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作者 | 天雅
责编 | 五花鹿
值班编辑 | 张罐子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这似乎成了许多好人逃不掉的命运轮回。
在毛姆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就有个一味善良的人,总被自己帮助过的人倒打一耙,他就是不入流的画家——德克·斯特洛夫。
当他被狂妄自大的查尔斯嘲笑的时候,他不仅不生气,还把生病的查尔斯带回家,让自己妻子负责照顾;
当妻子背叛自己并出轨查尔斯的时候,他不仅不愤怒,还把自己的房子让给妻子和情敌居住,并惭愧地说:“我不能指望她像我爱她一样爱我……我不能怪她。”
当妻子被查尔斯抛弃时候,他每天马不停蹄地去看望她,又在她绝望自杀后,为她送葬……
作者毛姆在小说里如此描述他:“所有人都看不起他,因为他太好欺负了。”
其实,在生活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好人。
他们用尽力气去帮助和成全别人,可最后,却偏偏落下一个孤苦伶仃,甚至还被别人埋怨和伤害的结局。
这大多源自于一个不健康的内在模式。
下面先从我的朋友小C说起。
01
在生活中,小C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但几乎每个被她善待的人,最后都对她不好。
比如小C的弟弟。
大学毕业后,小C就负责起弟弟的部分学费和生活费。后来,弟弟结婚生子以后,她依然持续地资助弟弟买房和装修,并时不时过去帮忙带小孩。
但她并没有得到弟弟和弟媳的感激。相反,弟媳总觉得她太小气,资助的钱不够多。
再比如小C的室友。
她经常把室友当成自己的妹妹一样关心和照顾:
她给室友做饭,还会打包一部分给对方带去公司吃;她考虑到室友的资金紧张,自己付了押金,还常常悄悄把水电费付了,不把账单发给对方。
刚开始的时候,室友对她充满了感激,并时不时想要回馈她。
可是,慢慢地,室友似乎越来越不体谅她。不但埋怨她整天把物品堆在客厅,还会常常带别的朋友在家里留宿,这让小C觉得很受伤。
于是,两人的关系渐行渐远,直至最终破裂。
更悲催的是,小C曾经有过一个交往了10余年的优秀男友,最终也以惨痛分手而告终。
10年前,前男友创业,处于事业上升期,小C则顺理成章地成了他的贤内助。
那个时候,她白天在自己公司上班,晚上帮前男友处理他公司的事情,常常忙碌到半夜。
期间,小C在经济上完全独立,没有使用过前男友一分钱。相反,她偶尔还会在资金上资助对方。
前男友似乎也对她很好,在她父亲中风卧床的那几年,他一直在病床边服侍着,做得比亲儿子还用心。
当时,所有的人都认定他们两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可是,谁也不曾想到,就在小C父亲去世那一年,前男友就有了外遇。
他不顾小C的苦苦哀求,斩钉截铁地离开了她,然后与另外的女孩子结婚。
这对小C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她因此颓废了整整两年,期间曾经两度自杀,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后来又被人救回。
在分手的前几年,前男友似乎带着愧疚,他每个月定期给小C转一些钱,但小C从来没有用这笔钱。她原封不动地把钱还给了对方,并注销了相应的银行账户。
至此以后,她一直通过相亲去认识不同的男生,渴望找到新的爱情归属,组建家庭,却一直不能如愿。
面对种种不公平的对待,小C觉得委屈,总是一个人半夜躲在房间里痛哭。
她感叹道,在生活中她总是遇不到良人。
她善待了所有人,可是别人却似乎总是利用她、伤害她,这个世界也没有善待她。
02
生活中,像小C一样善良、喜欢付出,却又得不到善报的好人真不少。
仔细进入到他们的内心就会发现:
他们似乎都有一个内在的模式——
只付出,不索取;
总给予,难接受。
这种自我阉割式的模式,让他们一再把关系变得不平衡,从而得不到友善对待。
例如小C。
每次有朋友想帮助她的时候,她都是习惯地推开:“不用管我,你们忙吧,我没事。”
在被伤害时,她会下意识地把内心的委屈和愤怒压抑下来,拒绝别人的补偿,仿佛别人从未伤害到她。
有一次,室友不小心打烂了小C特别珍爱的一个碟子,那是一件精美的三件套。
当时,室友充满愧疚地寻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一个图案差不多的碟子,买了下来,并送给小C。
没想到,小C看到碟子的时候,没有任何反应,她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摔了就摔了,你不用赔了。”仿佛失去心爱碟子的人,并不是她。
她隔离了自己的情感,也没有表达任何情绪——
她没有失去碟子的遗憾,没有对室友的不悦,同时也就没有后面收到碟子的惊喜。
在这个过程,她成为了一个无条件原谅对方、且不索求赔偿的圣人。
但这让当时努力补偿的室友感到憋屈:
“我很认真找了很久,你为什么不收下我的歉意呢?”
