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编者注:
2020年了!祝大家新年快乐~
在跨年之际,观察到身边有两类人:
 
有一类人感到焦虑,去年想做的事还没完成,却马上又要为下一年做新的规划;
 
而另一类人觉得自己过去的一年过得充实且充满新的惊喜,新的一年也跃跃欲试。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人,几年过去了,那些看着低调的人实现了逆袭,而有的人只是变老了一点而已。
 
就如武志红老师说的:时间对一些人来说是一种「祝福」,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诅咒」。
 
这不禁让人好奇:
 
是什么让一些人越年长越值钱?
 
又是什么让另一些人越年长越落魄?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武老师在公司内部,反复对我们强调的一件事——去建立深度关系。
 
这几乎决定着,你会变成哪一种人。
 
作者 | 武志红
 
编辑 | 陈沉沉
 
01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时间总是不够用?
 
而且他们承诺工作的时候信誓旦旦,但一进入工作就东张西望。
 
写文章写着写着就去找吃的了;
 
做策划,写下策划书三个字后就开始刷微博了;
 
要开会,报告做不完又把会议延后了……
 
不只是工作,生活也如此。
 
前段时间,GQ出了一组有趣的漫画,把现在年轻人洗碗、健身、看书的困难画得很真实——
 
买菜5分钟、做饭30分钟,洗碗可以无限期延长;
 
健身,办卡5分钟,买课5分钟,结果每次都有不去的理由;
 
看书,营造氛围花很多时间,但每次都停留在第一页。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是因为要做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太难”、“太大”,不好下手,一碰就难受。
 
这时候为了让自己好受点,他们去刷网页、看新闻……做点容易做的、琐碎的、被动的事情来消磨时间。
 
如果你也总处于状态,意味着你正在拒绝「投入」,选择「漂浮」。
 
这种漂浮,让人产生一种感觉——我在掌控,我在选择。
 
一点点漂浮可以让我们喘口气,缓解焦虑,帮助我们重获信心,投入到那个太大、太难的事情。
 
但总是在漂浮的人,有两种后果:
 
一是累,二是一事无成。
 
为什么会累?
 
因为没有成就感。
 
真正产生幸福感、成就感的,是持续的投入,而不是持续的漂浮。
 
就像《心流》都作者米哈里说的:真正让人快乐的是工作,而不是休闲。
 
在持续的漂浮中,时间带给你的不会是成长,而只会是诅咒。
 
因为随着年岁增长,你的体力会下滑,感受力会钝化,就像《摩登时代》里的卓别林演绎在流水线上机械化的动作,年老者体力跟不上,最后得到就只有被淘汰。
 
什么是投入?
 
02
 
投入即持续专注于一件事情。
 
这意味着你跟这个事情建立了深度的关系。
 
当你能和工作、生活建立深度关系时,你会发现,效率极大地提高,你的时间好像多了非常多。
 
当你还能砍掉各种不情愿、不必要的事情时,你和你主动选择的工作、生活的关系,就变成了一个超深度关系——它们是一个很少被切断的连续体。
 
这种连续感给了一种很深、很美妙的感觉,于是你情愿主动地工作和生活。
 
它们本身,就是一种奖励,你甚至无须额外的奖励。
 
更好的说法,是蔡志忠的。
 
他说:完整的一个小时,它的价值不是两个半个小时的累积;
 
而四个十五分钟,它们更没法和完整的一个小时比,甚至是毫无价值。
 
持续投入的时间,它的价值的增长,是几何级数的。
 
如果你能持续十个小时的持续专注,它的价值,就是半个小时的千万倍级别。
 
村上春树说:我绝不允许别人打乱我的节奏。
 
就像一个歌手,当节奏被打乱,那首歌就不能很好地唱下去了。
 
就算唱,也不符合自己心中的水准,所以你自己也会不喜欢。
 
如果把关系深度,看作是空间,那就意味着,当这个空间被极大延伸时,时间的价值也变得极大。
 
因此,一个能持续专注投入的人,他拥有的时空,是浮在水面上的人所不能比的,甚至都是后者无法想象的。
 
人与人的差别,也许没有哪种差别,比这个差别更关键了。
 
不过好在,关系深度,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主动去掌握的,虽然它很不容易。
 
但现在很多家长,从小就在破坏孩子的这种投入。
 
03
 
比如前段时间引起关注的量子波动速读法,报名的父母企图通过快速灌注知识的方法让孩子变成天才。
 
但实际上,他们这么做会把孩子搞傻。
 
天才和精神分裂有点像,都是信息海量涌入。
 
但,天才能用智识理解这些信息,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做不到,所以被这些信息吞没。
 
