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就“不敢投入”写了几篇微博,整理成一篇长微博,方便大家阅读。
————————
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说,投入地去爱一个人,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幸福就降临了。太多人发现,自己不能投入地去爱一个人,不能投入地去做一份工作。这应该有许多原因,其中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和另一个人或事物建立很深的关系,会让我们害怕,我们害怕爱上这个人或这个事物。
对这一原因,我们通俗的说法会是,如果投入70分,我得到只是70分,甚至得不到,我可以接受,但若投入了100分,得到的却是70分,甚至是零分,这会太打击人了。但若静下来,去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或许你会发现,那份恐惧,要比这个通俗的说法深很多。
不投入希望,也就无所谓绝望,而最深的绝望是——爱,是不存在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得到爱比较足的孩子,在专注度上一般要好很多。当然,这并非绝对,一些人和父母的链接很差,但曾体验过和大自然或某一事物建立很深链接的那种美妙感,也可以令他在这一方面上不恐惧投入。
投入,专注,全神贯注,会让你遇到神性。
母子关系中,最动人的一个画面是,尚蹒跚学步的孩子在玩耍——玩耍即探索世界,他很专注,但他不断回头看,要确定妈妈在不在,有时还要与妈妈分享。妈妈在,他就能专注,妈妈不在,他会恐慌乃至大哭,专注也就不可能了。所以,专注与爱也是在一起的。妈妈凝视过你,你即能凝视万物。
投入地一个表面特征是稳定,而不投入的一个很常见的表面行为是追求变动。不断地换工作,不断地换恋人,不断地换居住的城市......这些行为若出现在一个人身上,是确定无疑地怕投入,怕深入。当然,这只是表现形式之一,还有很多种怕爱的表现形式。
——————
网友的真实故事:
@水纹路:今天去孩子的公开课,很多孩子不断回头看父母在不在,是否看着他,有的甚至光盯着父母不上课了。女儿只和我略点头示意,一直专注于课堂。她确信我会一直看着她,她对我很放心。
@liliuu_3bc:和5岁的儿子在一起,有不耐烦时,就凝视他:我看到他了吗?看着看着烦躁消失了,不管看到了他多少,温暖和笑意回到我们之间。动人的体验,我看到了他,而不是意志的较量。
我的回复:烦躁是陷在自己的世界里的,而凝视,是链接。I See You,这一刻疗愈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