最终,小C勉强收下了,但她们两人都没有因此而感到开心和满足。
这就是好人经常循环的关系模式:
通过单方面付出、拒绝别人的回馈,让自己当好人的剧情不断上演着,占据着道德高位;如此一来,便可以成为一个永远正确的好人。
但在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中,对方的情感也会由开始的愧疚与感激,逐渐演变成愤怒与憋屈——
“凭什么只有你可以做好人,而我却不能?”
这个模式,往往会导致关系走向两种结果。
第一种是:
在道德感的压制下,对方也会努力压抑自己的需求去做补偿,从而避免成为“坏人”。
但这种压抑性的补偿是短暂的,因为没有人会愿意让自己一直憋屈。
结果,对方或迟或早都会选择逃离这段关系。
就像小C与前男友的感情一样。
在这段感情中,小C看起来像是一个完美的存在,她不断付出,辅助前男友创业,却从来不索取任何回报。
前期,在道德感的驱使下,前男友也看似一个完美的存在,他通过服侍小C重病的父亲去补偿小C的“好”。
可是,整个过程,他并不好受。
因为他感觉到更多的是出于愧疚和责任,而不是出于爱和本心。
终于,在最后忍无可忍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出轨和分手。
第二种结果是:
得寸进尺或忽略你。
对方放弃表达感激:既然你对一切都无所谓,那我就忽略你的感受。
于是,在这样的关系中,好人便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小C与室友的关系亦如此。
慢慢地,室友不再询问小C的需求,也不再顾及她的感受。
因为她看到小C每次都会表现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觉得问了也是白问。
后来,室友常常邀请朋友过来留宿。
其实,这严重干扰了小C的日常生活,并让她心里觉得很不舒服,觉得自己被室友忽略并伤害了。
可是,她又非常热情地招待了客人,甚至有时还会为了给室友腾出空间,自己跑去外面住宿。
但在整个过程中,小C都在不断地压抑和委屈自己,使得自己越来越难受。
直到最后,她实在忍无可忍,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她才开始反击,但用的是曲折的方式表达——
她不再搭理室友,不再跟对方说话,即使对方请求和解,她也不再回应。
她用单方面的冷漠,宣告了两人关系的破裂。
其实,无论以上哪一种结果,对于小C来说,都是一种伤害。
在前一种结果中,她被前男友抛弃了,10余年的感情与付出也毁之一炬。
而在后一种结果中,尽管是她选择了离开室友,但是中间她也遭受了长期的煎熬与委屈。
“无法得到善待”,成了她每一段关系的魔咒。
03
可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呢?
