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21年05月26日 15:42

孩子发脾气时,你的第一句话,很重要

孩子发脾气时,你的第一句话,很重要 人和人纠缠的本质,在于承接了本不属于自己的情感。   无论是与孩子、伴侣,亦或朋友之间的关系,大都如此。   一旦介入或卷入他们的情绪,我们便成了它的“被动承担者”。     作者 | 天雅   责编 | 陈沉沉   相信许多父母都遇到过这种情况:   孩子因为一点小事突然发脾气,大哭大闹;   严重一点的,甚至还会摔东西、动手打人。   这个时候,   如果你妥协,去哄他,那下次多半还会...
阅读全文>>
2021年05月24日 14:52

30岁之后,真的要警惕这种活法。

30岁之后,真的要警惕这种活法。 编者按   在生活里,有一个神奇的规律:   一个总想着帮助别人的人,往往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好。   为什么他们不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   因为,他们在逃避一件更难的事。   作者 | 武志红 张罐子   责编 | 陈沉沉   先试想这样的一个场景:   在一场考试中,大家都在认认真真地做自己的试题。   但其中有一个人,总是紧盯着别人的试卷,时刻关注着别人的进度,热心地为别人出谋划策。   ...
阅读全文>>
2021年05月21日 10:00

24岁一场叛变,她放弃了爸妈,却救了自己

24岁一场叛变,她放弃了爸妈,却救了自己 编者按   今天这篇文,是一个真实故事。   主人公怀揣着“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决心,考上了名校,获得了很好的工作机遇。   但令人错愕的是,她却在短短7天时间内,以一个自取灭亡的姿态,亲手葬送美好的前程……   是什么,让她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又是什么,让她如何走出黑暗的?   一起来看今天的故事。     作者 | 苏小姐   编辑 | TY   责编 | 陈沉沉   22岁那年,我从名...
阅读全文>>
2021年05月21日 09:08

为什么在关系里受伤的,总是这一类人?

为什么在关系里受伤的,总是这一类人? 编者按: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期待的是:   真诚交往,坦诚相待。   但如果你是下文所描述的人,   过于坦诚,可能会伤害自己。     作者|天雅 繁星   责编|陈沉沉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   很信任某人,对其掏心掏肺,但结果却被对方嫌弃、伤害;   经常在关系中被冒犯、被伤害,但却又不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   这时,我们往往会感到很受伤、很困惑...
阅读全文>>
2021年05月18日 16:10

有这种目的的人,建议别急着结婚

有这种目的的人,建议别急着结婚 编者按   在这个离婚、出轨高频率发生的时代,结婚的意义是什么?   过去结婚,需要的是一份承诺和稳定;   而现在,我们对婚姻关系有了新的需求,但常常得不到满足。   那,该怎么办?   李松蔚老师说,没有确定性的时候,关系反而更安全更舒适。   如果你对亲密关系有困扰,推荐看今天这篇好文。     作者 | 李松蔚   编辑 | 朗门   01.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请先想象一个场...
阅读全文>>
2021年05月18日 15:06

你常说的一句话,暗示了你的人生走向

你常说的一句话,暗示了你的人生走向 编者按:   “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这是近两年我时不时会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   人总是重复地说一些事情:抱怨别人、同情自己、吐槽老板……   并且来来去去都是同样的话同样的情绪。   但在心理咨询师的视角:重复说一件事,背后藏着你的人生走向。   作者 | 冯嘉和   责编 | 陈沉沉   01 她重复抱怨的一件事 实际上只需要骂一顿   一天晚上,下了班和几个朋友吃饭。   一见面便感觉到...
阅读全文>>
2021年05月18日 15:00

《小舍得》反转:鸡娃的隐患,将在10年后爆发

《小舍得》反转:鸡娃的隐患,将在10年后爆发 教育的目的,   本来应该是摆脱现实的奴役,   而现在的年轻人,   正竭力做着「相反的努力」:   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   ——西塞罗     文 | Miss蘑菇姑姑   责编 | 陈沉沉   最近我学会了一个新词,叫做 “焦虑片” 。   指的是那些直戳社会痛点的影视剧。   不管你是剩女、还是北漂,中年危机、还是焦虑的人群,总会有一款都市剧为自己代言。   内卷最严重的父母们,...
阅读全文>>
2021年04月29日 16:50

