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天雅
 
责编|五花鹿
 
“在这个充满竞争、物欲横流的时代,
 
不缺一颗想赢的雄心,
 
唯独缺一种不怕输的勇气和智慧。”
 
前段时间,我因为工作面临瓶颈,屡屡挫败,感觉自己仿佛陷入了绝境,一度颓废不已。
 
偶然刷到一个巩俐的视频,她在里面说了一句话:
 
“如果让我再活一次,我可能会成为一个排球运动员,我愿意这样做。”
 
顺着她这句话,我去看了《夺冠》记录片,以及中国女排过往的一些比赛视频。
 
记录片讲述了2019年女排的姑娘走进剧组,与巩俐一起参与影片拍摄的情景。
 
那个时候,她们刚刚以11场连胜的骄人战绩横扫世界杯,斩获第10个世界冠军。
 
观看过程中,我的耳边时常会响起她们在赛场上那句扣人心弦的呐喊:
 
我们是要赢,但我们不怕输。
 
这句话对当时萎靡不振的我来说,宛如一剂强心针,带来了新的生机。
 
1
 
女排精神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在哪里呢?
 
在于每一场比赛里,她们灵活的输赢观。
 
先从80年代的老女排说起吧。
 
当时,中国还比较落后。
 
一群正值青春年华的小姑娘,肩负着带领中国女排走向世界、用体育精神振奋民族士气的使命。
 
那个时候,她们心里只有一个念想:
 
只能赢,不能输。
 
在简陋的竹棚室内,她们踩着三合土,摸爬滚打,浑身带伤,日复一日地苦练,再苦练。
 
最终,她们以“五连贯”的骄人战绩,在国人自信跌落谷底的时候,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这是老一辈中国女排的筚路蓝缕。
 
但如今,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已经不需要再用拼命的方式,向整个世界证明我们能行。
 
同时经历更新换代,中国女排几经起伏,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下坡。
 
直到2013年,郎平回归担任总教练。
 
这位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主攻手,世界最佳教练,经历了时代的洗礼,对输赢有了新的观感。
 
她认为:
 
作为一名运动员,赢固然重要;
 
但比赢更重要的,是能够好好享受体育本身的快乐。
 
也因此,她常常跟队员强调:
 
我们是要赢,但我们也要学会不怕输。
 
如果说老女排的崛起靠的是对赢的执念,那么新女排的回归,则离不开郎平这种更加灵活的输赢观。
 
2
 
郎平是真的不怕输。
 
首先,她最不怕一时一刻的输。
 
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她带领着女排姑娘一路过关斩将,连胜19场杀进总决赛。
 
当时,所有人都期待着她能抓住机会,带领连续8年无缘冠军的球队大干一场。
 
但决赛前夜,她却做了个惊人的决定:
 
把队里三大主力全部撤下,派一群新手出场。
 
果不其然,那场比赛中国队连输三局,屈居亚军。
 
同年亚锦赛,中国女排更是落至第4名,创造38年来在这项比赛中的最差战绩。
 
这种“输的策略”当时引起了外界的重重质疑。
 
但她依旧不改初衷,因为她心里清楚:
 
中国女排的技术尚未成熟;
 
目前仅仅是靠巧妙的排兵布阵来扬长避短,才侥幸赢下几场比赛;
 
但队员在技术层面并没有出现质的飞跃,反而还掩盖了许多问题。
 
当时,她的目标并不是眼前的冠军,而是3年后的里约奥运会。
 
所以她需要不断输,才能更加清楚地暴露自身的短板,看到对手的长处,从而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提升训练。
 
输在此时,才能赢在下一刻。
 
这种充满魄力的输赢观,让她迎“输”而上。
 
为女排长远的发展,奠定了一个非常高价值的“错题”库。
 
3
 
可以输,但一定要输得有价值。
 
接下来整整两年,球队只做两件事。
 
第一件:攻克自身短板。
 
通过一帧一帧地看比赛录像,把队员的问题切割成一个个分解动作,再通过成千上万次的训练去修正,提升自身技能。
 
自由人林莉每天对着机器,一次次用手臂垫起时速超过100km/h的发球;
 
主攻手朱婷每天练习扑地救球,在地板上不断翻滚,不断磕碰;
 
……
 
没有人知道她们具体练习了多少回,我们唯一能看到的是,她们身上的淤青,一直都在。
 
第二件:研究对手。
 
同样通过通过一帧一帧的比赛录像,研究各个对手,拆解对方的招数。
 
然后再由陪打教练模拟各个对手的发球与进攻,与女排姑娘日日过招。
 
除此之外,每次观看录像,队员们还要接受连番“拷问”:
 
“这个球你要怎么接?
 
这个主攻手你要怎么防?
 
这个对手阵容我们要怎么迎战?”
 
