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陈向梅 编辑 | 陈沉沉
《哪吒》的经典台词有一句“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
但我想说:恰恰相反,哪吒命运的改变,就是从认命开始的。
 
01
 
《哪吒》,是一部讲述“我是谁”的故事,一个关于人如何获得自己独立的身份认同的故事。
 
剧中最广为流传的燃爆台词是:
 
“是魔是仙我说了算”
 
“我命由我不由天”
 
“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
 
在哪吒命中劫数到来之日——三岁生日宴上,徒手撑开敖丙的冰封,阻止了他活埋整个陈塘关的计划,救了所有陈塘关的百姓。
 
他撕掉了父亲用自己性命换来的平安符,独自承担天尊的诅咒。
 
当天雷即将击中哪吒时,好友和师傅舍命相救,最终他摆脱了“魔丸必遭天谴”的劫数,同时向世人证明了自己不是“妖怪”。
 
从魔童到救人救己,这样巨大的改变,真的只是靠那几句热血的口号就能做到的么?
 
之前哪吒的父亲也有类似的教诲,为什么却一直没起作用呢?
 
02
 
剧中的哪吒,本系魔丸投胎,出生之日就显露出骇人的魔性:
 
全身带火、动辄攻击,陈塘关百姓无不惊恐色变,避之不及。
 
但哪吒一直不知自己的真正身世,他从小被幽禁,没有自由,少有陪伴。
 
他渴望走出家门,认识这个世界和这世界中的人,而当他每次出逃,他感觉到的,只是世人的冷眼,敌意,惊惧,排斥。
 
除了父母,他从未体验过人们的接纳和爱,仅有的一个想跟他玩的小妹妹,被大人惊恐地抱走,她的哥哥们往他身上扔鸡蛋、石头……
 
大家一直视他为妖,想置他于死地,这也是他心头最大的哀痛。
 
在他心里,他也是人,为什么被污为妖?
 
同时,他也不能解释和控制自己异于常人的能量——魔丸的能量。
 
他为之害怕,也为之得意。
 
从出生起,哪吒就已经失去了做一个正常人的权利,他从未以一个人的身份被承认过。
 
为了应对这巨大的伤痛,他报复,他用自己的魔力惩罚那些对他有敌意的人,这加深和印证了他是妖的身份认同。
 
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你们说我是妖,我就当妖好了。”
 
哪吒一直被困在:“被敌视为妖——受伤,愤怒,报复攻击他人——进一步被证实为妖——更大的受伤,更狠的报复——被坚信为妖”的强迫性重复里。
 
哪吒的父亲想帮他,假说他是灵珠转世,这部分的确给了哪吒一个解释,让他相信了自己魔力的起源,以及给了他某种安慰——我是好的。
 
他被太乙真人收徒,学会了一些法术,打算为民除妖。
 
但为了救水怪抓走小女孩,他毁了一片房屋,烧坏水缸和森林……
 
为了除妖而除妖,不计伤人后果,结果事与愿违:百姓对他的误解更深。
 
父母亲的好意,太乙真人的协助,都没有帮助哪吒从本质上改变他的本性,因为他们的方法是:
 
不面对真相。
 
他们给他的,是一个包裹着苦涩真相的糖衣而已。
 
03
 
在我看来,申公豹,才给了哪吒一个实现真正转化的机会,尽管他的本意并非如此。
 
他残忍地告诉了哪吒最不愿面对和接受的真相:他是个魔丸。
 
但这也让哪吒从此破除幻象,被迫直面真相,这相当于帮哪吒实现了成长的第一步:
 
觉 察
 
申公豹以为,这样的真相会让哪吒不可承受,会激发出哪吒的暴怒,而他恰好可以利用这暴怒造成的破坏,一举达成自己的目的。
 
但没有料到的是,哪吒在劫数到来的一刻,看到了父亲打算偷偷用自己的性命来救他的真相,他感受到哪怕生而为魔,父母未曾改变的那份爱。
 
这份爱,犹如放在苦咖啡里的方糖,让这份苦涩可以下咽了,直到那一刻,哪吒真正接受了自己的身世,完成了成长的第二步:
 
接 受
 
接受意味着对自己习气的了知和顺应,承认这份事实,换了一种较为主动的心态,情绪背景是积极的,里面蕴含着对解脱、疗愈和信任。
 
而此前,尽管有种种努力,哪吒不过是在“忍受”他的命运,被动无奈地接受他可能是妖的命运,情绪背景是消极抑郁的。
 
在接受的基础上,才能开启选择的历程,那就是:要不要认同我的命运?
 
事在人为,我们总是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
 
而这就进入了成长的第三步:
 
转 化
 
他深知自己魔性的破坏性,乾坤圈戴在颈上会损失很大功力,而完全挣脱它会让自己丧失意识失去控制,所以他把乾坤圈戴在手上,他创造性地利用和掌控了自己的能量。
 
所谓“是魔是仙我说了算”,前提是,他需要清楚地知道并接受——自己到底是魔,还是仙,以及何为魔,何为仙。
 
这样一份了知,让他理解了自己,也让他理解世人为什么对他有那样的反应。
 
当他完成了自己的和解,也就完成了和世人的和解。
 
至此,才终于打破了那个强迫性重复的链条,即:
 
从“被敌视为妖——受伤,愤怒,报复,攻击——进一步被指认为妖”的循环中转变为,
 
“被敌视为妖——理解他人动机,承受容纳自己的受伤和愤怒,不报复不攻击不破坏,选择造福众生——赢得世人尊重,世人改变看法”。
 
也正是从这样的改变里,哪吒找到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保安问题的答案。
 
在这个获得自我认同的历程中,觉察是一切的起点。
 
没有觉察,我们会被身上冥冥中的力量所左右而不自知,我们会一再陷入强迫性重复的怪圈,对哪吒而言是对魔性的觉察,对我们而言,是对潜意识模式的觉察。
 
剧中那句“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准确地说,不是“不认命”,而恰恰是,“认命”但“不认同命”。
 
前者是「接受」,后者是「超越」。
 
没有接受,超越就是不稳定的空中楼阁,正如之前的哪吒;而没有超越,接受是一种自我囚禁,正如之前的敖丙。
 
04
 
哪吒和敖丙,不过是生活中的你我,被掩盖的真相,就是我们不曾察觉的潜意识。
 
例如,
 
我们以为自己很独立,
 
其实真相是我们想依赖,却不敢、不会;
 
我们以为自己很自尊,处处争强好胜,
 
其实真相是人都会有无能的时候,只是我们不愿意面对;
 
我们以为自己付出很多,
 
其实真相是自己想要被爱,但不知如何索取……
 
你是否能觉察到这些“依赖”“无能”“需要被爱”的瞬间?
 
而你又是否能接受自己如此真实的一面?
 
觉察,接纳,转化,这一改变历程,也是心理咨询帮助所有来访经历和完成的内在历程。
 
而这每一步,都要跨越千山万水。
 
作者简介:
陈向梅,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师,心怀人本主义的态度、兼具辩证行为认知行为技术,期望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有效的觉知,疗愈,转化,成长之路。
陈沉沉,武志红旗下精分小编一只。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