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编者按
 
从重男轻女环境中走出来的女性,
 
努力的目的,不是在于如何超越男性。
 
而是,如何放下自己对 “阳性权力架构下” 规则的默认,
 
从别人的规则里,夺回自己的人生。
 
 
作者|三木水
 
编辑|五花鹿
 
责编|陈沉沉
 
她完美优秀,却停不下来
 
A女士,第一次走进咨询室,就把我牢牢地吸引住了。
 
美女,大美女。
 
稍微一了解,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人。
 
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真人版的 “别人家的孩子” 。
 
从小优秀到大,小学是大队长,初中是团支部书记,高中考上市重点,又是班长,成绩长居年级前三名,大学是名牌大学、学生会副主席。
 
毕业后工作也是一路开挂,进入国际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工作近10年,单身未婚。
 
如果她是一个路人,我会想:这个女人如此优秀,的确很少有人配得上她。
 
所以当她来找我做咨询时,我很好奇:
 
一个人,怎么可以这么优秀?
 
背后的动力是什么?
 
这么一个人,又会有什么问题困扰她呢?
 
我问 “你的困扰是什么” 时,她有点焦虑:
 
“老师,说实话,我看起来没什么不如意,有钱有脑有颜。可是,你知道吗?
 
我快35岁了,我感觉自己时间不多了。”
 
“什么意思?”
 
“我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只在闷头做一件事: 努力奔跑 。
 
为了不干扰我专心搞事业,我甚至不谈恋爱。但是,我现在发现,我很累。
 
而且,虽然我看起来好像什么都不缺,但是,我其实什么都没有。
 
朋友关系很平淡,别人在我这个年龄,结婚了,有老公,或者,生孩子了,当妈妈了……可是,我都没有。我好像只剩下工作。”
 
A女士越说越动情,也越焦虑:
 
男人对一个女人的要求,很重要的是——年轻,可我在慢慢失去这个资本。
 
而更关键是,我好像也没别的了。
 
感觉得自己像是一个人工智能,一直在工作。
 
虽然挣了很多钱,但我并不会享受,生活过得单调无聊。
 
确实,拼命努力变优秀,是有双面影响的。
 
一方面,它让A女士获得了很高的回报,比如工作成就、资源、薪酬等等;
 
但是,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很多问题。
 
比如:不敢停下来,注意力的长期狭窄,生活的枯燥,身份的单一。
 
这一切,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安慰自己—— “没事我还年轻” ,以达到自洽。
 
而当我们年龄不断增长,尤其在35岁这个 “人生中间” 阶段,已有的安慰已经不足以满足我们的自洽需求。
 
于是问题铺天盖地袭来。
 
优秀的背后,是性别认同的陷阱
 
和A女士进行探索之后,才知道为什么她如此优秀,又如此焦灼不安。
 
原来,她内心有着强烈的自我证明的渴望——我很强,而且比男的强。
 
这背后,是一个性别认同的问题。
 
追求优秀的动力,本该出于自己。
 
但如果我们优秀,是为了证明自己比男性更强,为了缓解女性身份的不安,就可能陷入了性别认同的陷阱。
 
陷阱一:被轻视的不安,只能靠变强来防御
 
来访者A身上,这点特别明显。
 
她身上有一个细节:她的名字,是出生前就取好的。
 
因为父母期待一个男孩,所以,出于期盼,直接就给没出生的孩子起了一个男孩的名字。
 
但是出生后,发现她是个女孩,于是父母就在她的名字后面,增加了一个字。
 
小时候,每次考试,都需要先在试卷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每次这个时候,A总会在写下名字的前两个字后,无意识地停顿一下。
 
当然,这个停顿微乎其微、转瞬而过。
 
后来,慢慢长大,一种感受越来越清晰:自己的存在就,好像名字里最后的那个字一样,画蛇添足。
 
不重要,没有存在感,经常被忽视。
 
其实重男轻女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尤其在女性咨询中。
 
因为这个问题,不只是某一对父母思想不够开明导致的,而是我们漫长的集体潜意识里的一个重要的无法避免的现象。
 
比如,女孩子被送人,被放到亲戚家寄养,被送回乡下结果去世……
 
这样的例子,在我自己亲身接触的个案中或者个案家族中,都非常常见。
 
在这样的集体潜意识中,女性的不安全感,代代相传。
 
这些不安全感,不断鞭策着女性,要努力活下去,要努力变得更好,才能保全自身。
 
陷阱二:被期待被要求,要比男性优秀
 
我的一位朋友,她所处的农村,在那个年代,重男轻女更是一种 “理所当然” 的现象。
 
但妈妈告诉她,妈妈没有偏向她还是弟弟,而是,妈妈希望她更努力。
 
因为,妈妈曾经饱受重男轻女的困扰。为此,她希望自己的女儿一定要 “为妈妈争口气” ,以证明:女孩子是可以的。
 
这样的家庭并不少见,尤其只有女孩的家庭,常常因为没有儿子而在周围环境中不被看起。
 
于是家庭里的女儿更是被期待着,一定要不输给男性,才能为父母争回一些面子。
 
这样一个 “默默期待” 的氛围,其实是一种强烈的潜意识的灌输与教化。
 
背后透露着一种暗示:
 