寒门博士意外走红:不要低估你十年内能做的事

寒门博士意外走红:不要低估你十年内能做的事 编者按   最近看了两封在网络走红的信,被深深打动。   一封是黄国平博士的,另一封是跟他有同样遭遇的18岁同乡女孩。   生而为人,真的不容易。   在苦难面前,我们太需要一种智慧,才不至于走上绝路。   作者 | 武志红 & 张罐子   责编 | 陈沉沉     01   前段时间,一位博士的毕业论文致谢,打动无数网友。   这位博士,就是黄国平。   在致谢中,他讲述了自己前半生走出小山...
阅读全文>>
2021年04月28日 14:28

《小舍得》又被骂上热搜:什么样的孩子,会因为优秀而抑郁?

《小舍得》又被骂上热搜:什么样的孩子,会因为优秀而抑郁? 编者按   今天,国产剧《小舍得》又上了热搜。   在田雨岚的“窒息式鸡娃”后,子悠终于抑郁了。   虽然是剧,但这样的场景,每天在现实里发生。   今天这篇文,是从业多年的咨询师带给父母的另一个视角:   一个优秀的孩子,好好的,突然生病、抑郁,背后是跟父母一场长久的共谋,也是她隐蔽的自救。     作者|天雅 繁星   责编|陈沉沉   做青少年心理咨询的这些年,我发现,   最让...
阅读全文>>
2021年04月26日 14:50

几乎所有30岁+女性,都经历过这3种创伤

几乎所有30岁+女性,都经历过这3种创伤 编者按:   很多人,有家人陪伴、朋友相拥,但却始终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感。   今天这篇文章,来自拥有14年从业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侯玉珍老师。   她从自身经历出发,条理清晰,为你解答:早年最常见的3钟匮乏,如何影响现在的你?能如何自我疗愈?   来看看今天的文章。     作者 | 侯玉珍   编辑 | 朗门   责编 | 陈沉沉   我出生在70年代末,一个多子女的农村家庭里。   在很小的时...
阅读全文>>
2021年04月25日 17:46

千万不要溺爱你的父母

千万不要溺爱你的父母 编者按:   每个成年人走向独立时,都有非常重要的一课:   与父母分离,尤其是心理上的分离。   这意味着我们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做法,不再符合父母的期待。   甚至让父母感到失望和难过。   作者|冯嘉和   编辑|雨亦 五花鹿   前几天,有个朋友向我寻求帮助:   她从事互联网行业,虽然要加班熬夜受苦受累,但也收获许多。可父母总苦口婆心劝她考公务员考事业编。   “我不想按照父母...
阅读全文>>
2021年04月14日 14:05

武志红:如果你有这4个想法,很容易没钱

武志红:如果你有这4个想法,很容易没钱 当一个人的能量能够自由流动时,生命对他而言,大多是美好积极的。   这样的人对挣钱充满着渴望,钱也自然来得比较容易。     作者 | 武志红   编辑 | 张罐子   责编 | 五花鹿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想成为有钱人吗?   也许大家都会说,这还用问吗?我当然是渴望有钱了!   但在我看来,很多人潜意识里,并不敢有钱。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可以来做一做以下这个测试,测测...
阅读全文>>
2021年04月13日 17:43

郝景芳:如果你常说这句话,伴侣、孩子都会远离你

郝景芳:如果你常说这句话,伴侣、孩子都会远离你 编者按:   很多人,因为说话方式的问题,在不论是养育孩子、伴侣相处还是职场沟通,都屡屡碰壁。   今天这篇文,来自清华大学博士、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老师,简单清晰,为你解答:   为什么你说的都对,却无法说服别人?又该如何调整?   来看今天的文章。     文|郝景芳   生活中常遇到这种情况:   苦口婆心地劝一个人,说的话简直不能再正确了,但他就是不听。   有时一件生活小事,和...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30日 14:43

