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见。
每天,我们都能从后台收到数以万计的问题,从情感、原生家庭、人际交往、工作等各个领域。
于是,我们决定开放【大咖问答】栏目,每周从万千留言里筛选最具代表性、可延伸出更多思考的问题。
请到武志红以及多位资深咨询师,陪伴你们一起解开疑惑的真相。
关键词:情绪出口
 
粉丝问题:
 
女,41岁。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特别没有母亲的慈爱,经常嫌弃8岁的女儿丢三落四,比如找不到她的课本作业等。
 
当她找不到东西哭闹发脾气,我会特别愤怒,总是涌起想揍她的冲动。还有当她把她弟弟弄哭的时候,我也是这样的状态,为什么会这样呢?
 
而且,我并不是丟三拉四没有条理的人,为什么女儿会这样?我该怎么说服自己去接纳她的缺点?是亲母女。
 
大咖解答:
 
看到你强调“是亲母女”这四个字的时候,我脑海中立刻出现一个很焦虑的母亲形象。
 
能看得出来,你很努力地想要做一个好妈妈。因为你觉得如果是亲生母亲,就应该完美,应该毫无保留地接受孩子,如果做不到,就不是合格的妈妈,甚至只能是别人眼里的后妈。
 
可是很遗憾,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很多时候你明明内心觉得不应该生气,可是情绪却总是失控。
 
还好,令人欣慰的是,你能够觉察到“自己总是被情绪所吞没”的现状,这已经踏上了觉察的第一步。
 
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功课等着你:
 
第一,觉察一下,你现在和女儿的互动,是不是跟当年你妈和你的互动模式有些相似。
 
你说你不是一个丢三落四没有条理的人,那请你回想一下,你是如何成为一个有条理的人的呢?
 
极有可能是这样的:
 
小时候,爸妈要求你做事应该有条理,东西必须放整齐,当姐姐的应该照顾小的,要乖要听话要懂事,不可以给大人添乱……
 
当你做不到这些要求的时候,他们就会生气。
 
现在,你又把这些“应该”和“必须”投射到了女儿身上,当她达不到你心中期待的样子时,你也会像那些大人一样发怒。
 
在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变成了另一个“妈”:当年妈妈挑剔你,现在你挑剔你女儿。
 
第二,觉察一下你的情绪来源。
 
首先,你问应该如何说服自己去接纳她的“缺点”,可是为什么把这些定义为缺点?而不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些适应期呢?
 
如果你常常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可控,对现实生活有许多担心与焦虑,就一定会将这些担心与焦虑投射到孩子的未来。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没什么梦想和希望了,只能将所有的期望都放在孩子身上,那么孩子的一个小小失误都会让你倍感失望和愤怒。
 
在这样的前提下,凡是达不到你期望值的部分,就统统被定义为了缺点。
 
现在经常找不到自己的东西,还哭闹发脾气,长大后一定会变成一个丟三落四没有条理还没能力解决自己问题的人!
 
这种预设本身就带着你自己的焦虑。
 
但有些人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为何也会成为讨好者呢?
 
事实就是你的焦虑与无力感越多,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就越多,看孩子的时候就觉得他的缺点越多。
 
其次,当她把弟弟弄哭的时候,你就会发火。
 
可能是因为照顾两个孩子挤占了你大量的时间和空间,不断为家庭和孩子牺牲,让你觉得心力憔悴,过度透支让你对孩子越来越没耐心,像个一触即发的炸弹。
 
而孩子是你身边最弱小又最安全的对象,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成了你情绪的出口,无辜受害。
 
情绪会转移,会叠加,累积的情绪会找到合适出口,在安全环境,选择最安全的人来发泄。
 
工作压力大,事情太多,心里烦燥,可是在工作场合,不可以随便发脾气,那些不得不面对的压力和坏情绪都被你打包带回了家。
 
老公身上有许多臭毛病,可是怎么说都不改,老公对你关心不够,对孩子陪伴太少,可是不管你怎么说,他都无动于衷。于是你烦燥、愤怒、委屈......
 
很多时候表面上是孩子的“缺点”让你生气,其实孩子的行为只是触发了你在工作和生活场景里累积的情绪。
 
所以说,孩子是你的一面镜子,照见的都是你的人生。那些看起来是孩子的问题,实际都是你自己的问题。
 
如果没有办法照顾好自己,那你很有可能成为一位歇斯底里的母亲。因为牺牲式的爱,只能带来更多的怨恨。
 
学会对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情绪来源有更多的觉察,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放下焦虑,学会照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成长为一个更健康的妈妈。
 
爱孩子的同时,别忘了也要学会爱自己。
 
本期嘉宾/黄敏燕
编辑/工作室团队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