女性本身不足够好;
 
你只有努力超越男性,才能算是足够好。
 
陷阱三:女性的反抗和自我期待
 
反抗,本身也是一种认同。
 
常见一个现象:如果一个人发出了一个指令,那么,我们容易有两个反应:
 
第一,接受;
 
第二,反抗。
 
但事实上,这两者没有任何区别。
 
不管怎么反应,都说明,我们被 “扰动” 了。
 
在被认为 “女性就是不行就是无价值” 的氛围里,很多女性不甘于此,反抗式地拼命努力,要证明:
 
我比对方强,我比对方更值得重视。
 
那其实也是陷入了一个自证的陷阱。
 
也像A女士,她一刻不敢停歇,努力的动力里也有:
 
父母本来期待我是个男孩,但我是一个女孩子。我要证明,我不比男孩差。甚至,让父母从心底感到:虽然我生下一个女孩,但比男孩还强。
 
也因此花费了自己非常多的时间去竞争,而忽视了自己累不累,忽视了自己的人生究竟要活成什么样。
 
当性别变成陷阱,如何破局?
 
那么,怎么才能破局呢?
 
那就是:自我认可,并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
 
不需要向别人证明自己很好,也不需要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气馁。
 
而是放下自己对 “阳性权力架构下” 规则的默认。
 
从别人的规则里,夺回自己的人生。
 
回归到自身,充分地自我挖掘,无论是对于自己的感受特性,还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后把自我活出来。
 
有一天晚上,我在看直播,看到一个女主播开店卖衣服。款式我挺喜欢,她店里的衣服一般都剪裁简单大方,于是一直在看。
 
那天,她在展示一件挺柔美的衣服的时候说:
 
以前,我都不怎么做这种特别女性的款式,但是,现在我更能欣赏女性之美,我觉得也是女性自信的回归。
 
女人做回自己,看到自己作为女性本身的特点和魅力。我喜欢我有这份柔美,享受这份温柔。
 
我听着挺感动的。
 
女人的独立,不是说一定要在某方面超过男性。
 
我们有自己本身的优势,或柔美,或刚毅,或细腻,或韧性。
 
不因为性别被定义,也不因特质而自卑。
 
我们都有自身的优势,没有所谓的互相超越。
 
我们只是跟随着自己的感受,想要向上的时候享受向上,想休息的时候也让自己休息一下。
 
这时候,我们认真生活、我们追求优秀,都变成了一种内在驱动,而不是性别强迫。
 
就像我的一位来访者。
 
她希望自己能够在四十岁的时候 “退休” ——所谓退休,就是干自己想干的事,不再把自己去贡献给责任。
 
于是,她努力让自己进了大厂,活下来,一年后涨薪,又给自己设定了 “两年两百万” 的目标。
 
为此,她非常不容易,也非常努力。
 
有一次咨询中,她在遭遇非常困难的情景下难过地哭。
 
我问她:两百万这么重要吗?她说:是的。
 
即便在那个脆弱的时刻,她仍然非常清晰地知道,这两百万对她这个阶段而言,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这样的奔跑,是属于自己目标的奔跑。
 
写在最后
 
的确,努力和优秀,让我们对生命、对生活,有了更多谈判的能力和资本。
 
但同时,我们要警惕自己优秀的初衷如何。
 
无论是继续优秀,还是休息,都要从性别的陷阱里,夺回自己的人生。
 
当然,如果你也像A一样,曾花了许多年时间,为了追求性别认同而苦苦挣扎,甚至一度牺牲自己想要的生活,回头看好像只剩一片虚空。
 
也不要着急。
 
千万不要因为现在的醒悟,而指责过去的自己。
 
回头看看,过往的努力,并不白费。它们已经把我们带到了自己曾经不敢想象的地方,给了我们更加自由的生活和精神空间。
 
就像A一样,她的优秀让她超越原有的家庭,超越自己原本的环境,得到了更好的自我成长。
 
所以此时,我们要做的是——
 
拥抱自己内心那个拼命努力的女孩,告诉她:
 
这些年真的辛苦了,也确实已经优秀啊。
 
而现在,你不必任何人认同。
 
你的存在本身,就足够好了。
 
现在,做你想做的,或努力或休息,都可以。
 
保有自我认同,从规则中出走,你的人生,可以更加自由。 
 
作者:三木水 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硕士,主攻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取向,带你从心理学看透世间万象。微信公众号:三木水心理工作室(hongcen2063)。
 
本文首发于【武志红】公众号。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