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编者按: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期待的是:
真诚交往,坦诚相待。
但如果你是下文所描述的人,
过于坦诚,可能会伤害自己。
作者|天雅 繁星
责编|陈沉沉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
很信任某人,对其掏心掏肺,但结果却被对方嫌弃、伤害;
经常在关系中被冒犯、被伤害,但却又不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
这时,我们往往会感到很受伤、很困惑: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为什么我总是无法保护我自己?
在此我想澄清的是,趋利避害、自我保护,几乎是每一个生命体与生俱来的本能。
而如果一个成年人,总是反复地受到各种伤害,那就很有可能:
在成长过程中,TA 的自我保护能力受到了抑制或剥夺。
01 渴望被保护,却总是被伤害
一名大二女生小A,和男友分手后,在宿舍发生自残行为,被送来做心理咨询。
一般来说,大部分经历过创伤的来访者,初次见面都会对咨询师充满警惕,有的甚至还会拒绝沟通。
但小A却截然相反。
初次见面,她没等我开口问,就一口气讲述了自己的种种创伤经历:
小时候被男性长辈猥亵,曾经在学校被同学霸凌,多次被男友伤害与抛弃……
听完小A的故事,我第一时间有两个困惑:
为什么初次见面,她就毫无保留地向我暴露这一系列创伤体验,丝毫没有防御?
是什么,让她总在关系中受到伤害?
后来随着谈话深入,我才发现,
成年后,过度自我暴露,正是她反复受伤的主要原因。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提倡真诚交往,坦诚相待。
但前提在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可信赖的人,以及一段安全的关系。
小A却不一样。
她经常在一段新的关系中,信任感还没有完全建立时,就向对方敞开心扉,不做任何防备。
与此同时,她也把自己的脆弱与不堪,一同交付给了对方。
而当对方稍微表现出不接受、不理解时,伤害便产生了。
诚如她在恋情中的遭遇一样。
和前男友刚确认关系的第二天。
她就向对方全然坦露了自己被猥亵、被霸凌和被前任抛弃的经历,渴望得到理解与抚慰。
然而,对方却承受不住这个突如其来的事实,委婉地跟她提出分手。
她倍感羞愧,感觉自己深深地受到了伤害,然后开始自残。
就这样,曾经在关系中受到过伤害的她,在新关系中暴露创伤又没有被接住,形成二次伤害。
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她的自我保护系统并没有因此而建立, 反而还使得她陷入了 “反复暴露,反复受伤” 的恶性循环。
从小A身上,我看到了许多人都可能存在的共性:
不能很好地识别「可信任的人」;
容易理想化关系中的另一方;
渴望在关系中得到保护,却所托非人,屡屡受伤。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呢?
后来经过深入探讨,我发现:
这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曾被很好地保护过。
02 入侵式养育:“从未有过被保护的感觉”
正常来说,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伤害时:
如果能得到养育者很好的保护,那么,TA日后也会懂得识别关系中可信赖的保护者,寻求庇护。
但如果,一个孩子的利益经常被忽视,从来不曾得到过尊重与保护,那么,TA便多半不会懂得如何识别一段安全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关系实现自我保护。
回到小A的案例。
小A的父母性格强势,情感也有些淡漠。
经常不顾孩子的感受,不征求孩子的意见,就擅自替孩子做各种决定。
小时候亲戚带小孩来家里玩,父母为表热情,常常擅作主张把小A的玩具、衣服送给对方。
每当小A尝试表达不满的时候,父母都会生气地回怼:
“这些东西都是用我的钱买的,是属于我的,不是你的。”