直到她们能把所有的攻防战略,倒背如流。
 
通过实打实的训练,把输的价值“榨"得一览无遗,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4
 
带着这样灵活的输赢观,经历了长期的蛰伏,两年下来,女排不仅拥有不怕输的底气,同时还具备了想要赢的实力。
 
2015年世界杯,正当中国女排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意外出现了:
 
先是队长惠若琪因为心脏问题,不能随队出征;
 
然后是队里的两名老队员主力相继受伤,无法正常参赛。
 
整个团队的核心主力被掏空,只剩下一些经验尚浅的新人。
 
在对阵塞尔维亚的时候,中国队出师不利,输掉一局,第二局又被动落后。
 
郎平心里很清楚,如果继续这样打下去,必输无疑。
 
那就把不怕输的精神贯彻到底!
 
在千钧一发之际,她安排了一副全新的阵容上场。
 
这是一套从未试验过的作战方案,她自己也不清楚会出现什么后果。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史无前例的新阵容,直接把对方的节奏打乱了。
 
中国队由此扳回一局。
 
那次世界杯,女排姑娘们凭借着这股不怕输的态度,和实打实的竞技技能,拿下郎平教练生涯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次年奥运会,她们战胜世界第一强敌巴西队,重回世界之巅。
 
5
 
但故事还没结束,她们的输赢观并不局限于此。
 
比起赢对手,更重要的是自我的战胜。
 
2018年世锦赛,对郎平非常重要,因为那可能是她最后一次带队参加这项比赛了。
 
所有人都期待着她能带领球队冲击新的“三连冠”,并由此实现自己教练生涯的大满贯。
 
在六强争夺赛的时候,她面临着两个对手之间的二选一:
 
一个是曾经的“手下败将”俄罗斯队,而且当时对方主力受伤,实力严重被削弱;
 
另一个是我们过去12年从未赢过的美国队,而且当时对方的体能、技能远超我们。
 
大家都明白选择俄罗斯队会更加“明智”,不仅胜算大,还可以避开与美国队正面交锋。
 
但郎平却不!
 
即便心里没底,她还是选择了美国队。她说:
 
“如果选择俄罗斯队,胜之不武;
 
选择美国队,哪怕比赛输了,也无愧于心。”
 
那个时候,她们对输赢的态度,不再是单纯地战胜眼前的对手,而是在于战胜当下的自己,实现自我超越。
 
为了那场比赛,她带着队员一遍遍研究对手,做足细节和战略上的准备。
 
最终,中国队惊险重重,一路苦战,以3:2战胜美国队。
 
而更重要的是,她们完美地诠释了真正的体育精神——自我超越,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来源:《夺冠》剧照。
 
6
 
中国女排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之巅,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在技能尚未成熟的时候,坦然面对输,从一次次输的经验中,去反省,去学习,去提升自己;
 
二是在技能成熟以后,依然不惧输,从一次次选择强劲对手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
 
正因为如此,她们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困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反观身为普通大众的我们,同样成长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谁不想赢呢?
 
从出生那一刻起,在父母一声“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号召之下,我们便开始了加速奔跑的人生。
 
而后踏进校园,我们不断与同龄人进行竞争,争取成绩排名的榜首。
 
带着这样的念想进入社会,我们迫切地想要大干一场,出人头地,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似乎只有拿下第一,才算赢。
 
但同时,在过度觊觎赢的过程中,我们变得越来越脆弱。
 
一次面试失败,晋升落选,都有可能把我们击垮。
 
我们不敢输,也不愿意输。因为输意味着一文不值,一无是处。
 
我们开始变得焦虑,变得恐慌,变得急躁。
 
可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赢不了,陷入恶性循环。
 
7
 
怎么办呢?
 
也许我们可以像女排那样,试着把视野放得更加开阔一些,把对输与赢的执念,变得更加灵活一些。
 
最近武老师在B站的视频里,提出了缓解焦虑四部曲,其中有一点令我深受启发。
 
他说:“我们要培养时间感。”
 
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时间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分割的瞬间。
 
在整体中感受时间的存在,用整体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就像郎平一样,从担任女排总教练开始,她就把目光聚焦在为期4年的奥运周期。
 
她不会急迫地让球队去争眼前的冠军,也不会被动地被暂时的失败所干扰。
 
曾经有人问过她:
 
“万一辛辛苦苦准备了4年,到头来在赛场上还是拿不到冠军,怎么办?”
 
郎平回答道:
 
“4年不行,那就把周期再扩大到8年。我们不怕输,但我们会拼尽全力去赢。”
 
可从这群女排姑娘身上,我看到了:
 
输,是走向赢的必然过程。
 
不去过分计较瞬间的输赢,只要踏踏实实地把最后一场翻身仗打好,便能解释你在整个时间周期内所有的努力。
 
长期跟踪采访中国女排的体育记者马寅,写了一本书 ,记录新女排的7年历程。
 
在新书发布会上,她说了一句话:
 
“见证了女排姑娘们的起步、成长与腾飞,我不再相信有绝境。”
 
听完这句话,我原谅了当下不太成功的自己。
 
来日方长,咱们走着瞧!
 
作者:天雅,一个默默无闻的心理学爱好者。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