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 | 天雅
 
责编 | 五花鹿
 
1
 
最近在《演员请就位》里,胡杏儿的演技广获好评,连续两期斩获观众票选第一名。
 
在这个节目里,许多选手一开始就卯足了劲,纷纷想通过节目一戏成名。
 
演技小白们一脸坚定地扬言要逆袭;资深演员更是雄心满满,甚至修改台词和剧本,努力彰显自己。
 
但在胡杏儿身上,我却总能看到:
 
这位曾经的TVB一姐,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现实感」。
 
台上台下,她曾多次坦言自己的实际问题:
 
“因为我的年龄还有外形,不好与年轻演员搭戏。
 
所以导演很辛苦,总是要费尽脑汁去构思剧本,把我放进去。”
她从不大谈理想情怀,也不提要求,默默接过导演安排的每一个角色。
 
哪怕让她去演一个荒诞的中年富婆,她也会全然放下身段,在戏中用力强吻年轻男演员,让观众相信她就是角色里的人。
 
在这个演员们激烈竞争、争相斗艳的节目里,她从头到尾只做了最实在的一点:
 
拿演员的钱,干演员的事。
 
2
 
正是这种现实感,让她在节目里格外务实。
 
第一期,为了演好《亲爱的》里人贩子的老婆,她花了几天学会用安徽话去讲台词;
 
为了体验戏里母女分离的感觉,她特意连续几天不与自己孩子见面,去感受一个母亲思念女儿的悲伤。
她始终立足于当下,为了完成好一个角色去努力琢磨各种细节。
 
除此之外,别无他想。
 
陈凯歌评价她说:
 
“胡杏儿是被TVB‘打’出来的,是一个想要为自己找到一个饭碗而演戏的人。”
 
这是怎样的一种“打”呢?
 
按照胡杏儿自己的话说:
 
“在TVB的时候,常常是晚上拿到剧本,第二天就要把角色演好。
 
如果演不好,就会被观众骂,或者被替换掉。”
 
这种为了保住饭碗而演戏的日子,现实而残酷。
 
但她却在其中磨炼了整整16年。
 
也由此,练就了一身真本领,稳稳在节目里拿下了第一。
 
3
 
这种面对现实的姿态,让我想起了罗永浩。
 
这位天生骄傲的理想主义者,曾经梦想着收购苹果公司、改变世界,自大而张狂。
 
现如今,背负着巨额债款,他务实了很多,再也不谈理想和收购。
 
今年年初,为了还债,他开启了直播带货。
 
因为口误念错商家品牌,他多次向网友鞠躬道歉,自嘲秃头和老年痴呆。
前段时间,又是为了还债,他去《脱口秀大会》当导师。
 
节目刚开始,一向耿直的他本能地开了个玩笑:
 
“选手如果像李诞一样搞笑但没有风格,坚决不拍灯。”
 
但说完之后,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嘉宾身份,怕影响到节目组,连忙把话圆回来:
 
“不是说李诞没风格,是说模仿李诞没风格。”
 
除此之外,每次录完他都会做自我反省和检讨。
直到后来,他确认了原来节目组不需要他刻意圆滑,而是想利用他的直性子去制造节目效果的时候,他才配合着回归真性情。
 
很多人都说,如今的老罗,已经彻底“沦落”成了向生活低头、四处奔波的打工人。
 
但其实,这种“沦落”,反而证实了他「靠谱」的一面。
 
在《脱口秀大会》最后一期,他站在舞台上,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
 
“这个始于2018年底的6个亿的债务,到今天我们已经还了接近4个亿了。”
 
当场,众人哗然。
 
4
 
为什么我要聊胡杏儿和罗永浩呢?
 
我其实想说:
 
当一个人不再谈理想的时候,也许才是他最强的时候。
 
理想固然很美,但它却离我们很遥远。
 
当过度聚焦于远方的理想时,我们可能会看不到真实的自己,也看不清现实,总幻想着一步登天,误入歧途。
 
我有一位师兄,常常被周围的人戏称为“平民版的罗永浩”。
 
师兄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家6口人挤在一个破烂的平房里,吃不饱也穿不暖。
 
也因此,他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个有钱人。
 
为了达成这个梦想,他选择了金融专业,毕业以后满怀期待地进入银行。
 
而后来他发现,银行里等待自己的只是一份微薄的薪水和一条遥遥无期的晋升路。
 
于是一年后,他听信了别人说的“一年赚百万,两年赚千万”的承诺,跳槽进了一家网络金融公司。
 
其实就是一家网络传销公司。
 
一群人天天聚在一起谈梦想,聊情怀,然后拉下线,赚份额钱。
 
一开始,他确实尝到了一些甜头。
 
后来雪球越滚越大,他的欲望也越来越大。甚至不惜四处借钱、透支信用卡去填份额,提升自己的级别。
 
可是,正当他离“老总”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他的公司被查封了,上级连夜跑路。
 
一夜之间,他变得一无所有,还欠了几十万的债务。
 
同时,银行的追债电话打到了他父亲那边,他开始清醒地感到害怕了,害怕自己的债务牵扯到年迈的父母。
 
这个打击,让他梦碎,不得不去面对现实。
 
5
 
为了还债,他选择去一家贸易公司,当起了销售。
 
底薪很低,但只要签下单子,就能拿到可观的提成。
 
可是,那些好的客户资源早就被精明的老员工抢走了。
 
那怎么办呢?
 
