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实质是为了大人

一切为了孩子!
这句很流行的口号,看上去好像是,这是我们教育的实质。
不过,我的一位在教育部门的朋友说,学校教育体系的实质是,某个官员想有政绩,而目前政绩的主要评判标准是升学率。
这个政绩的压力先传递到校长那里,而后传递到各级组长那里,而后传递到班主任和各科老师那里,最后传递到学生那里。
可见,绝非是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更要命的是,你要政绩,我也要政绩,而升学率的...
这句很流行的口号,看上去好像是,这是我们教育的实质。
不过,我的一位在教育部门的朋友说,学校教育体系的实质是,某个官员想有政绩,而目前政绩的主要评判标准是升学率。
这个政绩的压力先传递到校长那里,而后传递到各级组长那里,而后传递到班主任和各科老师那里,最后传递到学生那里。
可见,绝非是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更要命的是,你要政绩,我也要政绩,而升学率的...
记者:李丹
在传统文化和集体主义的双重压制下,中国人多被抹杀了个体性,个人往往依傍于一个结构,或家庭结构或社会结构,易形成你我不分的共生关系。在古代,个体性虽不被强调,但是可以通过与神的接近来弥补,有升华的途径,而且这种对个体性的抹杀恰恰是修炼的需要。
而在现代中国,这就成了问题。对个人和自由的强调正是现代性的一种产物,如荣...
本期话题:独生子女的“家庭病”
武志红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心理学畅销书作家
创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曾主持《广州日报》
每周六见报的"健康 心理"专栏
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
代表作
《为何家会伤人》
《身体知道答案》
《为何爱会伤人》
《梦知道答案》
《解读疯狂》
《解读绝望》
《心灵的七种兵器》
《活出你的小宇宙》...
武志红
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心理学畅销书作家
创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曾主持《广州日报》
每周六见报的"健康 心理"专栏
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
代表作
《为何家会伤人》
《身体知道答案》
《为何爱会伤人》
《梦知道答案》
《解读疯狂》
《解读绝望》
《心灵的七种兵器》
《活出你的小宇...
课程期间,学员们很多人会做印象极其鲜明的梦,所以这时解梦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有时,我还会布置作业:如果你对某件事感到困扰,那么可以在晚上睡觉前对潜意识发出一个请求——我有一件事感到困惑,请梦指引我,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潜意识总是很慷慨的,当你提出这个请求后,总会有一些或奇特或神奇或印象无...
凭感觉写文章,感觉是那么好。
那么,是不是我在那里等待就可以了,等待我心中有感觉自动涌出。
这个办法或许可以,但以我的经验看,这是不属于我们人类的经验,那是极少数的一些圣人们才可以做到的,譬如老子,譬如禅修功夫极强的和尚们。
对我们人类而言,找到感觉其实是一件极为艰巨的工作,你常常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充沛的感觉才会自然涌出。
《千与千寻》是一部杰作,而这部杰作,宫崎骏是如何凭感觉完成的呢...
这几天一直在自动思考这个问题,一天,脑子里突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感觉是“我”与世界的真相建立关系的那一刹那的产物。
这句话冒出后,我略略有些自得,但很快记起,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在他的著作《爱的觉醒》以及《克里希那穆提传》中都表达过这一见解。他关于这一见解的言论很多,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观点:
让感觉在你心中开花结果。
自然,这个感觉不是生理心理学中所说的感...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
跟着感觉走,成为你自己
《跟着感觉走》是十多年前流行的一首歌。这首歌出来后,风靡全国,但也遭到了评论界的大肆挞伐,一种集中的意见是人必须做理性的人,感觉是不可靠的。但是,NLP专家、广州朴实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培...
在一些心理学的课上,我们会戏称这样的人为绝缘体。
比方说,我讲课的时候,常让大家做一个小练习:五六个人一个小组围城一圈,一个人讲故事,其他人听故事。听故事的人,要闭上眼睛。讲故事的人,不能讲出声,他要讲一个快乐的故事和一个悲伤的故事,他可以默默地用语言讲,也可以只是在想象,只要是他真正有深刻体验的故事就好。讲完后,让大家猜,他先后讲的是快乐的还是悲伤...
序言:成为你自己
我们渴望做自己。
同时,我们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显然,这是一对矛盾。
在我看来,这是每个人生命的头号矛盾。
或者,你会说,你只要自己认可自己就OK了。但这是真的吗?当你登上世界的颠峰时,却无人分享,无人喝彩,那种滋味,你能想像能体会吗?
一个朋友在我博客上留言说,他登一座山,到了山顶,却发现没有什么瑰丽的景色,那一刻,他好像悟出了什么,从山上下来后...
分裂,也是种种心理疾病产生的源头。
什么是分裂呢?
黑与白,对与错,好与坏等等一切概念上的对立,就是分裂。事情本来是无好无坏,但我们的心制造了分裂,将其中一部分视为可以接受的,而将另一部分视为不可以接受的,于是制造了分裂。
对此,明朝哲学家王阳明说: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也就是说...