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每年春晚,总会有那么几个槽点满满的节目。
 
今年某地方台的小品,因“老婆一天不到两块钱,还得打扫干活生孩子,我有什么理由不爱她”,这样的台词和调侃逻辑,已被大家怼出天际。
 
来感受一下。
 
 
结婚总共花了4万块,会在一起生活21900天,每天1.826元。
 
如此精打细算的买卖,实在划算。把老婆的价值直接物化衡量,再从一个声称爱老婆的丈夫口中说出来,讽刺又可笑,瞬间点燃了大家的怒火。
 
去年春晚同样有个小品引发热议。小品中的妻子因为体恤丈夫辛苦,而不慎流掉了孩子。
 
 
又因为生不出孩子,不忍心让丈夫家世代单传绝后,主动提出离婚。
 
 
 
小品中的女主,温柔贤惠自是没得说。但,也不禁让大家质疑,女人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只要体贴忍让就会幸福吗?只要生儿育女才是完整吗?只要照顾好家庭就能换来尊重吗?
……
 
以上当然都只是影视作品,里面不乏夸张、戏谑的成分。
 
但现实中确实存在很多人真的以为:生活系统的崩溃,仅仅是因为一个问题本身,如果这个问题没有了,生活也就会好了:
 
“要是我再漂亮一点,他就会爱我了”。
“要是我变优秀了,他就不会离开我了”。
“要是我生个孩子,他就会回来了”。
 
你执着于改造自己。
 
“我老公是个妈宝男,我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不再对婆婆言听计从?”
“妈妈是控制狂,什么都要我听她的!我该怎么告诉她,她是错的?”
“孩子什么都做不好,我该怎么教育好他,让他能有用?”
 
你也同样执着于改造别人。
 
你像只困兽一样,不断地和囚笼较劲,不断地去撞击笼子,直到头破血流。
 
而事实上,笼子的门,一直是开着的。你需要做的仅仅是:走出去。
 
 
 
当你执着于消除痛苦时,就是在自虐。
 
当你想要改变他人时,往往会成为自己和他人的噩梦。
 
放下执着的改造梦想,放过自己和别人。
 
这是你能送给自己的,最好的新年礼物了。
 
 
 
当你学了心理学,看了很多解构“中国式家庭”的文章,必然会发现别人的很多问题,尤其是至亲的问题。
 
比如:妈宝男老公,大母神婆婆,内心虚弱却极度追求控制的爸爸,爱侵犯个人边界的妈妈。
 
每天发给我的提问,大多是这样的:
 
“武老师,请替我分析一下我婆婆的心理。”
“闺蜜她怎么能这样对我?”
“老公出轨了,他还爱我吗?”
“领导总是故意给我穿小鞋,怎么对付他?”
“我该怎么帮助我的孩子?”
 
这些提问者在都说:我的生活很痛苦,但不是我造成的,而是我那有问题的父母、配偶、孩子......造成的。他们要是改变了,我就脱离苦海,得救了。
 
我们很容易执著于某个人。
 
我们与这个人拼命纠缠、互相抱怨、彼此伤害,明明已伤痕累累仍不肯放下 —— 其实是不敢放下。
 
因为,我们早已将这个人当成了自己“脱离痛苦”的答案。
 
我们执著于父母:“他们改变了,我就幸福了。”
我们执著于伴侣:“伴侣改变了,我就幸福了。”
甚至,我们执着于自己的外在条件,认为,它们变了,自己就幸福了。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父母,不是我们“脱离苦海”的答案。
 
你的心理问题,可以归因于童年,归因于与父母的关系上,但不要一味地怪罪父母。
 
怪罪是一种逃避,是将已成年的自己成长的责任放到了父母身上。
 
自己不愿意承担自我成长的责任,而只是怪罪父母,这仅仅是一种毫无益处的、沉溺性上瘾式的情绪发泄。
 
 
 
是的,你在童年时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的关系模式,是人格的基础,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你的命运。
 
然而,长大后,与父母的现实关系的重要性,就远不如你的内在模式了。
 
即便最理想的状况发生:父母的确因你的叫嚣、反抗而改变了。他们反省自己,甚至,还痛哭流涕着向你道歉。这时,你会感动。
 
但过后,你会发现,自己的问题仍是老样子。
 
因为,你与父母的外在关系是改变了,但你“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仍没有发生重要变化。
 
这意味着,你的命运一样不会发生改变。
 
面对伤害,你还是只会忍让;
面对权威,你还是只会胆怯。
 
 
 
伴侣、孩子等等的其他人,也不是我们“脱离苦海”的答案。
 
许多女士不幸嫁给了一个酒鬼或一个赌鬼,她们整日为此焦虑,无比渴望丈夫改变。
 
然而,一旦她们的丈夫经过心理治疗,酗酒或赌博的程度大大降低后,这些女士居然开始焦虑,
 
她们会做一些微妙的事情,阻止丈夫变得彻底健康。
 
原来,这些女士的自我价值感的来源,就是建立在不断指责、并帮助有问题的丈夫上。
 
一旦丈夫真的没问题了,她们的指责和帮助都失去了意义,她们会因此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答案很简单。
 
她们最需要做的,是把焦点从丈夫的身上移开,而反省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
 
这经常是“有问题的爸爸”和“渴望改变他的小女孩”。
 
假若这个内在模式不改变,那么,这些女士的命运就永远不会发生改变。即使离婚,她们迷恋的下一任极有可能还是酒鬼或赌鬼。
 
 
最后,你的外在条件,也和你是否能“脱离苦海”没关系。
 
在对我的提问里,还有这种“隐蔽式”的改造梦想:
 
“我老公有很多问题,我应该怎么和他相处呢?”
 
此问题看似是问“我该怎么做”。而实际上,还是换汤不换药的“改造欲望”:我按专家的建议这么做,就能改变老公对我的态度了。
 
这是一个经典的妄想。
 
只要我努力做些什么,比如,更优秀,更符合对方的期望,或者,学习了更好更正确的沟通方式,那么,对方就能改变对我的态度,就能好好爱我了。
 
其实,这还是内在的关系模式出了问题。
 
有诸如“只要我变优秀了,他就不会抛弃我了”之类的句式的妄想,都是因为,内在有一个认为自己“不够好,不配得到爱”的小孩。
 
 
 
与其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挑剔自己”、“试图改变自己”的内耗上,不如伸出手,去抱抱你内心这个可怜的不断自我攻击的孩子。
 
 
改造梦想,是人生最大的虚妄。
 
除非一个人本身愿意做出改变,否则,他绝不可能因为别人的推动而变。
 
无论你将它的外壳包装得多么高大上:我是为了你的身体健康,为了你将来的幸福......
 
要知道,改变别人的愿望一出,必然会收获反抗。
 
因为,每个人都讨厌别人意志的强加。
 
你越渴望一个人发生改变,那个人就越抵触你的意志,并忍不住走向相反方向。
 
我的各种文章,常常受到大量的读者反馈。他们说,你写得很好,对我启发很大,但请告诉我改变的方法。
 
放下改造梦想,就是无比重要的方法。
 
请记住:重要的不是去做什么,而是“放下”。
 
成年后,我们必须有这个意识:不要再将焦点放到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认为这个外在的关系改变了,自己就得救了。
 
要想得救,改变必须发自于你的内心。
 
你有多执着于改造自己和别人?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