为了保住工作,为了拿到提成,他没得选。
 
只能默默接过一些难搞的“烂摊子”,每天来回琢磨和折腾,去解决客户提出的各种刁钻问题。
 
有时候工作太晚,错过了末班车,他就得半夜一个人走路回家。一边走着,一边满脑子想着如何服务好客户,促成单子。
 
除了服务客户,他还得常常跟自己公司的领导“纠缠”。
 
因为他签下的都是一些创业初期的小客户,金额很小,领导根本不屑于接收。
 
为此,他还要想办法说服领导,促成与客户的交易。
 
就这样,在各种焦头烂额的磨难中,他逐个把各项业务都摸透了,还磨练出了一股不到黄河心不死的韧劲。
 
那段时间和他难得见一次面,聊的也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问题。
 
他知道没有好赚的钱,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步步来。
 
后来,拿了一整年底薪以后,他前期积累的小客户终于成长起来了,业绩也迎来了大翻盘。
 
第二年,他被公司破格提升为高级销售经理,年薪足以还清所欠债务。
 
6
 
这几个人的故事,让我想到一个人生命中往往必经的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理想化」。
 
多年前,罗永浩接受鲁豫采访,他说:
 
“我从小就觉得自己是个天才,是赚大钱的人,可以改变世界。”
 
当被问到具体以什么形式赚钱的时候,他说:
 
“我没想过。”
 
当被问到这个理想来自哪里的时候,他沉思了一会,说:
 
“来自于我的幻觉。”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可能都有过类似的幻想,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以后肯定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这个幻想,可能是一种受挫后的自我保护。
 
根据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的说法,
 
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
 
如果挫折是恰到好处的,会帮助他不断认清现实,调整自己。
 
但如果挫折太大而无力承接的时候,他可能会退缩进一个幻想的世界里,寻求庇护。
 
比如师兄,小时候无力改变的贫穷,造成了他深深的挫败感。
 
于是必须创造出一个“长大后要成为有钱人”的理想,才使得他获得成长的动力与勇气。
 
可以说,理想化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他。
 
但遗憾的是,当他一直昂着头去盯着那个高高在上的理想时,便看不见眼前脚下的那个小泥坑。
 
也因此,很容易会栽跟头。
 
曾经的罗永浩如此,曾经的师兄亦如此。
 
但理想化之后的跌落,并不代表是坏事。
 
它可能是我们整合现实的开始。
 
7
 
而现实的整合,就是我想讲的第二阶段:
 
科胡特称之为「理想化修正」。
 
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开始学着接纳现实,全身心地投注于当下,脚踏实地地向前迈步。
 
细想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通过一个个理想化修正的过程,去成长起来的。
 
一个婴儿,只要一哭,乳房就会自动送到他的嘴边,形成一种「我」能控制乳房的幻想;
 
但后来他逐渐意识乳房其实是分离的,于是他学会了等待与忍受饥饿。
 
一个儿童,偶然考个100分,他兴奋地认为自己是个超人,无所不能;
 
但后来经历了几次考试失利,他看到了自己的局限,学会了通过继续学习去成长。
 
在艰难的高考岁月里,我们天真地以为:考上了大学便成功了。
 
但后来才发现,大学只是另一座山峰的起点,于是我们学会了为踏入社会继续做准备,去考取资格证书,去企业实习。
 
……
 
通过一次次的修正,我们走出那个美丽但不真实的幻想,回归现实。
 
胡杏儿在现实中磨练出了真实的演技;
 
罗永浩和师兄走出了幻想,背负着沉甸甸的债务,磨练出了生而为人的责任与毅力。
 
这个时候,他们才真正变得强大。
 
因为只有经过现实的千锤百炼,我们才能练就真正的金刚不坏之身,更好地立于现实之上。
 
8
 
当然,这个过程很痛苦。
 
因为它需要我们离开理想世界的庇护,直面生活的真相。
 
这个真相就是:
 
大部分人都不会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功;
 
也许我们需要花费十几年的时间,才可以在现实世界获得小小的成就;
 
甚至还有可能终其一生,我们都只是一个平凡人,无法改变这个世界。
 
如果我们回避这个真相,一直停留在理想世界里,也许我们可以获得暂时的安慰,但它终究会变成一片虚无。
 
而一旦我们走出去,活成一个真实的人,直面现实的残酷,那也许才是我们触底反弹的时候。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
 
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当一个人接纳了生活的真相,他才会真正向难题宣战,不断变强,并且热爱这种奋斗和收获的生活。
 
而当一个人一次次去理想化,他也会真正变得成熟起来,活得现实,活得靠谱,活出真正的能力和自信。
 
作者:天雅,一个默默无闻的心理学爱好者。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