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 | 三木水 编辑 | 五花鹿
 
01. 焦虑,真的好焦虑
 
为了做好防护工作,疫情期间,我们基本上都选择少出门,少聚集,这导致一个普遍的结果:我们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待在家里。
 
并且因此多了一些敏感的情绪。
 
最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朋友和我倾诉,他们的很多负性情绪(恐惧、焦虑、抑郁情绪)在不断蔓延。
 
我的助理,她是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生。即便是心理学科班出身,前几天,她告诉我,在家“关”了几天后,她现在什么都不想做,感觉这么下去,真的要抑郁了。
 
我参加了一个心理援助项目,发现很多人都面临着很多困惑。
 
比如:
 
莫名地想哭:虽然身边并没有人确诊也没有人出现疑似情况,但是,看到新闻,看到疫情的蔓延,仍然非常难过,一直想哭;
 
非常恐惧:每天晚上都会回想新型冠状病毒,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并且,不停地量体温;
 
强迫:强迫性回想自己是否接触过可能带有病毒的人或者物品,并强迫性一遍遍排除......
 
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家庭矛盾,比如:
 
我的孩子还小,老人却不在乎,总是出门,口罩也不好好戴,他们从心里认为这件事并没有那么严重;
 
我很小心,我老公却偷偷地把一个口罩反复使用,当我知道后,我都崩溃了……
 
这些烦恼和情绪,都透出了一种敏感的焦灼。
 
02. 不能出门,待在家里,我们为什么会如此焦虑?
 
这种焦虑中,疫情——这个外部事件,显然一定会对我们有影响。
 
除此之外,引起我们各种负性情绪的另一个原因是:
 
心理防御失效。
 
什么是心理防御?
 
它指的是:
 
当我们面对一些冲突或挫折时,为了摆脱烦恼、减轻心理不安、减少内心痛苦,我们自觉或者不自觉采用的一些方式和方法。
 
聚餐、各种娱乐项目、唱歌、和朋友聊天,甚至包括工作等,这些都是我们的防御方式。
 
比如我们平时总会说的“一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忙起来就好了”,“忙起来”就是一种防御。
 
再比如,我们通过努力工作,从而让自己减少或者不去思考、面对和体验那些让我们很焦虑的问题。
 
还比如,我们在工作当中会不断追求更高的职位、挣更多的钱、获得更高的成就感,这也是一种防御。并且这属于防御里的升华:把那些负性的、消耗性的情绪和能量指向了一些更有建设性的目标。
 
而经常困扰我们的问题——失眠,我们不妨从防御失效的角度去尝试做一些理解。
 
晚上,暮色四临,夜深人静,我们关上手机,关上灯。
 
这个时候,我们没有更多的防御措施可以去使用,我们不得不和自己的内心短兵相接。
 
这个时候,原本在白天被防御的很好的潜意识中的焦虑就会浮上心头。
 
当我们把“失眠”这种情景放大,是不是和现在的情况非常相似呢?
 
如果说,平时,我们可以正常出门、社交、工作、娱乐,就像是各种五花八门的防御方式都在发挥作用的白天。
 
那么,现在,我们为了做好疫情防控,不得不只能困在家里,就如同防御失效的黑夜。
 
而我们现在的焦虑,就像是晚上在失眠。
 
03. 疫情触发的三种潜意识焦虑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知道了,当防御失效,很多本来在我们潜意识中被成功防御的焦虑就会涌上心头。
 
所以,现在的焦虑,不仅仅是疫情本身带给我们的焦虑,其中还有一部分是:
 
疫情触发了我们很多潜意识中本来就有的焦虑。
 
当然每个人的潜意识不同,性格不同,心智模式也不同。因此面对同样的疫情,每个人的情绪感受和应对方式都是不同的,有的人紧张之后镇定地做好防护,有的则强迫疑病,这个现象很好理解。
 
但这次疫情后呆在家里,防御失效之后,的确有不少人潜意识里某些相似的焦虑被触发出来。
 
那么,疫情会触发我们潜意识中的哪些焦虑呢?
 
第一、死亡焦虑。
 
存在主义认为,死亡焦虑是一切焦虑的根源,我们的一切焦虑都是对死亡焦虑的防御。
 
因为死亡焦虑实在是太可怕,它指向的最终极问题,而任何的焦虑,似乎都比死亡焦虑来得更容易接受。
 
所以,我们容易把死亡焦虑转化为其他的焦虑,以此来防御我们所不能承担的死亡焦虑。
 
而这次疫情的发生,恰好触发了很多人的死亡焦虑,所以也触发我们发展出各种方面的焦虑。
 
比如,我的朋友中,有的人总是担心自己的手不干净,明明刚刚洗过手,仍然强迫性反复地洗手;
 
虽然专家建议需要开窗通风,有的人却不开窗,认为开窗会让外面的病菌进来;
 
有的人总是认为自己可能已经感染了病毒,从而非常焦虑,变得整日忧心忡忡,即便并未出现任何临床表现、周围也没感染源......
 
