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栏目导语:
 
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见。
 
每天,我们都能从后台收到数以万计的问题,涉及情感、原生家庭、人际交往、工作等各个领域。
 
于是,我们决定开放【大咖问答】栏目,每周筛选出最具代表性、可延伸出更多思考的问题。
 
请武志红老师以及多位资深咨询师,陪伴你们一起解开生活的真相。
 
 
关键词:代际传递
 
美国“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许多家长希望给孩子营造一个完美的成长氛围,让孩子能够体会到足够的爱和自由。
 
而现实这一切并不简单,父母双方作为新家庭的主要成员,不可避免地带着各自原生家庭的烙印。
 
家庭教育,经常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复制原生家庭的方式,然后传递下去。
 
所以,如何摆脱旧有家庭的影响,去为孩子创造一个完美原生家庭,成了许多父母们面临的难题。
 
今天这位粉丝的问题,和老公原生家庭缺陷有些关系,我们来看看:
 
粉丝问题:
 
我之前就一直觉得我老公不太会爱人,对我或是对孩子的很多行为都让我觉得不太好。
 
前段时间婆婆搬过来住,我才发现老公对儿子的教育简直就是他们家的历史重演,我现在很焦虑,不知道怎么改变?
 
大咖解答: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
 
首先,我们得确认一个基本的人性规律:每个人都想做自己。
 
最糟糕的是,周围重要的人都在说,你不能做你自己,你要听别人的。
 
当周围所有人都传递这份信息时,一个人就容易放弃自己的本心,而去听别人的。
 
但是,当这些重要他人,特别是妈妈对自己说:最重要的,是遵从你自己的内心,尊重你自己的感觉。
 
那么就意味着,孩子的这份基本的人性需求,得到了鼓励和支持。
 
这个基本人性的确认,并不需要所有人都强调,只要有一个重要他人不断传递,就可以了。
 
就像“股神”巴菲特,他有一个糟糕的妈妈,可他父亲不断对他说,尊重你自己的感觉,你的感觉越是别具一格,别人越喜欢对你说三道四,而这个时候你就更需要尊重你自己的感觉。
 
这是对巴菲特最重要的支持。
 
所以他才能做到“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接着我们还得说一下,生命有非常大的道理在里头,它常常超出我们的理解甚至想象。
 
对于你的孩子而言,他就是父亲的孩子,父亲的原生家庭必然会对他产生深刻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一点。
 
如果你太想去否定这一点,那可能会让孩子的内心产生撕裂,而他,会用更隐晦的方式去表达对父亲和父亲家族的忠诚。
 
这是你必须尊重的生命真相,在这个尊重的基础上,做好你自己。
 
关键词:情绪敏感
 
“别人关门的声音稍微大一些,我都会觉得他是不是讨厌我”。
 
总是克制不住去观察别人的语言和反应;
因为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而哭泣;
因为别人的一个动作而受伤。
 
你是否也是这种容易被他人影响的类型?因为总是去听别人的声音,自己的声音就渐渐被盖住,然后消失不见了。
 
如果你听不到自己的声音,那你又怎么跟随内心做自己呢?
 
如何不让别人的话影响自己的情绪,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一起来看看这位粉丝的问题描述:
 
粉丝提问:
 
老师您好,为什么别人的话有时会非常容易影响到我的情绪,甚至让我感到焦虑不安?
 
我如何才能形成完整的内聚性自我,不再依赖别人的评判或者是回应?
 
大咖解答:
 
这是一个看着很简单,但其实很经典也很深刻的问题。
 
总有人问:我如何不再依赖别人的评判或者是回应?
 
首先,这可能吗?
 
从最终看,其实是可能的。
 
当一个人形成了真正的内聚性自我后,就不再依赖别人的评判或者回应了。
 
可是,从过程来看,这又是不可能的。因为,内聚性自我的形成,需要别人给出好的回应。
 
心理学家科胡特有这样一句描绘: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中,有一个内聚性自我稳稳地在那里。
 
所谓内聚性自我,就是有了一个向心力的自我,可以保证心灵的各个组成部分向内聚合,而构成一个整体。
 
当一个人形成了内聚性自我后,就可以经受情绪惊涛骇浪一般地拍打了。
 
这样一来,围绕着一个人产生的心灵素材,就可以凝聚到一起。
 
这个内聚性自我的内核,是“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
 
这种感觉,最初都是在关系中形成的。
 
自体永远都在寻找客体,“我”永远都在寻找“你”,人性都是在关系中展开、被看见、被疗愈的。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如果没有形成内聚性自我,是可以怎样去选择一些好的关系,来帮助自己形成“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它其实也是别人给你的“你基本上是好的”这种回馈。
 
例如,好的朋友,好的恋人,和好的心理咨询师,都会很有帮助。
 
至少,得知道,一个人不能独自完成这个工作,当没有“你”时,“我”也就不存在了。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