贯穿着她与朱婷的点点滴滴。
 
爱的种子
 
由于过去运动员时期没有得到很好的身体照料,郎平一直饱受着伤痛的困扰——
 
来回做过十几次手术,脖子以下没有一块骨头是完整的。
 
也因此,她格外注重运动员的健康问题,设身处地为她们着想。
 
当时,看着青涩、瘦弱且内向的朱婷,郎平坦言:
 
“这孩子训练三圈下来,脸就发白了。我根本不敢练她,生怕把她练坏了。”
 
后来,郎平从国外给朱婷买了许多蛋白粉,让她好好补充营养。
 
同时还专门叮嘱老队员好好关照她,偶尔还会拉着她走到镜头前去练习表达。
 
曾经的朱婷,因为家境贫寒、球技不精,心里有些自卑。
 
如今,这份她在成长过程中所欠缺的滋养,被郎平一一补上了。
 
她安心地留在了队里训练,并开始学会去表达爱、回馈爱。
 
时常走在路上,她都习惯牵着郎导的手,替郎导背包;
 
每次接受媒体采访,她都会不由自主地提起郎导的点点滴滴;
 
即便远赴土耳其打球,她也会在郎平生日的时候,亲手做一碗长寿面,录成视频发送祝福。
 
熟悉她们的朋友常常会调侃:
 
“郎平有两个女儿,一个是亲生女儿白浪,一个是胜似亲生女儿的朱婷。”
朱婷与白浪
 
职业成长
 
如果说爱的滋养,为朱婷种下了健全人格的种子;
 
那么郎平对她的职业栽培,则是让她背上的羽翼更加丰满。
 
一开始,朱婷虽然进攻能力不错,但防守能力却很弱。可一心只想当主攻手的她,意识不到自己的短板。
 
为了让朱婷真正看清自己的弱点,2014年瑞士精英赛,郎平特意把她放在后排做防守。
 
在场上,朱婷因为手脚不协调接不到球,被对手连番轰炸,连连失分。
 
她慌了,频频看向郎平,希望能把自己换下。
 
但郎平故意不理她,也不找人顶替她。
 
果不其然,她们输了那场比赛,痛失铜牌。
 
那一刻,朱婷终于深刻意识到:
 
一旦存在弱点,就会引来对手的连番轰炸,连累队伍,然后输掉比赛。
朱婷接受采访
 
攻克短板,没有捷径,唯有苦练。
 
为了练习扑地救球,她在地板上不断趴下,不断翻滚,不断磕碰。
 
没有人知道她练了多少回,我们唯一能看到的是,她身上的淤青,至今还没有褪去。
 
2015年世界杯,她一个快速趴下救球的举动,使得央视解说员都忍不住跳起来大呼:
 
“好一个鱼跃救球,竟然出自身高195(cm)的朱婷之手!”
 
随着防守能力不断提升,朱婷在比赛中的表现也愈趋稳定。
 
2016年奥运会,即便被对手重点攻防、连番轰炸,她也依然与队友一起斩获冠军,并荣膺当年女排MVP,以及最佳主攻手。
2016奥运会:中国女排vs巴西
 
爱上比赛
 
然而,竞技技能,并不是一个运动员的全部。
 
要想长久健康地发展,还必须具有成熟的心理建设。
 
这一点,当时的朱婷还远远不够。
 
当时,她面对比赛总是很紧张,忧心忡忡,担心辜负教练和队员,害怕输。
 
也因此,她在场上不太敢放开打,甚至有时扣球的动作都是僵硬的。
 
为了卸下朱婷身上的包袱,2016年奥运会结束后,郎平把她推向了土耳其的瓦基弗银行俱乐部。
 
在那里,朱婷遇见了曾经创造73场连胜吉尼斯记录的古德蒂教练,和一群热爱排球的职业运动员。
 
她被不断鼓励着尝试新打法,哪怕输球也没关系。
 
有一回,她在场上冒险地向对手砸去一个高空重扣,力度大到扣完之后自己也重重摔到了地上。
 
那个球,她显然没有准备好,但她成功了。
 
教练从身后扶起了她,跟她击掌;
 
自由人蹦跳着跑向她,与她拥抱;
 
队友们兴奋地走过来,同她欢呼。
土耳其比赛中的朱婷
 
她逐渐体会到:
 
比赛的意义,不在于输赢,而是在于自己能否在场上发挥得酣畅淋漓。
 
慢慢地,她学会了享受排球,并爱上比赛。
 
她不再瞻前顾后,不再畏畏缩缩,而是放开地打,豁出去地打,放松地扣下每一个球。
 
留洋3年,她8次夺得冠军,并荣膺6个MVP。
 
至此,她成为了一名世界级的职业运动员。
朱婷欧洲夺冠
 
队长的责任
 
不过,成为运动巨星,只是竞技场上的高点。
 
朱婷人生的成长,才刚开始。
 
2018年世锦赛半决赛,中国女排输了。
 
身为队长的朱婷,表现得并不理想,在场上过于严肃,不能很好地带动、鼓舞队员。
 
当被眼尖的央视主持人提出质疑时,主教练郎平顶住了压力,哽咽着维护朱婷:
 
“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相信她会越来越成熟。”
 
从郎导身上,朱婷不仅体验到了被信任、被保护的温馨,还看到了一个领导者独当一面的勇气。
 
她决心向郎导看齐,努力承担起队长的职责。
 
她开始突破自己内向的性格,开始在场上放声呐喊,努力去带动队员。
 
还有一次,外媒捕捉到一个镜头:
 
比赛中场休息的时候,队长朱婷“笨拙”地为队友们端水,递毛巾,擦汗。
 
这个“有趣”的场景,使得外媒解说员都忍不住称赞队长的体贴。
 
尽管不擅长,但朱婷一直在努力成长。
 
2019年世界坏,她领衔着中国女排重振旗鼓,最终以11场连胜的战绩,重回世界之巅。
2019年中国女排世界杯夺冠
 
《夺冠》上映第二天,好友田综琦称赞朱婷:
 
“你演得真好,感觉你可以斩获最佳新人奖。”
 
朱婷下意识地回了一句:
 
“我更希望整部电影拿奖,因为那意味着我们整个中国女排都拿奖。”
 
此时的她,是朱婷,更是中国女排的队长。
 
成为自己
 
10年前,朱婷把亚洲第一主攻手金软景视为偶像。
 
可如今,她会坚定地告诉所有人:
 
“我的偶像是郎平。”
 
在她心里,郎导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卓越的战绩,还在于她对中国女排深厚的情感。
朱婷接受采访
 
但当被问道是否想成为第二个郎平时,她却摇了摇头,说:
 
“排球是我人生的底色,只有底色打磨得更好,才能折射出更亮的光。
 
郎导很伟大,但我不想成为她,我想做我自己。”
 
如今的她,除了职业运动员,还是北师大历史系的一名研究生。
 
她喜欢历史,而又刚好,这是郎导从未涉足过的领域。
 
遇见郎导,她走向了更宽、更广的世界,成为了世界冠军;
 
学着郎导,她突破了更真、更强的自己,成为了女排队长。
 
如今,她的羽翼逐渐丰满,她心中那股向外伸展的生命力,也开始有了冲破藩篱的决心和勇气。
 
这刚好印证了郎平最初的念想:
 
把为他人打球的日子,从自己这一代终结;
 
把为自己打球的日子,留在年轻的下一代;
 
她们无须成为郎平,她们只需要成为自己。
 
关于成长,关于成全,这是我听过最感人的故事,和最真挚的答案。
 
 
作者:天雅,一个默默无闻的心理学爱好者。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