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天雅
 
责编|五花鹿
 
1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我们的时间、空间都被压缩得紧紧的。
 
许多人被困在一个小小的系统里,充满焦虑,没有自由。
 
前几天遇到一个网约车司机。
 
刚上车的时候,我们同时注意到了系统规划的路线很不合理。
 
但他不敢 “违规” ,坚持跟着系统线路走。
 
这番循规蹈矩的做法,本来也无可厚非。
 
可没想到,中途遇到塞车,他又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一边生气地咒骂着,一边开始不断抢道超车。
 
这番危险的操作,一连劝阻了好几次都没用。直到最后我拿起电话作投诉状,他才消停了追车的步伐。
 
但他依然忍不住向我诉苦:
 
“不这样做的话,订单超时被罚款,到头来吃亏的还是我自己。”
 
眼前司机,因为不敢违背系统的规则,即便路线不合理,也要跟着系统走;
 
又因为害怕超时,即便是危险驾驶,也要去抢道超车。
 
在他眼里,似乎系统的规则才是自己唯一的行动指标。
 
可当过度围绕着这个规则转的时候,却又很容易被困在系统里,变得不能自已。
 
这让我想起当下许多人共同的处境。
 
比如内卷的外卖员。
 
越提速,就越被困在系统算法里,被迫通过一次次闯红灯与时间赛跑。
 
比如卑微的打工人。
 
越围着KPI转,就越被困在各种指标里,只能通过一次次加班去追逐KPI。
 
比如家长群里的父母们。
 
越望子成龙,就越陷入永无止境的攀比,把自己和孩子都搞得压力重重。
 
在一个狭小的系统空间内,我们一心一意地想按照系统规则把事情做得更好。
 
结果却像是走进了一个怪圈,被严严实实地束缚着,没有选择的余地。
 
但仔细一想,这个选择空间,其实是存在的,只是当事人意识不到而已。
 
就像这位网约车司机。
 
当他发现路线不合理的时候,他花了很多时间去向我做解释,说服我相信那就是系统的规则,我们只能顺从。
 
但实际上,他可以换个路线,让我和客服联系反馈这个问题。
 
下车以后我确实这样做了,客服马上就承认失误,把绕路多收的费用退回来了。
 
同样地,当遇到塞车时,他也同样可以安全驾驶,避免出更大的事故。
 
但他陷入被罚款的恐惧,盯着系统的时间,完全顾不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也就是说,当被困在系统的时候,我们就会非常被动,甚至影响自己生命健康的事情,都会做出来。
 
2
 
这明明是个危险的怪圈,为什么有的人还会不由自主地陷进去呢?
 
我想了想,主要在于它能给我们带来一些短期的好处。
 
比如,责任的推卸。
 
围绕着系统的规则去行动,万一出问题了,不是我的责任,而是系统的责任。
 
就像网约车司机跟着系统规划的路线走,哪怕绕路被投诉,也是系统的问题,而不是他个人的问题。
 
比如,迎合了人对 “舒适” 的渴求。
 
系统的指标数量往往是有限的,只要把指标的数据做好来,其它的东西,不需要我们去考虑。
 
就像在家长群里,那些老老实实跟着老师布置的指标走的家长,往往在心理上过得最安逸。
 
因为如此一来,他们既不会因为孩子出现在批评名单上而焦虑重重,也无需费尽心思地去考虑孩子全面成长的问题。
 
又比如,高绩效带来高收益。
 
一个公司升职加薪、分配奖金的重要参考标准,便是员工的 KPI 。
 
所以说,我们只要把系统有限的指标完成得更好,就意味着KPI达成得更好,相对应得到奖励的可能性也会更高。
 
的确,跟着系统的指标走,可以让我们在短期获得可见的收益。
 
但从长期来讲,它却存在着一些看不见的、潜在的危险。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迷失在系统中,被系统的各种指标所控制,失去自主性。
 
一些外卖员,为了追逐系统的指标,似乎忘了如何安全驾驶。
 
常常逆行闯红灯,把指标的重要性凌驾在自己的生命安全之上。
 
一些家长群里的父母,追逐着老师下达的指标。
 
不断把压力施加给孩子,从而破坏了亲子之间的亲密与信任。
 
一些打工人,把追逐 KPI 当作唯一的核心。
 
从而无暇顾及其它能力的提升,以及自身职业的成长。
 
而当我们在系统中被过度挤压而不能自已的时候,一旦受到干扰,便很容易出现情绪失控。
 
就像前提提及的网约车司机,会不由自主地去咒骂拥堵的交通。
 
更有甚者,如同时常出现在新闻报道里的儿童自杀事件。
 
他们因为作业问题屡屡遭到父母的打骂,最终走上绝路。
 
3
 
该如何走出这个怪圈呢?
 
