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提问者:《心理月刊》编辑王小屋
回答者:武志红

问:是什么样的契机使您发起好人学习小组?您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好人”?小组的基本情况:多长时间,大约多少人?好人学习小组来的人共性是什么?学习情况如何?作为带领者,您的感受如何?

 

答:

最初,是一位来访者触动我。她是一超级好人,每年挣几十万,但多数钱花到了父母与兄弟姐妹家。她为父母买了大房子,而单身的自己,却租住在一间不到三十平米的公寓房里。

她也以好人自居,但有一天她却发现,自己可能是很自私的人。那是她快四十岁的生日,她收到了多份礼物,看着这些礼物,她猛然想到,这两年来,自己没有给任何人送过一份生日礼物。

咨询中,讲起这件事,她反思说,好像是,自己现在没有心力去关心别人了。就算还是付出,但是只有行为与思想,但却缺乏感情与温度。而没有感情与温度的自己,是不是已是一自私的人了?

听着她的反思,我首先想到我自己。我也以好人自居,然而,我也发现,我对别人的关心,常常停留在思想上,而没付诸行动,就算变成了行动,也和她一样,仿佛缺点情感与温度。

咨询后,继续联想,联想到我的两位高中同学,其中一个真的曾做到了活雷锋的级别。还想到了我的许多亲人,还有许多其他来访者,最后我总结出一个规律:

这些太好的人,他们十几岁二十几岁时,好的行为中有激情,有闪闪发光的感觉,且意识上真的是只想付出不要回报;三十多岁时,逐渐发现付出并没有带给自己什么回报,甚至自己还被人误解和疏远,于是逐渐有了怨气;四十多岁时,动力严重停滞,热情不再,但还是习惯性付出;五十多岁时,怨气已让其面容发生改变,严重者有怨鬼像;七十多岁时,如果还活着,那么很容易一身病,并且怨气冲天到谁都不愿意接近他……

并且,逐渐的,我发现,这种好人,在中国是一个普遍的存在,可以说是大多数,于是起了要为这些人(必须指出,我是其中一员)做些什么的心愿,因而发起了好人学习小组。

构建这个小组,其实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好人是怎么回事。当时想先办几期好人小组,等成熟后就开好人改造营,还有写一本惊世之书《中国好人》。

所以说,这个小组如何,它只是一个开篇。

 好人,是中国文化的必然产物             中国式成长,就是逐渐灭掉自己欲求与声音的过程。 


二、中国式好人的N个提问

1、心理学如何定义“中国式好人”?其人格特质是什么?为什么是加引号的“中国式好人”?

 

答:

以我所知,心理学并未特别专门地研究“中国式好人”,只是一些书中,并且是外国作者的书,零散地写到了讨好型人格。有一本书《爱是一种选择》,集中写了这种人,并给他们起了一个名称“拖累症患者”。

所谓拖累症,即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忍不住将他们背在肩上,结果自己被深深拖累。这本书当时就震撼到我,我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向很多人推荐这本书,应该是相当一部分因为我的功劳,这本书总是在当当和卓越网上脱销。

为什么加引号?因为真正的好,是那种我存在你也存在,我爱你,是因我有丰沛的爱,并且我真的不需要你的回报,而你真回报时我也坦然笑纳。

拖累症患者,或我说的“中国好人”,他们的好是讨好,而讨好,是你存在而我不存在。并且,讨好,都伴随着很深的自卑与恐惧。

最要命的是,讨好者的确看似不寻求物质与利益上的回报,但他们其实要一个很大很重要的回报——尊重我爱我关注我亲近我。但讨好,本质上是一种防御,一道墙,所以反而将讨好者与他人隔离开,于是讨好者发现自己简直付出了一切,却什么都没得到,那时就会怨气生出。

越是超级好人,他们的怨气越是可怕。

 

2、中国式好人是如何长成的?

我将心理创伤分为三大类:

被抛弃创伤:主要是三岁前,孩子最需要妈妈时,而妈妈经常不在他身边,或者在他身边也看不到他。

被吞没创伤:从一岁半开始,孩子特别需要自由与独立,但妈妈与其他大人,却要孩子听他们的话,于是孩子有了被吞没的感觉。

俄狄浦斯情结:即恋父恋母情结。从三岁开始,孩子有性能量开始喷涌而出,而且是性能量指向异性父母,并要与同性父母竞争。这方面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孩子有严重的性羞耻感。具体表现就是,所有的需要都是不好的,特别是性需要是最坏的。

每个生命都有一个很深切的需要——他的自我,要以他的感觉为中心而构建,但中国文化的每一个层次都强调说,你自己是没有任何存在价值的,你的价值就在于对别人好上。这种无所不在的文化基因,让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每一阶段都会耳濡目染地认为,自己的价值就在于对别人,特别是家人好上。

所以,讨好型人格或拖累症患者,在欧美,是自我发展不良的产物,而在中国,却是文化的必然产物。

可以说,一个正常的中国人,就是一个我所说的好人。

 

3、中国式好人与他人的关系特点又是怎样的?

