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对某件什么事或者某个什么人,
无论我是怎样的情感,
高兴也好生气也好伤心痛苦也好,
我最终能做的好像就一个:描述它。
——@故园风雨前
文 | 朗门
1月22号,武汉宣布封城的前两天,我从广州坐高铁回湖北,途经武汉、汉口。
到汉口站时,车外空荡荡,车内的我大气都不敢喘。7个小时的车程,我没有喝一口水,吃一口东西,因为不敢取下口罩。
最后口罩勒得耳朵发红,脸上有印,咬肌生痛,忍得实在受不了了,下了车才敢取下一边挂耳放松几了秒,又赶紧戴上了,期间都是屏住呼吸的。
回到家不久,湖北省道封了,接着县道、乡道也封了。
现实里所有信息都告诉自己:病毒离自己越来越近了,没准上次途经武汉时就已经感染上了。
这些日子,洗手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碰了任何东西后都想洗手,总觉得怎么也不干净。
光是这些还不够。
回家后,养成了睡前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微博,了解新情况。
新闻带来的情绪体验像过山车:
前一秒被残疾农民奔波40公里送菜的新闻感动落泪;
后一秒又被某些失职渎职行为气得很不体面;
上一秒心疼动车上没有口罩急得落泪的大妈;
下一秒又被网友们的消遣时间方式逗笑……
哭了笑、笑了气……整个人都是混乱浑噩的,记不起上顿饭吃的什么,今天星期几,这是第几次失眠……
某个躺累的瞬间,脑子里冒出了一句话:这样持续下去是不行的。
于是,我试着把注意力从关于疫情纷杂的信息中抽离出来,挪一点儿到现实生活里。
当天下午,决定为全家做一餐晚饭。
在日光昏黄的冬日午后,把腊肉切成薄薄的片,烧水到翻滚,煮肉,放姜片蒜块去味。捞起来,另开锅,与备好的莴笋片同炒。翻炒一会儿,撒上葱段,一道“腊肉炒笋”就完成了。
以前也没有做过酸菜鱼,一时兴起想做给爸妈尝一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从泡菜坛子里捞了些酸萝卜、泡椒,一片一片切好备着。顺便向妈妈讨教了一下做泡菜的秘诀,准备回广州时自己也泡一小坛。爸爸在旁边给我支招:可以带一小瓶酸水过去做“引子”,一家人笑着讨论了一下可行性……
整个人终于从疫情中缓过来,一头扎入眼前的生活。开始可以静下来看一本专业的书,也能认真品尝一碗汤的味道。
信息当然还是会关注的,只是挑着看;基本的防护当然也会做的,但内心还坚信着“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因此剧烈的情绪反应也减少了。
放下手机,就开始琢磨——要不再尝试做一个新菜吧,晚上看个什么电影好呢……
以上这些文字,记录了我在疫情发生时,在家安安静静做的小事情。
记录的意义在于,寄托疫情中渺小和不安的自我。
曾在微博看到一位作家@故园风雨前写的一句话,很喜欢:
对某件什么事或者某个什么人,
无论我是怎样的情感,
高兴也好生气也好伤心痛苦也好,
我最终能做的好像就一个:描述它。
这也是我们今天想跟大家一起做的事情——描述你所经历的一切。
我们都在共同度过一个国家的艰难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与人的命运绑得更紧,情绪牵动、内心翻搅也比平日里容易太多。
作为大多数乖乖躺在家就算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在这十几天里,你的内心经历了什么变化呢?做了哪些事情呢?希望你能细细地观察和描述自己的现实,不限于一次闲谈、浇一盆花……
这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属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史诗。
期待你的分享。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