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南嘉鱼
在网上看到一个讨论,问:《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在感情上算不算渣女?
有人说算,有人说不算,双方各执一词。
有一点可以肯定:苏明玉在和石天冬的相处中,有逃避责任的倾向。
 
两人恋爱时,她表现得忽冷忽热,若即若离;
 
前一晚还一起睡觉,第二天就跟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苏大强住院,她没等石天冬解释,就急于和对方划清界限。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她不爱石老板。
 
毕竟,她无论开心难过,都会第一个想起对方。
 
工作到深夜,精疲力尽,也要坚持到他店里吃饭,照顾他的生意。
 
平日里不露声色,在石天冬面前,却从不藏着掖着。
 
对别人不信任,出差在外,却十分放心地把父亲托付给对方。
 
显然,苏明玉是有感情的,她只是不太会处理亲密关系。
 
换句话说,她不知道怎么好好爱一个人。
 
之前有个词,用来形容她再合适不过。
 
“爱无能”。
 
什么是爱无能?
 
有网友列举了她的症状:
 
浓缩下来,就是一个“怕”字。
怕什么呢?
 
怕爱情不可靠,怕亲密关系会抛弃我们。
 
所以,我们宁愿不要,也不愿承担失去它的风险。
 
这样看来,爱无能的人,其实更渴望亲密关系,只是,恐惧到极致,反而开始拒绝了。
曾在国外论坛看到一个案例。
 
就是这种情况——
 
一位女性年轻时,不敢恋爱。
 
恋爱了,不敢结婚。
 
结婚了,日子过得也不安稳。
 
某次吵架后,丈夫甚至给了她两个选择:要么求助咨询师,要么,就离婚。
 
为什么?
 
因为丈夫觉得,妻子已经不爱他了。
 
她常常不接我的电话,不回微信,也很少和我说自己的想法。
 
结婚对我来说毫无意义,婚后仍是我一个人,我感觉不到和她的连结,她看不见我的存在。
 
纪念日她会带礼物给我,但她从来不问我的意见。
她从来不查丈夫的手机,甚至连对方夜不归宿也不过问。
 
曾以为世界上最糟糕的事,就是孤独终老。
 
其实不是。
 
最糟糕的是与那些让你感到孤独的人一起终老。
 
当丈夫用这句台词形容他们的婚姻,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终于松口:
 
“我不敢查,我害怕自己失望,我爱他,不能接受背叛,我太害怕了……”
 
为避免伤害,她在自己和丈夫之间,竖起一道厚厚的墙,来保护自己。
 
而这种过度防御,恰恰证明,她太渴望爱,太渴望保护自己了。
 
亲密关系越吸引她,就越令她害怕。
亲密关系为何会令人害怕?
 
心理健康咨询师Trillion Small在她的TED演讲《克服对爱的恐惧》中说:
 
你拒绝一件东西,往往是因为,过去的经历告诉你,这个东西是不好的。
换言之,你不信任它,那它十有八九伤害过你。
 
举个例子,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父母离婚,感情不和,双方互相怨恨,这些都会成为“反面教材”,让你对亲密关系产生怀疑。
 
比如《都挺好》中的苏明玉,从小生活在女强男弱的家庭环境下,母亲压制,父亲逃避,这种相处模式让她感到不舒服。
 
这就是一种伤害。
 
扭曲了她对婚姻的看法。
 
她会形成一种认识:如果这就是婚姻,那我宁愿不要!
 
即使她后来见到了健康的爱和婚姻,这种顾虑,也会一直存在。
 
此外,每一个害怕亲密关系的人内心,都藏着被压抑的自我需求。
 
苏明玉就是这样——她在与父母兄弟的相处中,得到的爱和满足,是很少的。
 
她需要安静环境学习时,母亲卖了她的房间,供大哥出国读书;她需要报班冲刺高考时,母亲宁可斥资让二哥参加舞会,也不给她一分钱。
 
她总是在退让、牺牲。
 
两个哥哥一有需求,都会被超额满足,而苏明玉呢,她却连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
 
这种情况下,她如何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呢?
 
她如何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呢?
 
她如何相信,亲密关系会满足她的需求呢?
 
