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作者 | 武志红
	编辑 | 张罐子
	责编 | 五花鹿
	作为心理咨询师,每年临到春节,我总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
	新年又到了,大家很容易陷入到各种各样的焦虑之中,有什么可以缓解的方法吗?
	在我看来,比起提建议,其实最重要的是先要去了解一下:
	为什么一到这时候,大家都会感到焦虑不安?
	我们都知道,中国式春节有一个很浓重的特色——
	高密度的人际关系。
	意思就是,在这个特别重要的节日,我们要和家人亲戚、朋友同学,甚至一些无关的人打交道。
	拿我自己举例子。
	我是在河北农村长大的,以前在我们老家过年时,无论关系好坏,都要和每一个兄弟聚餐喝酒;白天还要去每一家亲戚串门,并且以示尊重,一天通常只能去一家。
	像这种高密度的交往,就会让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各种难以应对的事情:
	在上学的,被问成绩;
	工作了的,被问工资;
	没结婚的,被催婚;
	结了婚的,被催生;
	有孩子的,被催生二胎……
	类似这种接连不断的盘问,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三十来岁的年轻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本来是能好好放松的春节假期,因为这种高密度的人际关系,反而成为了一个极其沉重的负担。

	01
	相信在生活里,我们都有过这样一种感受:
	高密度地和别人打交道,很容易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因为这种高密度的人际关系,通常有以下3个特点。
	① 人和人之间,边界模糊,甚至不存在边界,黏稠甚至是共生式。
	常见的有:
	过年时,不太熟的人也会随便到家里串门;
	还在睡觉,亲戚擅自开房门“参观”房间;
	以朋友的名义,让你帮忙找工作或者借钱;
	……
	在人际交往中,这种模糊的边界,其实意味着这种关系是共生式的——
	不分你我,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② 要尊重彼此的面子。
	这可以说是我们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在春节期间,很多人回到家乡,可能都会遇到这些情况:
	亲戚想要我们帮忙做些事,例如借钱、借用人脉等,我们可能会觉得很难拒绝对方;
	原本想着多陪伴家人,但经常有同学朋友聚会,碍于面子只能应邀;
	酒桌上,多的是以“不喝就不给我面子”为由劝酒的人,似乎不接受就是不给足对方面子;
	……
	因为在我们社会,通常会要求我们要讲人情,要顾及别人面子。
	但要知道,所谓面子,就是一种脆弱的自尊。
	爱讲面子的人,通常只有一张脸、一张面子,但里子其实是一个破碎的自我。
	和这样的人打交道,通常需要战战兢兢地,时常担心会不会伤害到对方的面子。
	③ 总有人认为自己有资格去指挥、命令别人怎么做。
	比如催婚这件事。
	过年在家,有些人和我根本就不熟,但他们经常一见到我,就会跟我说:
	我认为你现在必须得结婚生孩子了。
	他们觉得自己貌似有资格去跨越边界,直接向我提这种要求。
	而有些年轻人面对长辈的催婚,虽然已经一再强调有自己的规划,而且现在时代不同了,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
	但很多时候,这样的沟通完全不起作用,甚至还会引起冲突。
	因为,这些爱提建议的人,总是会偏执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我让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你怎么这么不识好歹?
	非常常见的有:
	找工作都这么难了,就不要那么挑了;
	你这样的为人处世,太不尊重别人了;
	你已经结婚几年了,是时候该生娃了;
	教娃得你听我的,你这样教根本不行;
	……
	拜托,要不要结婚生孩子,家里孩子成绩如何,工作怎么样,都是别人自己的事啊!
	所以说,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在春节期间压力大,极其的不开心?