我见过最自欺欺人的社交: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我好

我见过最自欺欺人的社交: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我好 作者 | 武志红&张罐子   责编 | 五花鹿   很多朋友看了我聊“老好人/讨好”的话题之后,经常会疑问:   武老师,我知道自己就是个老好人了,那我该如何改变啊?   在我看来,老好人想要改变,有一个转变很关键。   那就是:   别再自欺欺人了!   01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据我观察,老好人往往会陷入以下3个自欺欺人的认知误区,导致他们在讨好的怪圈里走不出来。   误区一:只要对...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26日 13:18

讲真,这种需求,伴侣满足不了你

讲真,这种需求,伴侣满足不了你 作者|天雅   责编|五花鹿   前几天与一群闺蜜聚会,当聊到男性话题时,大家聊了很多想法。   其中有好几个朋友都期待自己身边有个完美的男人。   没结婚的,希望有朝一日能遇到符合理想的男人;   已婚的,渴望着丈夫能多做一些改变,变得更加完美。   当然,每个女性对完美男人的定义不一样。   “帅的有钱的!”   “能保护我的!”   “温柔体贴的!”   “ ……”   但总的来说...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24日 13:46

我们对独立女性的误会,这一点最深

我们对独立女性的误会,这一点最深 作者|达芙妮   责编|五花鹿   1   近几年,随着独立女性话题的讨论,女性的地位也得到了一些提高。   而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另一个趋势:   一种对婚恋的绝望,对爱情的绝望。   微博上随便打开就看到很多不婚不育保平安,珍爱生命,远离男人的告诫。   这大概可以安慰很多在情场上失意的人,也让很多在婚姻家庭里遭遇迷茫、受到伤害的人感到慰藉。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这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独立。...
阅读全文>>
2021年03月11日 14:06

武志红:人生最痛快的活法,是忠于自己的感觉

武志红:人生最痛快的活法,是忠于自己的感觉 作者|武志红 编辑|张罐子 责编|五花鹿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经常有人问我:   武老师,人生如此复杂,你能不能教我一招,这一招就能够疗愈我的焦虑?   在这里,我想说,真的有非常简单的一招!   那就是,尊重你自己的「感觉」。   01   什么是感觉?   在我看来,所谓「感觉」,就是人和事物建立关系那一刹那的产物。   举些简单的例子。   比如,我拿一个装着热水的杯子,手体验到杯...
阅读全文>>
2021年02月26日 16:23

这件事,不要对父母抱太大希望

这件事,不要对父母抱太大希望 作者|天雅   责编|五花鹿   “真正牵制着大象的,   并不是木桩上的绳子,   而是它内心的枷锁。”   1   我的朋友阿丽,对妈妈有着诸多不满,憋在心里很痛苦。   每次我建议她试着跟她妈妈沟通时,她都会无奈地摇摇头:   “ 表达了也没有用,我妈根本不会理解,也无法正常沟通,只会令我更难受。”   她以前曾经试过,只是她每次都被妈妈狠狠地怼回:   “ 我生你养你,为你付出那么...
阅读全文>>
2021年02月26日 15:45

李焕英,凭什么每个人都想喊你妈?

李焕英,凭什么每个人都想喊你妈? 作者|冯嘉和   责编|五花鹿   今年贺岁档,由贾玲编剧、执导兼主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实现了口碑和票房双丰收。   这是一部贾玲献给已故母亲李焕英的电影,它主要以贾玲和母亲的生活为原型。   影片中,主角贾晓玲穿越回到80年代,遇见了当时还没结婚的李焕英。   她以一个独特的角度,和妈妈跨越时空一起对话、一起生活,重新了解彼此。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李焕英的笑容。   非...
阅读全文>>
2021年02月26日 12:56

我妈变自私后,全家人都好受了很多

我妈变自私后,全家人都好受了很多 作者|冯嘉和   责编|五花鹿   曾经我在心理沙龙遇到一位女士,她和我分享了一件对她而言永生难忘的事情。   儿子高考结束出来的那天,和她说:“妈妈,谢谢你1年前和我爸爸离婚。”   她坦言,在十多年的婚姻中,她并没有在丈夫身边体会过几天快乐的日子。   两人的婚姻是家里包办的,结婚不久后就生下了儿子。   丈夫的性格咄咄逼人,对家里的事情基本不管,一直以来全靠她操办家里大小事,包括孩子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