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武志红 编辑|张罐子 责编|五花鹿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经常有人问我:
 
武老师,人生如此复杂,你能不能教我一招,这一招就能够疗愈我的焦虑?
 
在这里,我想说,真的有非常简单的一招!
 
那就是,尊重你自己的「感觉」。
 
01
 
什么是感觉?
 
在我看来,所谓「感觉」,就是人和事物建立关系那一刹那的产物。
 
举些简单的例子。
 
比如,我拿一个装着热水的杯子,手体验到杯子的质感、温度等,这些感觉就是我和杯子建立关系那一刹那的产物;
 
又比如,喜欢打球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什么球,都要有手感,才能打出好球。
 
还有爱玩音乐的人都清楚,往往也需要一种乐感,才能把音乐做好。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感觉。
 
那为什么说尊重自己的「感觉」,就能化解我们的焦虑呢?
 
如果一个人有很强的焦虑,很轻易就受到小磕小碰的影响,总是战战兢兢的。
 
相反,如果一个人经常允许自己的「感觉」出来,这意味着他会有一个稳固的自我。
 
就算一开始会被某些变动扰乱心绪,他们也能很快就调节心态,不会轻易感到焦虑。
 
比如我一位朋友去考托福。
 
因为焦虑失眠,第二天去到考场拿到试卷后,整个人都懵了。
 
题目似乎都懂,但就是答不出来,看着旁边的人奋笔疾书,他十分着急。
 
后来回归到当下,他很快就转变了心态:
 
算了,就算这次考不过,也认了。
 
当承认自己有可能会失败后,他反而感到一阵轻松,内心也逐渐平静下来。
 
再看试卷时,他开始专注于自己的感觉和判断去作答,结果发挥得特别好。
 
所以说,能按照自己的「感觉」去活着,真的非常重要。
 
02
 
然而在现实中,能做到尊重自己的感觉,并不容易。
 
有次我在一家快餐厅吃饭,对面坐了一对父子。
 
男孩吃得很快,吃完后,他满足地把碗一放,对他爸说:
 
“ 爸,我吃饱了。”
 
结果他爸想都没想,就又把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冲着他儿子说:
 
“ 饱个屁!再吃一碗。”
 
小孩拗不过他爸,只能又端起那碗饭,吃了起来。
 
在那一刻,这位父亲用自己的想法,动摇了孩子的判断,让他对自己的感觉产生了怀疑。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事情,最常见的就是:
 
「应该」怎么做。
 
尤其是父母,作为成年人,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意志和理念,会认为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这种时候,其实就是在破坏孩子的感觉。
 
如此长期以往,孩子长大后在很多事情上,会很难做到尊重自己的感觉,难以让自己的自我活在这个世界上。
 
并且,他们仍会依赖 “ 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 这套行为准则。
 
家人介绍对象,明知道不合适,但觉得不应该忤逆家人意志,还是硬着头皮去相亲;
 
同事请求帮忙,明明不是自己的工作,但觉得不应该这么冷漠,便牺牲了休息时间去帮对方;
 
朋友来借钱,自己好不容易攒了些钱,但觉得朋友间应该互相帮忙,咬咬牙还是借了出去;
 
……
 
这样活着,该有多苦多焦虑啊!
 
所以说,想要活得自在,还是要遵从自己的「感觉」。
 
03
 
当我们按照自己的「感觉」,会发生什么?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你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了这一生。
 
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按照自己的感觉而活,那他一定是个传奇人物。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我们通常倾向于否定感觉,无论是别人还是自己的感觉。
 
我分享一个自己的经历。
 
在广州日报工作时,有些领导觉得我的写作风格过于深奥,应该按照他们的想法,修改得通俗易懂一些。
 
被劝说得多了,我就会跟他们讲这么一个逻辑:
 
我写心理专栏一个月就出名了,很多时候比新闻专栏的阅读还要高,这在报纸中是非常少见的。
 
而其他同事都是按照你们建议去写的,写的都不如我,那么我为什么要改呢?
 
万一我改了后,失败了呢?
 