第二、无意义感,无价值感。
 
最近几天,开始有朋友跟我打电话倾诉,他们待得非常难受,希望能够早点回去上班。
 
我的朋友开始跟我自嘲:现在才知道,原来心安理得地做一头“猪”也不容易。
 
而在疫情发生的前几天,情况却还好,这很可能源自这几个复杂的原因:
 
首先,“工作”本身做为一种防御,可以用上班来转移掉自己现在的“胡思乱想”带来的焦虑。
 
其次,上班,可以给我们带来价值和意义感。
 
在疫情前几天,我们基本属于正常的休假阶段,一切还显得没有那么突出,当原本上班的时间到来,而我们却没有上班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会击破很多人心里那道看不见的底线。
 
我们很容易因为整天无所事事、不做事情,而严重怀疑自身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价值。
 
此时,一个终极问题显得再也遮掩不住了:我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于是,我们变得坐立难,并且非常焦虑。
 
第三、孤独。
 
即便我们的通讯录里有5000个人,我们也找不到几个可以在无聊的时候打电话聊天的人,但这种情况,当我们在上班的时候却显得并不明显。
 
我们会用忙碌的工作,来替代缺少朋友连接和感情支持带来的孤独感。
 
但是,当我们没有公司同事的迎来送往、寒暄微笑时,当我们被“困”在家里后,“通讯录里没有一个能打电话的人”这件事,就显得非常扎心。
 
我曾经看到一句话:现在疫情当前,大家都宅在家里,如果这个时候,都没有人和你表白,没有人关心你,可见你有多不招人喜欢。
 
这当然是一句笑话,可是,我想,今天读到这句话,又会有多少人被扎心。
 
04. 直面终极问题,或重建防御方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这里推荐三种:
 
第一、接纳自己的情绪。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的困难。
 
因为当负性情绪来袭,我们本能是非常抗拒的,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个时候,强迫自己接纳这种负性情况,是非常不切实际的。
 
因此,与其要求自己接纳负性情绪,不如先接纳自己对这种情绪的抗拒。
 
在这个基础上,用一些有效的方式来缓解。
 
具体的方式可以是:觉察后倾诉出来。
 
当我们有负性情绪的时候,不要憋着不说。
 
我身边有朋友和我抱怨:他说在他们家,每个人其实都非常紧张,但是,家里边却不允许谈论这种恐惧。
 
因为,父母认为,谈论“恐惧”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这意味着“坏的事情可能会发生”。
 
但这种避而不谈,反而会让恐惧在每个人心里都草长莺飞。
 
因此,互相倾诉和倾听吧,这意味着互相被看见,除了缓解一时恐惧之外,还会带来了链接感和安全感。
 
第二、重建防御方式。
 
提到防御方式,我们往往会想到其负面的作用,似乎阻止了我们成长。
 
但事实上,防御不仅仅有负面的作用,同时还有很多正面的、积极的意义。
 
因为,“防御”产生的最初的出发点,就是保护我们不去体验太多的痛苦。当环境发生了改变,过去的防御方式失效时,我们可以尝试寻找新的防御方式。
 
比如,我们可以尝试去寻找一些家里边合适的活动。
 
我在河北乡下的朋友说,在农村,一家人在一起,人比较多,反正也不能出门,可以打牌和聊天;
 
我的一位朋友索性买了英语课,然后就开始学习英语;
 
还有一些朋友开始找出从前上班没时间看的书,还给自己指定了读书计划,一天下来,竟然还非常忙碌;
 
有的人开始追剧,享受放在平时奢侈的追剧时光,有的人开始运动,做瑜伽……
 
这些都是能帮我们缓解焦虑的方式。
 
第三、直面终极问题。
 
当然,重建新的防御方式,是一种聪明的选择,却不是智慧的选择。
 
最智慧,并且,最需要勇气的选择是:直面自己潜意识中的问题。
 
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去借着这个机会,去让自己直面自己的终极问题,深度思考和探索,这是更好的选择。
 
例如可以问一问:
 
如果此时我必须死亡,那我会是什么感受和想法,我又该怎么办呢?
 
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是工作吗?我有没有其他的人生意义呢?
 
当孤独的时候,我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我难以和自己呆在一起,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情感又是什么?
 
当然我们也知道,终极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朝一夕,甚至过程也挺痛苦的。
 
所以,如果难以做到,你也可以直接重建防御方式,不用太和自己较劲。
 
但也请记得,直面终极问题固然不容易,却可以不断扩展我们的空间,并终有一天,让我们更加自由。
 
作者:三木水 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硕士,主攻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取向,带你从心理学看透世间万象。微信公众号:三木水心理工作室(hongcen2063)
 
本文首发于【武志红】公众号。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