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为了父母,我必须考上一流的大学。”
“如果不是为了父母,我早不读书了。”
“妈妈快把我逼疯了,她整天唠叨,什么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哪所重点大学,什么你怎么学习成绩总不见起色,什么这次考试又因为马虎丢分了吧……我现在对学习厌倦透顶,一上课脑子里就响着她的唠叨,根本学不下去。”
“爸爸是个工程师,他从不打我骂我,但我特别怕他。只要我的成绩不进步,他一看我就拉下脸来,整天整天不理我。光考高分不行,我必...
“为了父母,我必须考上一流的大学。”
“如果不是为了父母,我早不读书了。”
“妈妈快把我逼疯了,她整天唠叨,什么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哪所重点大学,什么你怎么学习成绩总不见起色,什么这次考试又因为马虎丢分了吧……我现在对学习厌倦透顶,一上课脑子里就响着她的唠叨,根本学不下去。”
“爸爸是个工程师,他从不打我骂我,但我特别怕他。只要我的成绩不进步,他一看我就拉下脸来,整天整天不理我。光考高分不行,我必...
  什么是感觉?  
   这几天一直在自动思考这个问题,一天,脑子里突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感觉是“我”与世界的真相建立关系的那一刹那的产物。
   这句话冒出后,我略略有些自得,但很快记起,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在他的著作《爱的觉醒》以及《克里希那穆提传》中都表达过这一见解。他关于这一见解的言论很多,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观点:
   让感觉在你心中开花结果。
   自然,这个感觉不是生理心理学中所说的感觉与知...
此前,多次举办梁老师的工作坊,非常成功,学员评价很高。所以,强烈推荐。
梁老师厚积薄发,她积攒了十多年的咨询经验,而最近几年,她每年都有一百多天在上各种各样的课程进行学习。
梁红老师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学习心理咨询与治疗,并有十多年的丰富经验。
梁红老师的特点是,她...
书评:对我影响最大的书   
 武编辑:
     你好,我是一名上大三的女孩,今年过年回家,爸爸突然病重,我好害怕。
     其实,我家只有我和爸爸两人,妈妈已过世十几年了,是爸爸把我养大的。虽然自从妈妈去世后我的脾气变得很不好常和他吵架,可是我知道爸爸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只是,爸爸的病太多太重,以至于就算有钱都没法痊愈,医生说要做好心理准备,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不行了。
     现在,家里有叔叔在照顾爸爸,我开学回学校了,可我想回去,守在...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蓝勃教授是数学界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他获得过被誉为“数学界中的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他给上他课的大学生们留了一道难题,题目写在了楼道的黑板上,并称,看看谁能在学期结束前给出答案。  
   看看谁能在学期结束前给出答案,蓝勃教授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其实是,我不相信你们有谁能给出答案,毕竟,作为数学界的顶尖人物,他当年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答案的。
   但是,没两天,黑板上就出现了答案。...
  我们常说,“我做这一切是为了你”,这句话的另一面是“你得为我的人生负责”。  
   一天下午,我在自家厨房里洗碗,和往常一样,我洗得有些马虎,一个碟子洗了三遍才算干净。
   拿着一个碗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隐隐有些不开心。我想,这该是我马虎的原因了吧,我试着觉察下,这个不开心是什么。
   洗碗的动作慢了下来,而在水流冲过手的某一瞬间,我发现,我心中在暗自抱怨:凭什么是我?
   这种抱怨源自儿时,因妈...
  你有什么感觉?  
   2006年10月,我在上海中德班学精神分析时做过“病人”,看了6次的心理医生,而在每次50分钟的咨询中,我的心理老师经常长时间地保持沉默,而一旦开口讲话,多以这句话开始。
   现在,我自己也开始做咨询,对我的来访者,我也常试着问这个问题,但发现,让来访者谈感觉是一件困难的事。
   其实,别说是来访者,就算在心理咨询师圈子内,谈感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曾数次参加心理咨询师的个案督导...
   通常,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对现状的抗拒,也就是无意识地去抗拒本相的某种形式。  
   从思维的层面来说,这种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从情绪的层面来说,它又以负面情绪的形式显现。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对思维的认同程度。
   ——摘自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
   深夜时分,荒郊野岭处,一个女子,刚和丈夫吵完一架,郁闷之余冲到马路上来飙车。
   孰料,轿车突然熄火了,祸不单行的是...
  “有没有可能,我们在心中建一座足够坚固的墙,足以抵抗一切打击?”  
   最近,去一家咨询机构做关于灾后心理干预的讲座时,一位听众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
   这是一个要命的问题。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堵墙,这堵墙不可能坚强到“足以抵抗一切打击”,但却具备另一个功能:将我们圈在这堵墙内,令我们看不见别人的真实存在,也令我们看不到更大的力量。
   然而,只有真正看到别人的存在,我们才有机会走出孤...
  一个人怎样对你,反映着他的内心。  
   你怎样对一个人,反映着你的内心。
   这叫投射。
   一个人怎样对你,可能是被你教会的。
   你怎样对一个人,可能是被他教会的。
   这叫认同。
   投射与认同,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心理互动机制,是我们的内在的关系模式相互影响的主要途径。
   所以,不必将关系中发生的事情简单地归到自己身上,或他身上。相反,我们应该多一只眼睛,学会从内在关系的角度上审视你和对方...
    北极还是人间,而南极,已是异星球。      2014年6月去北极的时候,几个人给我讲到这样一句话。       2015年元旦后的南极行,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这一点。       所以,虽然第一篇游记用了“异星球”一词,这第三篇游记,还是忍不住要使用这个词。       第二篇游记《闯入仙境》,是1月7日刚到南极半岛时的清晨,第三篇游记,时间还是1月7日,不过是上午。抵达南极的第一天,给了我们太多惊喜。一开始就是高潮,不过后面接连还是...
     不断收到读者来信,问什么是“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同时,也不断收到不少来信问一些关于心理成长的最基本的知识。
     在思考怎么回答他们的问题时,我梳理出了关于心理成长的六条定律。
     与定律相对应的,是破碎。所谓破碎,意思就是,如果我们的成长环境明显违背了这些定律,我们的心灵就会受伤,我们的生命感觉就会出现破碎。
每个稚嫩的生命,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
 定律一:成为自己
    我们生命...
    这次南极之行中,很多惊喜,很多与大自然惊艳的相遇,但让我觉得最震撼的,当属1月7日的凌晨。       那时,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对这次南极行的耐心快到尽头了。因为,从12月31日晚,到1月6日晚,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天,但都是旅途,先是30个小时的飞行,从广州到多哈,从多哈到圣保罗,从圣保罗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休整一天后,又从布宜诺斯艾利斯飞到人类居住的最南端——乌斯怀亚。然后是坐船,渡过有魔鬼海峡之称的德雷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