因为我的逻辑比较合理,领导也就拿我没办法。
 
可以说,我就是有着一种强烈的执着:
 
我必须要按照我的感觉去思考,去写作。
 
最终我因为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风格,成为广州日报普通员工里,第一个出名的人。
 
不仅如此,在写作的时候,我还经常会有一种心流体验,这对我来说是最高的奖赏。
 
所以说,当我们能非常明确说出 “ 我要什么、我要怎样 ” 的时候,体验真的很不一样。
 
这一刻,我们的感觉、精神生命和自我都存活了。
 
可以发现,那些很厉害的人物,也非常相信自己的感觉。
 
甚至在几岁、十几岁的时候,他们就很明确 “ 我要怎么活 ” 这件事。
 
在这里,我再讲一个别人的故事。
 
全国首个网约车平台的创始人,周航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成功。
 
在梳理他的人生经历时,我发现他有一个特质:
 
有远见,胆子大,总能先别人一步去做事情。
 
在八十年代,很多人都会争取城镇户口、去国营体系等,但他并没有去做这些大家都去做的事。
 
面对这样的大潮流,他的感觉是:
 
当每个人都往某个方向挤的时候,其他方向一定存在着一个空间,供自己创造和发挥。
 
并且,他按照自己的感觉去走,在很多领域看到了许多创新的空间,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国内做网约车的人。
 
相反,一个人如果只是套路化地活着,做大家都做的选择,意味着他只能活在别人的影子下,过一个可预见的人生。
 
也因此,这样的人内心很容易就被周围的事情搅乱,变得焦虑,失去了自我。
 
 
04
 
看到这,也许有些人会问:
 
似乎我无论做什么,都做不到尊重自己的感觉,怎么办呢?
 
刚入行时,一位咨询师朋友曾经跟我讲过一个治疗故事。
 
当时,他的一位女性来访者想自杀。
 
她说,过去从没按照过自己的感觉生活。两人离婚后,本以丈夫为中心的生活崩塌了。
 
她觉得自己的人生一下子失去了方向,顷刻间没有了活的欲望。
 
后来,我朋友给她提了一个建议:
 
你不妨先试着把一个练习做完,再去想死亡这件事。
 
这个练习是这样的:
 
三个月内,完成你这辈子一直想做,却没有去做的十件事。
 
他找了一张纸,让这位来访者把这十件事列出来。
 
有些事情做起来非常简单。
 
比如:
 
丈夫希望她是个传统的女人,但喜欢蹦迪的她,要去蹦一次迪;
 
过去丈夫不爱吃海鲜,所以很久没吃海鲜了,今晚要去吃海鲜;
 
……
 
有些事实现起来比较难。
 
比如:
 
自己从来没有跟别人大吵过,想试试大吵一架的感觉;
 
自己工作以来从没休过长假,想体验一次休长假的感觉;
 
……
 
这些事,她都一件件地完成了。
 
而最后一件事是,当时恰逢香山红叶盛开,她想去香山走一走。
 
但去到香山的时候,人比红叶多,看着拥挤的人群,她非常失望。
 
然而,站在山顶上后,她却产生了一种感觉:
 
我终于知道自己想要过一个怎样的人生了;
 
我终于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感觉去生活了。
 
也因此,通过这样一次次实现自己的想法,她的自我从以前破碎的状态,慢慢地重建回来。
 
所以,我们不要觉得 “ 遵循自己的感觉去生活 ” 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要记住,找回自我,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
 
这位女性的故事,就是一个佐证。
 
当然,如果想要人生有一个彻底的改变,想全部都按照自己的感觉,让自己的精神生命完全存活在这个世界上。
 
那的确非常不容易。
 
但,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我们可以试着用一辈子的时间,在这个世界去体验活出自我的感觉。
 
当我们深刻地体验到 “ 我可以存活在这个世界上 ” 时,就会发现自己没那么焦虑了。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生命,把自我活出来。
 
这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美好。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作者 |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得到热门专栏《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作者,著有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等,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B站:@武志红讲心理
 
视频号:@武志红 | 抖音:@武志红
话题:



0

推荐

武志红

武志红

691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解读绝望》、《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与《活出你的小宇宙》共十部著作,其中《为何家会伤人》已重印18次。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   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广州有个人工作室。   以《十诫》、《蓝白红》等影片闻名世界的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如果你不懂自己的生活,那我想你也不会明白故事中那些人物的生活,不会明白别人的生活。”我深信自己的文章和我的工作能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一直在锲而不舍地要弄懂自己的生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