他们总的特点是,最爱付出,口头上会说,不要回报。很多人不是说说,而是真的认为自己不需要回报。

不过,他们的付出没有热情与温度,缺乏感染力。

他们的心是关闭的,这也导致,他们的世界容易是关闭的。

他们的好,很容易在社会上获得成功。社会功能好的,可以因为他的付出行为,而赢得许多朋友与生意伙伴。我见过许多亿万富翁,里里外外都是想着付出,而赢得了无数人的信任的。所以绝非是,要靠阴谋诡计才能获得利益。

不过,他们的好,却在家庭中很容易遭受挫折。

譬如,他们对孩子好,帮孩子包办一切,对孩子的任何需要和任何挫折都非常敏感,试着去帮孩子解决一切问题。但是,孩子却容易不买他的帐。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尽管是在过度付出,但他们其实感觉不到孩子的真实存在,所以他们付出,是付出一个想象中的孩子,而这常常是他们自己内心那个童年因为缺乏爱而有匮乏感的孩子。而他们真实的孩子,则会感觉到被强加,甚至会有被绑架被勒索的感觉。勒索什么?勒索认可与服从。并且,面对一个超级付出的父母,孩子会有巨大的内疚,这也是让他们想逃离好人父母,和父母对着干,甚至自毁的重要原因。

好人最失败的地方,是伴侣关系。好人藏着一个逻辑是:我为你付出了一切,你要爱我。这种对爱的渴求,自然是在伴侣关系中达到顶峰。

可是,伴侣关系的根本逻辑是亲密。亲密,只能是通过真实和敞开而达到,而付出却没有这个功效。

并且,好人的好,其实还藏着一个根本性的防御:真实的我,是坏的是没有人爱的,我若想得到爱,就必须摒弃真实的自己,而成为一个好人。但这个好人,是虚假的。面对一个虚假的人,我们没有办法生出爱与亲密。所以,好人越是好,他们的伴侣关系越是疏远,而对方若有条件,就很容易出轨。

若配偶出轨,好人的绝望与愤怒就会达到极致。因他的逻辑“我对人好就会被人爱”遭到了根本颠覆。所以,好人对配偶的疏远乃至背叛,会产生巨大的愤怒。

好人在中国如此普遍,也是中国的伴侣关系质量差的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切记这一点:对别人好,可以赢得认可与尊重;但若想赢得亲密,只有一条路——真实和敞开。

好人,是中国文化的必然产物              中国好人心中,多住着一个无比孤独的婴儿。

 

4、中国式好人跟自己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他们会严重委屈自己,他们对别人越是好,他们对自己就越是委屈。

不过,这并不是一种意识上的强迫行为。好人,通常是阉割了自己需要的人。他们认为,需要和欲望,都是罪恶。

所以,当好人只是自己一个人时,他们的欲望和需求可以降到非常低的水准上,他们对任何享受似乎都不热衷。

而一旦和另一个人构建了关系,譬如伴侣,譬如孩子,甚至朋友,他们的雷达就会不断搜索,对方的需要是什么,然后围着对方的需要转,尽可能给予对方满足。甚至是,甘愿为对方死去,如果对方能特别认可自己的话。

再强调一遍:好人最重要的逻辑是,真实的、有欲望有需要的自己是坏的、卑劣的,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用的好人,才能被人爱。

 

5、中国式好人为何经常受累不讨好?让人愤怒甚至绝望?

几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他们在满足别人的需要时,又会忍不住向对方传递一个信息:你有需要,所以你是坏人。这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需要和欲望都视为坏的,这一点也必然会投射到别人身上。

第二,好人的过度付出与自我牺牲,会让对方有内疚感。并且,好人因貌似真不需要回报,所以他们的关系就成了单向的,对方只能接受,而付出却总被好人挡回。同时伴随着内疚感的累积。没有人喜欢内疚。

第三,好人在向对方传递一个信息:我对你这么好,所以请爱我。当你真去靠近他时,却发现,他会逃避爱。或者说,你很容易会感觉到他们有一个厚厚的壳,挡着你靠近他。你会感觉到,亲密他们很不容易,但若不亲近他们,他们又会意识或无意识地发出怨气——我这么好你怎么还不爱我。这种矛盾让人烦躁。

 

6、中国式好人是否经常有或轻或重的躯体化表现?

