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人类有一个弱点。逃避那些有利自己身心健康、人际和谐的事情;反而沉浸在那些有损身心健康、阻碍幸福的小事中无法自拔……然后说:生活为什么对我这样的不公平啊!”
 
看完这段话,我内心深以为然,又细思极恐。
 
深以为然,是因为周围太多这样的例子。
 
他们一旦感受到了快乐,就无意识地想方设法搞破坏,把自己搞得留在痛苦里。
 
细思极恐的是,号称追求快乐的我们,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逃避幸福,制造痛苦。
 
当然,要对这个“痛苦”做一下限定,因为人生在世,痛苦无法避免。
 
相对于那些生老病死、成长性的无法避免的、必经的痛苦,这里我们所要谈论的,是指那些明明没有必要,却又人为制造出的痛苦。
 
01 没有痛苦也要制造痛苦
 
真的会有人平白无故地制造痛苦吗?
 
朋友阿果,前段时间跟老公孩子去度假。
 
前两天一家人玩得兴高采烈,可是旅行到了一半,气氛却越来越不对了。
 
因为原定的一段行程临时有些小变动,阿果开始焦虑不安,不停地指责老公为什么不把行程确定好,甚至还冲一旁玩耍的孩子发了脾气。
 
但这个小变动的确在旅行中难以避免,也没有影响到后面的行程,所以老公被阿果过激的反应吓到,三言两语解释不清,差点也发了火。
 
这次吵架,给这个原本美好的假期,插上了一段小阴影。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的朋友小鱼。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亲朋相聚。
 
觥筹交错之后,已经张罗了一大桌子酒菜的她,默默收拾着眼前的一片杯盘狼藉,脸上有一点不悦。
 
朋友小米看到后,赶紧过来帮她收拾,但她却一再表示自己来就好,甚至把小米推出了厨房。
 
最后,独自收拾完一切的她累得像条狗一样动都不想动,拉着脸瘫在沙发上,看着大家开开心心聊天打麻将,心中怨气越来越重。
 
大家想拉着她玩,她也不太乐意。于是他们只好识趣早早散了这场聚会。
 
怎么看,阿果和小鱼都像是非要在原本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制造一点不愉快出来让自己觉得痛苦才行:
 
明明愉快的度假,却非要搞出一些不愉快;
 
拒绝别人来帮忙的好意,回头却又搞得自己怨气满天飞......
 
为什么总有人不自觉就沉浸在痛苦中呢?
 
02 制造痛苦是在表达忠诚
 
这种主动制造痛苦的感觉,或许来自我们早年的成长环境。
 
早年的养育环境中,享受快乐是不被允许的,追求轻松快乐被当做是不好的行为。
 
就像那次度假之后,阿果跟我讲起那段小插曲。
 
我问她,那当时你的感觉是什么呢?
 
阿果沉默了半天说:“我觉得那时候仿佛心里有个声音,在指责自己怎么可以玩得这么舒服。”
 
从小,阿果的父母就教育她“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对阿果也是奉行艰苦教育之道。
 
在这样的理念教育下,在阿果的心里——
 
享乐几乎就等同于堕落。
 
所以,当阿果在度假中体验到轻松快乐,已经内化的父母要求就会让她觉得有一种罪恶感,于是要赶紧想办法,破坏掉这种快乐的感觉,以抵消罪恶感。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使自己不断回到早年熟悉的环境中,哪怕那个环境是糟糕的令人痛苦的,但因为熟悉,所以安全。
 
对阿果这样的孩子来说,越沉浸在痛苦,就越会获得父母的肯定,符合父母对他们的期望。
 
但追求享乐快乐是人类的本能,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样沉浸在痛苦里,显然是一种创伤。
 
创伤制造出一些固着的习惯,它会让我们一遍又一遍回到那个受苦的位置,因为我们需要留在创伤那里处理。
 
但未经觉察的处理,往往只能促成一次又一次进入痛苦的强迫性重复。
 
所以,停留在创伤处,是为了对我们早年的关系表达忠诚。
 
这种表达的方式,会使我们不允许自己享受快乐和美好。
 
同时,快乐也是一种制造分离的力量。
 
如果我们快乐了,就意味着在心理层面与父母的分离,这种分离会引起潜意识深处的内疚;
 