	因为,模糊的边界,脆弱的面子,再加上窒息的偏执,这些都的的确确让人在关系里,感到非常的不舒服。
	02
	讲到这儿,我们就要来探讨一下:
	让人舒服的人际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我想,这样的关系都有一个特质,那就是清爽。
	它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 有边界,并且互相尊重。
	意思是说,当我们交往的时候,要得到对方的允许,而不是想来就来。
	并且在交往过程中,可以非常清晰地分清楚“我是我,你是你”。
	而不是我的事就是你的事,想让别人做什么,别人就得做。
	② 有可选择性。
	即亲密的关系可以多交往,疏远的关系可以少交往,不喜欢的关系可以不交往。
	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过年期间,无论远近或者关系好坏,每一家亲戚都要串门,每一次同学聚会都得碍于面子去应约。
	③ 能缓解焦虑。
	一段坏的关系,会让你在其中感到越来越焦虑。
	比如春节期间,有些亲戚一开口就会问:年龄这么大了,怎么还不嫁人?
	或者他们会跟我们炫耀:我儿子/女儿一个月工资有多少多少……
	这其实就是在制造一种焦虑。
	反之,好的关系,是能少制造焦虑,甚至还能容纳焦虑。
	比如面对亲戚的催婚,有些开明的父母会帮孩子讲话,尊重孩子的选择;
	或者面对别人询问孩子的工资,父母也会帮忙搪塞过去……
	看到这,可能就会有人问:
	关于春节,我们一直以来都是这种习俗,怎么可能做到清爽呢?
	的确,在我们的印象里,春节通常都是高密度交往这种状态,看起来似乎真的很难有转变。
	那么,就真的得一直这么高密度交往吗?
	03
	据我观察,其实已经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比如,现在过春节,不再要像以前那样,每次去亲戚家,都要停留上一整天。
	像我们河北老家,亲戚基本都是一天就集中串完好几家。
	因为大家都一致地认识到:
	在现代社会,其实亲戚宗族之间的联结,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在过去,由于社会支持体系不是很完善,亲戚宗族非常重要,因为需要得到彼此的帮忙和支持。
	所以,过往春节那些高密度的、让人不太舒服的人际交往,实质上有一个巨大的功能:
	增强宗族关系,以及和亲戚之间的联结,让彼此变得更加团结有力量,去应对残酷的社会竞争。
	但是在现代社会,法律体系、经济体系和互联网体系越来越完善,所以血缘关系这方面的联结,也就变得越来越薄弱了。
	而同时,个体的选择反而变得更重要了,我们个人可以越来越尊重自己的意愿而活。
	因此,我们不妨顺应这个趋势,以自己以及自己周围那些重要的个体为中心,去做选择。
	比如,春节回到家,可以多和重要的关系待在一起,例如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多和兄弟姐妹聚一聚;那些普通的关系,或者自己觉得不重要的关系,可以减少一些。
	而就在去年的春节,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基本都需要隔离在家,人和人之间真的减少了很多往来。
	但据我了解,很多人都认为,2020年这个隔离的春节,因为没有那么多交往了,真的跟以前很不一样。
	这个现象,其实就是我所说的:低密度春节,即低密度社交。
	我的多数来访者也讲到,因为隔离在家,春节减少了大部分的应酬,难得的放松了下来。
	另外,我一些工作繁忙的朋友也感慨,从没试过长时间和家人待一起,以前会觉得很难以忍受,现在觉得这是很享受的一件事。
	2021年的春节也快要到了。
	并且,近期也在倡导就地过春节,少交往,少家庭聚集。
	所以我猜,今年的春节,仍然会是低密度社交这种模式。
	连续两年都体验这种低密度的春节,我想这也许会构成一些影响:
	人际关系如此高密度的节日,换成低密度的社交,原来是这么的好。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记得:
	不要太委屈自己,不要太委屈你的伴侣,也不要委屈你的父母和孩子。
	也许会发现:
	所谓舒服的关系,就是我们能够在这里面,以自己为中心而活着。
	这样过的时候,不仅自己舒服,大家也舒服。
	我想,这就是低密度春节的意义所在。
	作者 |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得到热门专栏《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作者,著有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等,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B站:@武志红讲心理
	视频号:@武志红
	抖音:@武志红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