事实是,自我需求一旦被忽视,亲密关系就成了一种压迫。
 
别人都在张牙舞爪地 “要,要,要”,自己只能不停地 “给,给,给”。
 
对苏明玉来说,亲密关系就像一个能量吸血鬼,很容易把她掏空。
 
好的关系滋养人,坏的关系则消磨人。
 
爱无能者害怕关系,多半是被后者吓怕了。
 
我的大学同学涛,人到30,一直无法恋爱,尝试过和人亲密,都不了了之。
 
一次聚会,他酒后吐真言:每当和女孩发展到“天天发微信”的阶段,他就会感到窒息般的压迫。
 
涛成长于单亲家庭,父亲很早就离开他们,母亲一手将他带大。
 
“忘了从几岁开始,我就同时扮演丈夫和儿子的双重角色。”
 
“妈妈独自抚养我不容易,她常常愤怒地摔东西,躺在地板上痛哭,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个正常的家庭,母亲的情绪通常由父亲分担,需要倾诉时,丈夫应该是她的最佳选择。
 
但由于丈夫角色缺失,母亲只好将一腔感情,全部投注在涛身上。
 
他在一个噬需表达“自我需求”的年纪,被母亲洪水般的情感需求淹没。
 
母亲在生活中遇到了任何不快,愤怒,悲伤和失落,他都要想尽办法去安慰、鼓励,让母亲开心。
 
表面上,这些情感负担,让他与母亲更加亲密了;实际上,一个幼小的孩子是无法承受这些的。
 
他会在成年后,对别人发出的任何需求,异常敏感。
 
比如,女朋友一有情绪,他就会很烦,觉得自己要花精力疏导她,很累。
 
女朋友一旦使小性子,他就崩溃了。
 
所以,他很难成为别人的爱人。
 
亲密关系专家莎兰·汉考克说:爱人是有权利对你提出要求的。
 
通常情况下,爱人会看到你情绪背后的需要,会包容你。但涛的包容度极低,在他看来,任何要求都是压迫。
 
每逢另一半向他伸出手索取一点爱时,他就慌了。
 
对方看到他的慌张后,也会失落地关闭心门。
 
涛的每段恋情都不超过2个月,他总是会担心:
 
另一半是否会像母亲一样依赖他。
 
如果爱上对方,他是否就要承担对方的一切。
 
这种爱太沉重,他给不起。
 
他无法爱人别人,也没给别人任何机会去爱他。
 
他成了爱无能。
 
实际上,“爱无能”并非个别现象。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中有将近17%的成年人,存在恐惧亲密关系的问题。
 
我们出于各种原因,害怕爱情,害怕婚姻,孤零零地活在一种“虚假独立”中。
 
有的勇敢地走进了亲密关系,却发现自己没能力维护好一段感情;有的一直单身;有的穿梭于一段又一段感情中;还有的在婚姻中苦苦挣扎。
 
爱无能是痛苦的,如何才能打破这种状态,以正确的姿势,拥抱爱与亲密呢?
 
亲密关系专家莎兰·汉考克说,我们首先要“承认”。
 
承认你的害怕。
 
在和另一半相处时,如果Ta的行为让你没有安全感,或自己的需求没有被看见,请告诉他。
 
如何告诉呢?当然不是以指责的方式。
 
相反,示弱是有必要的。
 
你们大吵了一架,Ta正要摔门而出,你明明很害怕,怕Ta离开,却冲着Ta大喊:“走了就再也别回来!”。
 
你表现出刀枪不入的样子,仿佛完全不需要Ta,但这不是真的。
 
什么是真的?
 
你想留住Ta,和Ta平心静气地聊聊,你不想失去Ta,Ta对你来说很重要。这才是真的。
 
你拉住Ta的手,表现出你对他将要离开的恐惧,和你对他的重视。
 
这就是承认了。
承认并不容易,因为你要放弃一部分自我(过度防御的那部分)。
 
你需要做出退让,这会让你感到不舒服。
 
但只有承认了,才能迈向下一步——接受。
 
接受可能会发生的伤害。
 
上述例子中,即使你诚恳地挽留对方,对方的反应也是不可预料的。
 
Ta或许感知到你的爱,决定留下,抱住你,安慰你;或许,还在气头上,不顾你的阻拦,继续冲出去。
 
若Ta坚持要走,对你来说,就是一种伤害了。
 
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亲密关系中,伤害在所难免,你能接受这一点吗?
 
如果能,你就会发现,苦难也有其价值,伤害也会使你成长。
 
下一次,面对潜藏伤害的亲密关系,你就不会躲。
 
你才有进步的可能。
 
如果不能,你就会觉得,Ta的摔门而出,不仅仅是一次吵架的终点,而是你们关系的终点了。
 
下一次,面对关系,你仍然会逃避。
 
亲密关系就永远无法使你成长。
我知道,要做到“承认”和“接受”,不容易。
 
但是,它仍然值得你去尝试。
 
因为,深情是一场伟大的冒险,是真正的英雄之旅。
 
愿意探索亲密关系的人,都有打破自我局限性的勇气,都是英雄。
 
要相信,健康的亲密关系是美好的。
 
要相信,真正的爱,能抵抗伤害,与自由同在。
 
作者简介:南嘉鱼 心理学爱好者,一个正在长大的文青。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ID:wzhxlx)。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