自己过得比父母幸福快乐,也会激发我们的俄狄浦斯冲突——我背叛了爸爸/妈妈。
 
于是,为了不使自己体验到这种内疚,我们决不允许让自己体验到快乐,而是想方设法都要让自己呆在那个熟悉的痛苦里面。
 
03 制造痛苦隐匿着巨大的好处
 
让自己停留在忍受痛苦的位置上,第一个隐蔽的好处是:为攻击别人做好准备。
 
例如,对于小鱼来说,她体验到的是自己辛苦张罗半天,而别人却只顾自己享乐无视她的辛苦——这也就为指责他人创造了充分的理由。
 
而别人要来帮忙的好意,也常常被她无意识无视掉了。
 
同样,对于阿果来说,制造痛苦的做法,看似是在攻击老公,拉旅行中的所有人进入痛苦的环境中,但潜意识是在保留对父母的攻击。
 
为了保持对原生家庭的忠诚,她不得不让自己持续沉浸在痛苦中,但同时她心底深处或许有这样一个声音:
 
谁造成我现在这样痛苦,我就可以怪谁。
 
我过得这么痛苦,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于是,让自己坐实了受苦的既定事实,也就有了以此报复他人的理由与底气。
 
而沉浸在痛苦中,第二个好处是:缓解和抵消了想要攻击别人而产生的内疚感。
 
——我用自己的痛苦作为对自己攻击你而受到的惩罚,于是我便可以心安理得地攻击报复你。
 
此外,让自己处在受苦地位,也是一种期待与别人产生联接的方式。
 
在每一个受苦人的心中,都期待自己能够被别人惦记。—— “我痛苦,所以我需要有人关注我帮助我安慰我。”
 
这样的期待,或许也是每个从未好好享乐过的人,帮匮乏的自己向别人讨要的一种补偿和安慰。
 
04 安心的痛苦vs.艰难的幸福 你选哪一个?
 
尼采曾说过:“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几乎可以忍受任何痛苦”。
 
但这并不意味着:忍受任何痛苦的人,都会懂得为何而活。
 
实际上,除了不可避免的应激事件之外,那些明明没有必要存在却又被人为制造出来的痛苦,显然对我们好好活着没有任何益处可言。
 
像阿果和小鱼这样,他们还仅仅只是在制造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痛苦。但如果这种破坏性的动力不曾被觉察,那或许有一天将会更加破坏我们生命中的种种美好。
 
就像有人在辛辛苦苦赚到一笔钱之后又莫名的赔掉,一夜回到解放前;
 
有人在人生巅峰期的时候非要做一些看似“自毁”的事情,搞得家破人亡……
 
而当我们控诉这些“命运不公”的时候,实际上,上演的很可能是这样一出戏:
 
幸福快乐并非从未出现,
 
而是你宁愿拥抱痛苦不放手,
 
也要选择放弃幸福快乐。
 
精神分析,就是让我们看见,自己种种制造痛苦行为背后的潜意识动力在如何搞鬼,而当这些动力被清晰的呈现出来时,我们也有拥有了让自己手动停止继续制造痛苦的可能性。
 
在看完上述的分析之后,你或许对自己潜意识里与痛苦所耍的种种把戏看得更加明晰了。
 
那么,你是要继续维持潜意识里引以为豪的承受痛苦,以受苦的方式来获得年幼时的熟悉和安全;
 
还是选择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去做那些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人际和谐、幸福快乐的事情,让自己hold住那份幸福快乐的美好?
 
这个,你说了算。
 
当然,想要真正抓住美好,这会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艰难过程。
 
并且,肯定会伴随痛苦。
 
这个痛苦,是指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所体验到的与原生家庭的影响分离的痛苦、要改变自己所产生的抗拒的痛苦等等。
 
而这些,都是我们成长蜕变所必须经历的痛苦。
 
这些成长的痛苦,才是值得我们为之穿越的。
 
只有这样,当幸福快乐降临,我们才能真正牢牢把握住那些本该属于我们的美好。
 
愿你我最终都能够放下那些制造不必要痛苦的执念,穿越成长的荆棘,抵达美好的彼岸。
 
毕竟,
 
瞎吃苦没什么了不起;
 
能幸福才是人最宝贵的能力。
 
编辑 | 五花鹿
 
作者介绍:包俊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坚信唯有拨开重重的乌云与迷雾,穿透而来的阳光才是最能温暖治愈。个人公众号:四月一日之店(siyueyiri-junxun)。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ID:wzhxlx)。一个专业的心理平台,提供心理咨询、内容、课程、测评等服务。来这里和我们一起,开启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