如果可以,我会建议调整个人与系统的关系,尝试跳出系统,让系统为自己服务。
 
我有一个表哥,能力不错,就是不够安分。
 
毕业 8 年来,总是在不断换岗,或跳槽去新的公司。
 
一开始,家人觉得无法理解。
 
直到去年年初,他突然开始创业,并且出乎意料地把公司做到了一定规模。
 
我们才发现,原来他过去的种种 “不安分” ,其实都是在为后期的创业积累人脉、经验和资本。
 
从表哥身上,我看到最大的不同在于:
 
他与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他觉察到系统的存在以及不合理之处,但没有去顺从系统,任凭系统的权威剥夺了自身的自主性。
 
他也在努力奔跑,但他追逐的轴心,不是外在的系统规则,而是内在的自我需求。
 
他保留了最珍贵的 选择自由 。
 
如果系统环境能满足他的成长需求,就选择留下;如不能,就选择离开。
 
其实很多能在996里面坚持前行、不过度被卷入混乱的人,也是这样。
 
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把工作当做自己赚钱与成长的机会,这样一来,他们能更好地满足自己。
 
而不至于陷入混乱之中,每天很低效地自我消磨。
 
4
 
当然,上面这种跳出,是比较理想的情况。
 
现实中有更多的人,因为现实的一些局限,为了生存和生活。
 
即便不喜欢,也只能停留在系统里,受制于它,或者依赖于它。
 
针对这个无法逃离的处境,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同时也是纳粹集中营生还者,他曾说过:
 
“人类最后的自由,就是在已给定的环境下选择态度的自由。
 
囚徒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一种内在的自我决定的结果,而不仅仅是集中营影响的结果。
 
从根本上看,在这种别无选择的环境中,任何人都能在精神和思想上决定他将成为什么。”
 
选择态度的自由,听起来也许离我们太远。
 
但其实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里。
 
在冰冷的系统里,其实藏着一些人性的选择空间。
 
我们可以去选择 自我关怀 ,以及 互相关怀 。
 
像许多父母,在竞争压力之下,会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孩子一起交流和解压。
 
像很多打工人,在周末或工作的休息间隙,去放空自己,去和同事吐槽一下,点好吃的东西。
 
前不久,我从一个聋哑骑士身上,也看到了这样一个具有人性的选择。
 
上周末的一个晚上,我在家点了一份外卖,几分钟过后,收到一条短信:
 
“您好,我是**骑士,也是聋哑人。因为我听不见也不会说话,假如外卖到了的话,请留意看短信,谢谢谅解。”
 
看到这个信息,我一度担心这个外卖不太可能准时送到,也随之做好挨饿的准备。
 
可没想到,敲门声还是准时地响了起来。
 
甚至,这位外卖小哥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急急忙忙地离开,而是礼貌地缓缓地递给我,微笑着。
 
后来通过文字交流,我得知,他目前因为不好找工作,送外卖是他最合适的选择。
 
但他在这个残酷竞争的系统里,保留着一份暖心。
 
对自己暖心,也对别人暖心:
 
因为无法接听电话,他一开始就用短信去阐明了自身的情况;
 
因为开车风险高,他每天只接20个单子,完成好每份外卖的配送。
 
通过灵活的应对方式,他在系统中安全地存活了下来,也不会太伤害自己。
 
也许作为父母,我们无法帮孩子选择更好的学校,作为打工人,我们无法选择工作任务,也无法逃避竞争。
 
在这个系统里,去保持一些人性的选择,让自己多喝水多相爱多照顾自己一分钟,便是一个态度的自由了。
 
写在最后
 
自由其实离我们不远。
 
当我们沉浸在系统里焦虑时,请记得:我们拥有自由的空间。
 
武志红老师也在B站视频里也讲过:
 
学着感受空间的存在。
 
我们每个人生存在一个空间里,其实也就意味着,从起点到终点,往往不止一条路。
 
一个空间感强的人,往往能够更加灵活地开辟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会因为一条路堵死就以为丧失了全世界。
 
一个人,无论是身处系统中的任何人。
 
若能意识到选择态度的自由,并能感受到空间的存在。
 
那么,他便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节奏,而不至于在系统中迷失自我。
 
所以我也邀请你:
 
在高速运转的社会里,保持着一些人性的部分;
 
保留一些选择的空间,提醒自己自我关怀和互相关怀。
 
作者:天雅,一个默默无闻的心理学爱好者。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