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在奇葩大会的节目播放后,太多人被孙博的故事打动,觉得难以想象。
 
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北京城的名医,会为了解决孙女中午不睡觉而被幼儿园投诉的事,干脆辞职去了这家幼儿园做校医,这样孙女就可以中午在她的诊所里玩了。
 
这还不算,在这家幼儿园待了一段时间,发现了很多问题后,这位名医奶奶干脆开了一家幼儿园。
 
坦然说,我实在难以想象,一位名医辞职去做幼儿园校医,所以在奇葩大会上说,我觉得这太过了。
 
对此,孙博在我的公众号上留言说,她不觉得过分。并且,她认为,奶奶先出于对她的爱,而开了这家幼儿园,但这时,对她这个个体的爱,就扩散成对公众的爱,有更多孩子会享受到奶奶的这种教育方式的滋养。
 
 
 
奇人身边总是有很多奇人。
 
这两天,我们又通了一次电话,孙博说:她身边很多像奶奶这样的人,例如一位朋友,在孩子18岁出国留学前,依次为孩子办了幼儿园、小学和中学,而这个孩子现在发展得非常好。
 
很多人认为,有钱人才能这么任性,但实际上,这不是有没有钱的事,而是有没有心的事。
 
例如我自己,我家在农村里都属于最贫穷之列,可妈妈为了不让孩子哭,硬是在家带孩子,而不去地里干活。
 
因此不仅被人笑话,家里的收入更是少了一半还多。
 
但我因此受益很大,我心里不穷,从来没有因为家里贫苦而自卑过。
 
 
 
我现在和孙博已是好友,也许有朋友因此会怀疑,你们不是托吧,那我就讲讲孙博完整的故事吧。
 
首先说一句,我和她相识才几个月。
 
先介绍一下,孙博是PALA订制旅行机构的创始人,湖畔大学CEO班的一期学员。
 
毕业时,她的成绩是湖畔一期的三甲。湖畔大学只分出了三甲,但三甲中没有再分第一第二第三。
 
初次见孙博,是一位朋友在一个艺术品拍卖会中介绍的。这位朋友是湖畔大学CEO班三期学员,他介绍孙博时说,这是他认识的心理最健康的人。
 
当时孙博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个眼神梦幻的美女,非常单纯,一直拿着一个佳能5D3套机,见人就拍照。
 
给我拍了一张非常有感觉的照片,我很喜欢,这对我来说太难得了。
 
第二次见她,是我们几个人找了一个地方喝酒聊天,聊着聊着,发现她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想干嘛就干嘛。
 
当时,聊到了一个戏剧活动。孙博当场就给我们演绎了一下,她那时是怎么做表演的。
 
这像是个哑剧,让别人猜,她在演什么。
 
然后有意思的是,现场另一位商界奇女子,总是秒杀,能立即猜到她演的是什么。
 
这位奇女子,说自己使用的是逻辑推理,这真是厉害了。
 
那些想干嘛就干嘛的为所欲为的家伙,常给人地球都容不下他们的感觉,孙博也不例外。
 
她说,对于一个北京人来说,地球上最远的地方是南极点,可是你坐50个小时的飞机,再徒步一小时就能到。
 
那么,地球上还有什么地方是你觉得去不了的呢?
 
聊着聊着,孙博开始展现她读心术般的能力,譬如猜对了我一些事情,并且这些事我还根本没打算和大家说。
 
我问她,你是怎么判断的,结果她回了我一句特牛逼的话:我不判断,我只感觉。
 
这句话我要解释一下。在我的理解中,当一个人放下头脑与思维,而是直接活在感觉中,他就会具备这种读心术般的能力。
 
因为这个时候,他能直接和其他人建立连接,感应对对方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信息。
 
孙博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聚会中还有另一位传奇人物,也让我很受触动,于是第二天接连发了微博:
 
昨晚遇到两个传奇人物,一直按本心活着,都是既有现实层面的成功,又单纯至极,同时在外人看来很疯癫不可思议的人。
 
我一直说成为你自己,这两人则是一直都在做自己的人,境界太高。
 
这两人,还有读心术般的能力,看人之准,令人发指。
 
果真是,真正单纯的人,会有这份对人的洞察力,只使用自己感觉即可。不过见过的这类人,都是女士。
 
刚刚想到一句话:不要正确地活成一张面具。
 
然后我就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想知道,孙博这种人是怎样炼成的,于是约了她深谈。
 
不久后,我去湖畔大学讲心理学时,我们就在湖畔大学旁边一家雅致的中餐馆里,做了一个松散的采访。
 
 
 
采访时,我问的问题,就是我在得到专栏中使用的那些问题。
 
例如,你的第一个记忆是什么,你人生中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可以是一件完整的事,也可以是一个细节。
 
然后就交给采访对象自由说话,我只是偶尔做做回应,有时候做一些深度理解。
 
这些问题很根本,而有时候,采访对象在现场的一些反应同样根本。
 
我们定了一个房间,房间很安静,但房间外面,突然有几位女孩站在走廊上叽叽喳喳聊天,声音有些吵。
 
孙博立即站起来,找服务员说,外面太吵了,您关上这道门,还有这道门外面的那扇门,您再进来,就从另外一扇门进吧。
 
要关的那两道门,显然是很久没关过,服务员费了不少劲才将它们关上,并且尘土飞扬。
 
细节是魔鬼。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魔鬼般的细节,太能够说明孙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至少解读出了这些信息。
 