可以说,在小A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更像是一个「掠夺者」,而不是一个「保护者」。
实行「入侵式养育」的父母,往往看不见自己对孩子的伤害;
同时当孩子受到他人侵犯时,他们也同样无法很好地保护孩子。
小时候,同村一位男性长辈经常与小A玩闹,并有意无意地触碰小A的敏感部位。
一开始,小A权当是单纯的玩乐,并未觉得有何不妥。
后来随着性意识提升,她才确认这位男性长辈的行为是过分、越界的。
她觉得很尴尬、很羞耻,不知如何是好。
她在饭桌上鼓起勇气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
没想到,父亲反手给了她一巴掌:“谁叫你不老实,整天在那里疯玩。”
母亲则连忙在一旁打圆场:“没事没事,这事已经过去了,以后离他远点就好了。”
自始至终,父母都没有看见过她所受的伤害,更谈不上给予她合适的保护。
许多跟小A有过类似经历的孩子,由于从小缺乏保护,所以他们也根本不晓得:
真正被保护,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以至于他们没能力构建自我保护的模式,在关系中遭致各种伤害。
03 被压榨、被利用 关系里的双重伤害
这些伤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来自熟悉的旧关系。
对于那些缺乏保护的孩子来说,小时候环绕在他们身边的,往往都是剥夺他们、伤害他们、无法保护他们的人。
因此,长大后,在人际交往中,站到那个「被伤害者」的位置。
无法保护自己利益和边界,容易被他人侵犯,并且不自知。
例如在工作中容易被压榨,自我利益受损。
在亲密关系里,错把伤害当成爱,难以离开。
另一方面,伤害也有可能来自陌生的新关系。
一个长期得不到保护的孩子,TA的内心往往很脆弱,并充满恐惧。
TA会极度渴望能够获得一个全然安全的庇护所,来安放自己内在的恐慌。
也因此,一旦在新关系中获得一丝关怀与温暖,TA便很容易「理想化」对方。
面对这一类人,TA会全然向对方敞开心扉,毫不设防,甚至还会无条件地听从、讨好对方。
从而也使得TA很容易在陌生的新关系中被利用、伤害,甚至被抛弃,就如同开头的小A。
在新旧关系双重的伤害之下,一个人的伤口会越来越多,自我也日渐虚弱、破碎。
04 总有人会保护你的脆弱 但不是所有人都如此
想对这样的人说:
也许,你也曾像小A一样,从小没有被很好地保护过。
你的痛苦没有被看见过,你受到过的伤害也没有被承认过。
曾经弱小而无助的你,在无形中被入侵、被伤害。
但你依然渴望被关怀,渴望被呵护,渴望邂逅一个真正能为自己遮风挡雨的人。
有很多次你以为你遇到了这样的人,他向你微笑,向你招手。
你相信了他,并把自己的一切,全然托付给了他。
但结果,他却头也不回地走了。
在此,我想先对你说一声:“这些年,你确实受委屈了。”
我能感受到你的坚强与勇敢,历经重重伤害却没有被打倒;
我也能感受到你的脆弱与无助,努力寻求各种关系来进行自救。
但在此,我更想诚挚地邀请你:
①为当下虚弱的自己,设立一个保护屏障。
规避他人的随意僭越与入侵。
同时,在渴望得到保护的时候,去感受自己的内在力量。
不用着急着去向「未经确认的人」暴露自己,给自己一个空间,去容纳这份想要被接住的渴望。
②去与现实碰撞,挖掘「真正属于自己的资源」。
去感受身边之人不经意间表达出来的一丝善意,去洞察陌生之人言谈举止背后的真实的意图。
那个时候你也许学会辨别:谁才是真正值得你信任的人。
那些主动 “关心” 你的陌生人,也许并不都是那么值得信任;
而那些信誓旦旦说要一辈子保护你的人,也并不都是那么的真。
当然,那些你曾以为不怀好意的人,也许并不是那么坏。
这些都是需要你在现实中带着觉察和洞察,去发现和确认的部分。
这并不容易,同时可能还会受伤。
但,这个挖掘真正资源的过程,是你力量感的开始。
曾经受到过一些身不由己的伤害,这不是你的错;
曾经弱小的你不懂得保护自己,这也不是你的错。
现如今,你已长大,有机会尝试一点点唤醒自我内在的力量,实现更好的自我保护。
你可以向外界打开一扇门,但不必打开所有的门;
你可以邀请一些人走进你的心房,但无需邀请所有的人。
要知道,你很珍贵;你的空间,也很珍贵。
作者:天雅。一个有想法、有态度的心理学科班生;繁星:家庭系统流派,一个有情感、有温度的心理咨询师,专注于青少年成长研究。责编:陈沉沉。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