的确是,他们普遍有各种各样的躯体化表现,因为,他们太压抑自己的情绪与活力了,这最终会演变成躯体化表现。

譬如,一来访者一辈子都严重压抑愤怒,到了五十多岁才在咨询中逐渐学习到能表达愤怒,而她一次酣畅淋漓地表达了愤怒后,她的感觉是“晴空万里”。然后她就明白了,为何她的婆婆身体部件都像进口的一样运转良好,而她的妈妈五脏六腑都像国产的一样有毛病,原因就是婆婆活得不压抑而妈妈极度压抑。

 

7、中国式好人能否自我觉悟?有多大可能变化?什么可能促成变化?

当然可以自我觉悟,心理咨询与治疗能发挥作用,关键都是来访者能在咨询中更深地认识自己,而若中国好人能自己认识自己,这当然可以带来改变。

不过,的确是,好人认识自己时,会有难度。因为,他们就活在自己的壳中,他们认识自己时,常常穿越不了这个壳,他们的思考,通常只能抵达壳的外部,而不能深入到壳内部的柔软之处。

并且,反思自己的好,就是要挑战乃至颠覆“我是一个好人”这种良好自我感,这会形成很大的障碍。

什么会带来好人的改变?我见到的,通常是坏人对他们的折磨。很有意思的是,越是好的好人,他们的伴侣与孩子就越是坏,这会带给他们一系列的冲击,会把他们冲得七零八落,但偶尔,也会将他们的心冲开。

不过,这种冲开是一种受虐,最好是在一个爱与接纳的环境中,安全而舒服地打开。

 

8、不做“中国式好人”,那么可以做什么人?

真实的人。

和一位来访者咨询时,我们逐渐意识到,他过去一直想改变自己,因他觉得真实的自己是根本不值得爱的,所以他想发展出一个更好的自己,但他逐渐明白,咨询发挥作用之时,都是他的真实自我能在爱与接纳的安全环境下得以呈现。

好人,是中国文化的必然产物  

9、您给予的努力方向是什么努力方法是什么?如何改造自己?您的体会是什么?有没有改造成功自己成功的例子?还是必须通过心理咨询?

咨询中,一定程度的改造成功是蛮容易发生的,譬如那位最初引发我对中国好人进行总结思考的超级好人,她就在有意识地学坏一点——就是认识自己的欲望与需求,并去满足自己,而逐渐地从好人的壳中走了出来,成为了一个生动而有坚定自我的人。

最深的改变,或者说全然地改变,应该说殊为不易,譬如我自己,是一直到2012628日,通过一个晚上的三个印象极深的梦,我才碰触到让我成为好人的最重要原因——我内心中也有一个绝望的内在小孩。

若不是有自我分析的习惯,这三个梦只会吓到我,而不会成为我认识自己的一个关键契机。

所以说,若有很好的自我分析能力,自己认识自己是一个办法,但若有条件,我还是建议找一个好的心理医生,因认识自己确实不易。

 

10、如何让家庭不再出产中国式好人?您对父母养育子女的教养建议是?

从三点下手:

第一,在孩子最小的时候,特别是一岁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特别是妈妈,要与孩子尽情地有情感互动,和孩子经常有皮肤接触。这时的爱必然要伴随着亲密与互动,若无亲密与互动,而只是非常紧张地照顾孩子的物质与安全需要,那么,孩子不会感觉到爱,他就会觉得,真实的自己是糟糕的、不值得爱的,他得成为另一个人才能被爱。

第二,当孩子逐渐有能力开始探索外部世界时,给孩子自由,让孩子有按照他的感觉、他的声音去探索世界,让孩子知道,他的内在是足以成为他行为的凭借的。相反,中国父母最常做的是,干涉孩子的任何一个选择,然后要孩子听话,按照自己的来,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妈妈。

第三,特别重要的是,鼓励孩子的活力流露,而活力有两个重要的表现,一个是创造力,一个是性。中国父母需要很深的学习,才能懂得尊重孩子的活力与性能量的流动和表达。


作者:武志红

微信:wzhxlx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