1、她活在感觉中,所以感觉到了外面声音对我们的干扰,她这方面的阈值很低;
 
2、她不纠结,感觉到了声音的干扰,立即行动,决定时,没有担心我的考虑,也没有担心服务员如何反应;
 
3、她没有敌意,她没对女孩们的吵闹生出反感,也没带着不满去和服务员说话;
 
4、因为她没有敌意,所以服务员也完全配合了她。
 
在上次聚会中,她也展现过这一点,说到戏剧表演,就立即给我们表演了一段,完全没有纠结和羞涩。
 
但看上去,她却是一个极为经典的中国式美女,温婉秀气,根本不像雷厉风行的女汉子。
 
想干嘛就干嘛,这不正是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吗?所以别小看这个细节。
 
这个细节延展到她生活中方方面面,这是她事业成功的原因。
 
她是做私人旅行高端定制的,马云都是她的客户。她为客户定制旅行时,就像奶奶为她定制幼儿园一样。
 
 
 
 
为什么会去做私人旅行定制呢?可以从她生命中的第一个记忆解读到。
 
她的第一个记忆是一岁前,当时母亲带着她,坐火车去找父亲,当时的画面栩栩如生,非常生动,她非常开心,很享受这个旅程。
 
她母亲不敢相信女儿会记得一岁前的事,但那些详实的细节,让母亲不得不信。
 
我一直说,每个人的第一个记忆,或者印象最深刻的记忆,常常就是一个人的生命隐喻。
 
这是孙博的第一个记忆,而她的工作,也正是和旅行有关。
 
和太多人一样,她和父母也是聚少离多。
 
实际上,她真正的养育者,是奶奶,而她想干嘛干嘛的特质,正是奶奶一手培养起来的。
 
例如,每当父母要回来的时候,她会几天前就拿一个小板凳,在家门口望眼欲穿地等爸妈,记忆中总是阳光灿烂。
 
奶奶这个时候不会说她傻孩子,也不会干预她,而是为她准备好各种好吃的零食,让她开心地等。
 
更有说服力的细节是,她读幼儿园时,因为精力旺盛,不睡午觉,为此幼儿园老师找奶奶谈话,希望奶奶能做点什么,结果奶奶果真做了很大的事。
 
奶奶当时是很有名望的医生,竟然辞职,来到孙女的幼儿园做校医,这样孙女中午的时候就在她的医务室里睡觉就好了。
 
这还不算,奶奶对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不满,结果干脆自己开起了幼儿园。
 
她还为孙女开了一家小吃店,这也算定制。
 
假自我,是孩子一开始的自我就围绕着养育者的感觉转,而真自我,是孩子一开始的自我就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转。
 
孙博和奶奶的故事,自然是后者,奶奶一直在围着孙女的感觉转。
 
不止奶奶这样,孙博的父亲也是这样。
 
读小学后,孙博成绩一直非常好,并且所有老师都像奶奶一样宠她。
 
老师们对别的孩子可以很苛刻,而对她都特殊对待。
 
这也是我们讲过的,一个人的童年关系模式、内在关系模式和当下的关系模式,会呈一致性,这就是命运。
 
 
 
小学考初中时,依她的成绩,她可以上北京最好的中学,结果她自己特别想去石油附中,因为这所中学的校服好看。
 
这实在是一个任性的理由,而父亲就同意了她的选择。
 
初中升高中时,她特别想上中关村中学,可她数学不好,结果为了考上自己钟意的高中,她花了几个月时间突击数学。
 
中考前,她还是特别想报中关村中学,而老师过来和她家人做思想工作了,说以她的成绩,可以上北大附中的。
 
那时中关村中学是北京市重点,而北大附中是全国重点。
 
最后她在老师和家人的期待下,人生少有地没有想干嘛干嘛,第一志愿报了北大附中。
 
中考时,她觉得很难过,于是在考数学时,最后一道9分的大题,干脆就没有答。
 
就是为了分数少一些,好不上去北大附中,这样志愿就可以落到中关村中学。
 
可她数学还是考了高分,最后以超出北大附中3分的成绩,被录取了。
 
她整个人生,就是这么任性地走过来的。
 
依照一般的理解,这样的孩子最后肯定会被惯坏了。
 
但孙博的身上,完全看不到是一个被惯坏的孩子,相反她是一个非常温暖的人,可以说,她是我见过的人性化程度最高的人之一。
 
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那些自我实现的人,他们一方面忠于自己,另一方面他们的人性化程度也是最高的。
 
所以这算是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被真正宠大,被鼓励想干嘛干嘛,到底会长成什么样子。
 
在这样的养育下,她不仅有真自我,而且身心合一,所以才会有像读心术一般的能力。
 
同时,她挣钱开公司,都非常顺利,所以她是外在和内在都丰盛饱满的人。
 
我也多次讲过,精神分析治疗的最终目的,是让一个人由衷地接受自己的自发性,其实就是想干嘛干嘛,而孙博就是已经实现了这一点的人。
 
孙博的故事,我在我的得到专栏中首先讲过,又在奇葩大会上讲,这次又在公众号上讲,而每次讲,我都会知会她。
 
每次她都欣然同意,而这一次还补充了一句:
 
希望每个灵魂都自由自在。
 
同样的祝福,给每个人。
 
注:这是我在「得到」APP的专栏“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中的文章,经过了得到公司的许可,也做了一些修改,拿来与大家分享。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