那样的海量信息,如果没经过智识乃至心灵的消化而涌入,人会崩溃。
 
智识这个词不太对,更准确的表达,是「自我」或「人格结构」能兜住这些信息。
 
记得一集《夺宝奇兵》,讲了七个水晶头盖骨,集齐了这七个头盖骨,就可以打开其中的一个知识库,然后吸收进大脑。
 
一苏联女特工实现了这一点,但当知识源源不断地涌入她大脑时,她炸掉了。
 
投入的前提是「自我」或「人格结构」足够稳定。
 
我最近常使用的基本隐喻,每个人的内部世界即是「我」,外部世界即是「你」。
 
我和你之间有边界存在。
 
你的信息的涌入,要得到我的许可,并且涌入后,我能消化和容纳,这样我就会被增强。
 
相反,如果你的信息的涌入太海量,我不能消化和容纳,我就可能会被撑裂。
 
特别是,当你的信息的涌入,没有经过我的许可,而是入侵式的,那我就会体验为这是敌意的信息,我会有对抗,这份敌意乃至对抗,就会引起内耗或冲突。
 
入侵越严重,信息越多,冲突就越激烈。
 
这也是为什么,当强势父母用蛮劲给孩子灌输知识时,容易把孩子搞傻。
 
他们越使劲,孩子越要对着干。
 
这是为了守住自己的边界。
 
我推测,那些真正过目不忘的人,例如比尔盖茨,这不仅是智商高,还得有对应的人格结构。
 
并且,当有这份人格结构时,还可以扭曲或破碎时空。
 
即,因为「我」的智识与人格,可以与「你」的信息建立深度关系,当关系越来越深时,我和你之间会有心流产生,好像有一股能量或者什么,在你我之间乃至之外流动。
 
当心流足够大时,人会体验到「无我」。
 
不仅我消失了,你也消失了,同时很有意思的是,好像人又碰触到一个更大的存在……
 
心流,或者说超深度关系中,「我」为了保护自我而设立的边界与防备消失了,信息可以彻底融入。
 
不仅如此,好像事物的本质会自动显现,所以有些超出普通信息的本质性东西会涌现,这时人不仅接纳了海量信息,还洞见到了本质。
 
所以,你远远不是事半功倍,而像蔡志忠所说,能持续投入的十个小时,价值是二十个被打断的半个小时的千万倍。
 
所以,一个人能自主性地,选择打开边界,欢迎信息涌入,然后感知到掌控,然后越来越放开边界,欢迎更多信息涌入,乃至海量。
 
不仅如此,他还持续在一个或几个领域的海量信息中持续投入,这种连续性,会导致更可怕的质变。
 
家境、外貌、社会背景乃至智商等等,都不是一个人能掌握的,但人有一个基本公平是,这个方法是谁都可以试着去掌握的。
 
当然,最好是在童年,作为一个孩子,你的心灵基本敞开时,能在养育者这儿收获这样一份礼物,这样你就一直在一个快车道上行走。
 
虽然你是行走,而很多人是在奔跑,但因为你是快车道,所以最终你会赢。
 
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孩子,之所以能专注投入,是因为,他的感知,「我」和知识、游戏、宠物乃至各种事物的「它」建立关系时,我是安全的,因为有强大而可以信任的「你」的守护。
 
但能有这份感知,最初是因为孩子先在与抚养者特别是母亲的二元关系中,感知到,「你」是基本善意可信赖的。
 
所以精神分析一再说,不要急着给孩子灌输知识,养育者与孩子建立一个好关系,这比知识与技能,重要无数倍。
 
好的关系,是稳定人格的基础,而稳定的人格,是投入的基础。
 
当然,投入是一切的开始。
 
虽然人格基础打下了,但只有持续专注的投入,大门才会打开。
 
不投入就什么都不会有。
 
04
 
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投入地去爱一个人,幸福就会降临。
 
幸福,只是投入于深度关系的副产品而已。
 
深度关系是根本,而持续是关键。
 
太多时候,我们不能持续,是因为,我们接受不了两种看起来有点坏的东西:
 
“我不行”
 
“我不好”
 
自恋是人的根本属性,它的两种基本表达就是「我行」「我好」。
 
即,在人性的坐标体系的纵轴——力量维度上,我处于高位;
 
在人性的坐标体系的横轴——情感维度上,我处于左侧的正分。
 
 
当你只想要正能量时,必然意味着一旦有负能量出现,你就不能持续了。
 
例如,在一门课的学习中,你一直考九十分的高分,这让你感觉很好,你得到了正反馈,于是一直投入其中,可有一次,你考了六十分,这打击了你,让你体验到「我不行」。
 
你必须能接受这一刻的打击,将它体验为「我这一次不行」,而不是「我这个人在这一门课上不行」。然后你才能持续。
 
如果你想彻底不要这次打击带来的体验,那就意味着,你不能在这一门课上持续投入了。
 
重要的人际关系也一样。
 
你只想要和谐、幸福的正能量,这意味着「你好我好」;
 
而一旦有冲突出现,你对对方有了恨意和不满,你体验到「你不好」或「我不好」。
 
这份体验带来的所谓负能量,你得愿意接受,并能在关系中得以呈现。
 
关系要能容纳这份负能量,这份关系才能继续。
 
如果你不想要这份能量,或者关系不能容纳它,那么关系在这一刻,就断裂了。
 
或者关系在此结束,或者关系表面上在维系,但这份能量断了,你能体验到,这份情感有了疏离。
 
当这种疏离太多,这个关系的持续就意味着被破坏了。
 
这两者常常联系在一起,即,当关系能容纳「我不好」「我不行」时,不仅关系可持续,我也体验到自己的心灵得以持续存在。
 
例如,一位女子,突然一段时间想堕落得整天刷玛丽苏韩剧。
 
过去这份能量出来时,她觉得自己是不被接纳的,于是这样做时,她会充满羞耻,会偷偷躲起来刷。
 
但现在,她不断在关系中体验到被接纳,身边重要的人都对她说:就算是堕落,这份堕落也很自在美好啊,你可以享受其中。
 
这份感觉先只是听到,而后逐渐深入她内心,终于她可以在关系中自在地堕落了,这份感觉,对一直有苛刻要求的自己,简直是太治愈了。
 
并且没有谁是永远想堕落,她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呆了一段时间后,就自动地想升到对「我很行」的追求上。
 
人性渴求圆满,当能量能在这个坐标体系的各个位置自在流动时,我们就有了一直可以持续的感觉。
 
这份持续感,才会带来各种存在。
 
新的一年,愿你拥有深度关系。
 
作者 |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得到热门专栏《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作者,著有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等,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ID:wzhxlx)。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