这是因为:
好人身上往往存在着一个“虚弱的灵魂”。
内心从未被滋养过,没有一个坚实的自我,于是不得不戴上虚假的面具,以此获得别人的喜欢。
习惯什么事都自己搞定,却无法习惯被别人善待。
这多半来自于早期失败的母婴关系。
比如小C。
她的妈妈是一个善良勤快、任劳任怨的传统女性。
忙碌的妈妈把所有精力都消耗在家庭的生存中,很少反馈和回应小C的需求。
在妈妈心里,只要小C安安静静,不吵不闹,不给自己添麻烦就好。
在这种生活下,小C内在那个弱小的自己,从来不曾被妈妈看到、感受和回应。
如同得不到母乳滋养的婴儿般,十分虚弱和绝望。
慢慢地,连小C自己,也习惯性地忽略它。
为了生存,年幼的小C只有戴上虚假的面具,扮演成一个强大的自己,把自己的欲望和需求降到最低标准,才能被妈妈接纳。
同时,她也把这种模式带到自己的各种关系中——
她常常把对方投射成内在脆弱的自己,总觉得需要替对方背负一些责任。
她的雷达不断搜索对方需要什么,然后围着这些需求转,尽可能地满足对方。
而由于灵魂过于虚弱,好人们也不得不用一些自我封闭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例如,把自己的内在需要完全压抑,并把自己的内在灵魂完全封锁,不接受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和给予。
他们虽没有敌意,但也没有热情;虽有行为,但却没有能量的流动。
因为一旦流动了,被封闭的欲望和需求就会被打开。对好人们而言,这太陌生也太可怕了。
同时,通过“只付出不索取”的封闭模式,好人们还捍卫了自己的绝对决定权——
“我的付出比你多,所以我是一个比你好的‘好人’。”
并从中获得一种掌控别人、掌控外部世界的快感。
可是,在这样一种隐形的掌控之下,关系的另一方感受到的,并不是温暖与仁慈,而是冷漠与压抑。
于是,在这样一种不和谐的氛围中,关系迟早都会走向破裂。
更可悲的是,持续单向的过度付出,也同时在不断消耗着好人们的自身能量,从而使得他们内在的灵魂更虚弱,也更容易在关系破裂时受伤。
因此,好人在关系中,便形成了一个僵局:
TA很”好“,别人却很”坏“;
TA很容易受伤,别人也会常常伤害TA。
04
那么,一个好人,要如何获得世界的善待呢?
首先,试着停下来。
每一个戴着虚假面具的好人,就像一个急速运转、消耗能量的程序,一旦进入关系,会觉得特别疲惫。
所以,别在关系中急着戴上面具。
而是去感受真实的自己。
去试一试看见自己的忙碌和疲惫,
只做一个普通人,不强求自己做个圣人;
去试一试体验自己的真实情绪,
被伤害了,就原地呆着,感受一下自己的愤怒;
去试一试让自己休息休息;
看到别人的落魄,也不急着掏空自己去帮忙......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也不熟悉,但还是允许自己去试一试吧。
只有褪下虚假面具,把真实的灵魂呈现出来,才有可能停下不断消耗自己的恶性循环,让灵魂得到滋养和成长的机会。
其次,触碰真实的关系。
找一段安全的关系,放下对“被拒绝”的恐惧,尝试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需求。
也许是一个善意的朋友,也许是一个咨询师。
让真实的灵魂去试一试,从别人真实的反应中去验证事实的真相。
真实的关系,也许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它绝不会永远像小时候忽略自己的妈妈一样,永远拒绝你。
也许,有的人真的很乐意去帮助你;
也许,你会遇到对方偶尔的拒绝,和善而温柔。
而一旦有了善意的回馈,真实的灵魂便能有一次被滋养的可能,从而慢慢脱离虚弱,有了自己的力量。
写在最后
我们鼓励大家善意,但也想说,做个100分的好人并不健康。
真正的善意,是无论如何,都要先为自己负责。
那个“虚弱的他人”,其实更多的是你内在“虚弱的自己”的投射。
所以,内在的自己,更加需要你的抚慰。
如果你的眼里只看到虚弱的他人,却看不到虚弱的自己,则会容易沦落成善意的奴隶——
无原则地匡扶了他人,却也无底线地伤害了自己。
从而形成一个空洞的躯体,机械性地重复着“帮助别人”的行为,任由内在灵魂走向枯竭。
所以,只有先滋养自己内在的灵魂,让内在的自己变强大,才会有强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并保护自己不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受伤。
当然,给予善意是个值得鼓励的事情。
但先记得,
对自己善意,也接受别人的善意;
成为善意的主人,但不做善意的奴隶。
作者:天雅,一个默默无闻的心理学爱好者。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